第二十講
    一、相繼聯想
    二、相似聯想和接近聯想;認識與再認是聯想的簡單形式
    三、相繼聯想的理論
    四、間接聯想

                    一

    正如我們上面看到的那樣,與同化(assimilation)密切關聯的是觀念的相繼聯想
(successive association of ideas),這便是「聯想」這個一般的名稱最初限定的
過程。甚至在今天,當說到聯想定律時,當我們以那種方式將相似性聯結(connection
by similarity)與空間上共存或時間上相繼的聯結相區別時,或者有時與對比聯結
(connectic by contrast)相區別時,它仍然是合乎慣例的。毋須贅言,這些實際上
是聯想的簡單形式,而不是聯想的定律,它們不是聯想起源的普遍有效條件。它們的作
用僅僅是提供分類概念,聯想的現成產物便在這些概念之下進行歸類。但是,十分奇怪
的是,亞里士多德(Aristotle)的權威和人類心理朝著邏輯圖式化(logical
schermatisation)的恆定傾向在心理學領域造成的危害並不比在自然科學方面造成的
危害更小。亞里士多德根據「相似」和「對比」、「同時」和「相繼」的邏輯對立,區
分了四種類型的記憶,正如他將所有自然物體的基本性質在對比的標題下分成「熱」和
「冷」,「濕」和「干」一樣。這四種形式(暫且不論觀察的證據)直到今天仍有一定
的市場。現在,人們普遍認為,「對比」(contras)可以略去,或者,在與「對比」
相對應的任何東西發生的地方,都涉及到「相似性」(similarity);而空間共存和時
間相繼則可以置於外部接近性(contiguit)這個一般的標題下面。這意味著四種形式
可以還原為兩種形式——相似聯想和接近聯想。這種還原如此有利,以至於相繼聯結
(successive connection)的不同情形一般說來可以置於這兩種類型中的一種或另一
種裡面去。與此同時,這些術語仍然傾向於暗示錯誤的觀念,即它們是基本過程的區分
標記,而不是聯想產物(association-products)的分類標題(每一種聯想產物都由
一系列簡單的過程所組成)。當然。就組成成分這個問題而言,在這兩種形式之間無法
劃分基本區別。因為很明顯,正是這些相同的過程必須像同化那樣在相繼聯想中運作—
—它們之間的唯一差別在於,相繼聯想的觀念並不結合成一種同時產生的觀念,而是在
時間上保持分離,以服從於我們仍需討論的條件。
    然而,除此之外,我們仍然期望找到由兩種過程復合而成的相繼聯想:不同觀念相
似要素(elements)的直接聯結,以及與那些相似的組成成分有著外部接近的先前觀念
的要素之聯結(這種聯結直接依附於相繼聯想)。當我們探究整個結果時,如果相似要
素的聯結占優勢,我們便說是相似聯想;如果外部聯結較強,我們便說是接近聯想。由
此可見,當一幅風景畫使我們想起像我們實際觀賞風景那樣的現實時,這便是相似聯想。
儘管這幅風景畫可能實際上不同,視網膜映像也可能實際上不同,但是仍然有某些輪廓
是一致的。這些東西使我們想起早先知覺的記憶意象(memory-images),並使我們向
這幅風景畫遷移許多該畫實際上並不擁有的原先要素。現在,風景畫所沒有提供的那些
要素的恢復顯然是一種接近聯想。在這些接近要素中,有些要素以同化方式起作用,它
們使該畫與原來風景的相似性顯得比該畫原有的相似性更大。其他一些要素則與同化相
對抗,正是通過這些對抗作用,我們能夠將風景畫和現實相區分——結果,整個過程不
是同時發生的同化,而是相繼的相似聯想。另一方面,如果我們讀了a、b、c、d這幾個
字母,我們便能傾向於繼續讀出e、f、g、h。這是接近聯想的例子。不過,也可以說,
原始的過程是相似之間的直接聯結。當閱讀這幾個字母時,我們想起先前讀到過或聽到
過的類似字母。正是在這個階段上,如果視覺觀念被理解成與先前的知覺相一致時,接
近的效果就一定會介入進來。於是,通過接近性的進一步運作,當時不在場的一些字母
得到補充,從而使通常的字母系列得以完整化。
    相似聯想和接近聯想就其組成過程的性質而言有兩點不同。第一,前者以相似性的
基本聯結為主,後者以接近性的基本聯結為主;第二,在相似聯想中,我們的注意力指
向觀念的共同特性,而在接近聯想中,我們的注意力指向觀念的分離(divergences)。
風景畫與風景的聯想是一種相似聯想,因為兩種觀念的相似使我們不僅忽略了它們的差
別,而且還忽略了對於建立一種比較來說十分必要的接近聯結。字母表中字母的聯想是
一種接近聯想,因為我們只注意加上去的字母,而不去認識第一批字母以及字母表所包
括的相似聯結。

                    二

    所有這些結果表明,在觀念的要素之間存在兩種基本的聯結形式:相似聯結和接近
聯結,兩者都涉及實際聯想的每種情形。為了證明這一事實,我們的最佳求助對像便是
聯想的最簡單例子。這些例子具有用特殊的清晰度展示一些條件的進一步好處,而所謂
的條件是指相繼聯想和同時聯想進行區分的條件,尤其是與同化進行區分的條件。當然,
在兩種形式中,組成的基本過程是一樣的。
    最簡單的同化例子是認識(cognition)一個物體;相繼聯想的最簡單例子是再認
(recognition)一個物體。我們認識一幅畫,即便我們完全肯定以前從未見到過這幅
畫,我們仍然把它作為一幅畫來認識;可是,當我們再認一幅畫時,指的是我們曾經見
過它,而且是在以前某個場合曾經見過它。簡單的認識活動是同化過程。當前的印象使
人想起先前的觀念,存在著由相似性和接近性建立起來的聯結,但是不會分解成一系列
相繼的觀念;呈現的要素和記憶的要素立即結合成單一的觀念,它涉及實際的印象。然
而,事實是,作為結果而產生的觀念不是新觀念,而是一個熟悉的觀念,它以伴隨著的
情感(feeling)特徵表達它自己。我們把這一特徵稱為認識情感(feeing of
cognition)。由於情感始終具有某種觀念的基礎,我們可以設想,意識背景中不確定
的記憶意象(它們的作用是對特定印象進行同化)便充當了這種特殊情感的理智基礎
(intellectual substrate)。
    從這種認識過程發展出再認過程,步驟有三。
    與認識活動聯繫最緊密的是直接的再認(immediate recognition)過程。在這個
過程中,我們沒有意識到或者僅僅模糊地意識到那些聯結的環節,借助這些環節,再認
得以實現。這裡,又有兩種選擇成為可能:第一,觀念僅由意識伴隨著,它在我們進行
回憶之前已經存在——也就是說,在沒有任何回憶的情況下也會發生再認;第二,儘管
這種再認是直接的,但它涉及對伴隨情況的回憶。我們回憶時間關係和空間環境,先前
就是根據這些時間關係和空間環境認識被再認的物體的。在這兩種情形裡,再認的活動
伴隨著情感。在第一種過程形式發生的地方,一般說來這是不明確的,而且可能帶有懷
疑的情緒。但是,一俟再認的觀念在時間和空間上產生意識定位時,再認活動便變得明
顯和清楚。我們可以把這種情感稱作再認情感(feeling of recognition)。現在,對
伴隨情況的回憶僅僅存在於次級觀念的激發之中,這些次級觀念與先前經驗中的再認物
體有著外部的接近。換言之,再認活動需要這些接近聯結,以便完成再認活動。
    直接再認的第二種形式提供了向該過程的第三種形式的過渡——過渡到中介再認
(mediate recognition)。在這方面,我們一開始便清楚地意識到再認是由次級觀念
的中介產生的。想象一下你經常遇到的一個人,乍一看你還以為他是一個完全的陌生人。
但是,當他通報姓名以後,突然間那張陌生的臉向你展現了一位老相識的容貌。或者,
可能還有其他一些中介情況。你見到第三個人,他也是你經常遇見的人,你的眼睛偶爾
落到一件外套或一只旅行包上,從而喚起了你的記憶。這裡,有一種特定的情感經常與
再認活動聯繫著。這種情感出現得較晚,而且與直接再認的情感相比,它是逐漸地產生
的。與此同時,你將發現這種情感可能會十分鮮明,甚至在對當前觀念和先前觀念之間
的一致性的理解還不相當明確時也是如此。
    毫無疑問,中介再認的例子有可能被誤認為是直接再認的例子,原因在於我們沒有
充分意識到那些對再認起中介作用的輔助觀念。實驗表明,在黑白兩個極端顏色之間的
三種灰色是容易記住的,而且在經過一段時間以後直接清楚地再認其中的每一種灰色也
是頗為容易的。然而,如果再插入一種灰色的話,要將它們一一再認就不容易了,而且
錯誤很多。現在,用語言對灰色的濃淡進行稱呼時,仍普遍使用三種稱呼——深灰、灰
和淺灰。所以,對於再認的明確界限而言,我們不難看到其原因了。我們不得不假設這
三種言語觀念中的一種言語觀念是不自覺地與這三種印象中的每一種印象相聯繫的,而
且它對再認起中介作用。一只善辨音樂的耳朵能再認一種特定的音樂樂音(clang),
甚至過了長時間後仍能再認,只要這種樂音具有明確的音調性質,並在以某種音符名稱
為標志的音階中具有它的明確位置。但是,如果某個其他的音調被介入,致使不能明確
地與像C、C#、d等等的名稱相聯繫,面對這樣提供的印象,再認便馬上變得不可能了。
    我們已經看到,這些再認的不同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被忽略了。值得質疑的是,它們
是否應當被看作不同的過程,而不是同一過程的變化,僅僅因為它們的次級條件不同,
也就是在各種意識要素的清晰度或時間進程方面次級條件的不同。由此可見,中介再認
和帶有伴隨情況的直接再認顯然在這方面存在差異——在中介再認中,次級觀念被首先
理解,然後產生主要觀念與以前經驗的觀念相一致的意識;在直接再認中,這些次級觀
念只有同時與兩種主要觀念相一致時才能被清楚理解,甚至可能更晚些。現在,對一個
觀念的理解與觀念在意識中出現不是一回事。我們關於時間移置(time-displacement)
現象的討論向我們表明,當兩種觀念a和b彼此以迅速的相繼性一個接著一個發生時,第
二個觀念b有可能在第一個觀念a之前被清楚理解,儘管a在意識中肯定是占先的。這就
是說,具有次級觀念的直接再認有可能實際上也是一種中介再認。在後者的情形中,次
級觀念可能施加了同樣的影響,儘管它們進入清晰意識的時間更長。這兩種形式之間的
差異主要有賴於速度,再認的情感伴隨這種速度而產生。如果再認僅僅通過次級觀念進
入意識而被激發的話,那麼我們便稱這種再認為直接再認。可是,如果需要次級觀念的
長久運作和更大的清晰度,那麼這種再認活動便變成中介的了。
    現在,如果這兩種形式之間的差別在次級觀念的效驗方面還原為一種程度上的差別,
那麼便沒有充足的理由把沒有伴隨情況的簡單再認視作是獨特的過程(process sui
generis)了,這是很清楚的。如果次級觀念(它的活動的整個範圍是輔助力量的範圍)
只有在再認發生以後才能上升到清晰的意識,那麼,只要該再認結果開始生效,它們便
會從意識中完全消失,這將是完全有可能的。事實上,只需注意一下條件,就會使可能
性變成或然性(probability)。直接再認首先發生在物體由於我們的反覆體驗而對我
們來說完全熟悉的場合,其次,發生在我們剛剛了解這些物體的場合,或者發生在物體
對我們的情感產生特別深刻印象的情況之下。這些便是我們對物體的迅速了解得以實現
的條件,而且帶有一種伴隨著再認的情感,但它並不意味著沒有其他一些普遍存在的次
級觀念。當我們見到我們經常聯繫的一個人時,存在著許多情境的再現,在這些情境中,
我們與他相伴,以至於這些情境中的任何一種特定情境很難進入清晰的意識中去。與此
同時,有些朦朧的次級觀念也可能始終運作著,它們將對再認情感的出現作出解釋。當
我們第二次見到不久以前遇到過的一個人時,情況便稍有不同。在這一情形中,再認情
感倘若沒有伴隨的次級觀念的基礎便不可能存在。但是,這些東西的數目較少,而且彼
此並不對立。它們擁有更為明確的特徵,如果注意力集中於它們的話,一般來說通常容
易被感知。換言之,這個例子中的過程似乎假設了一種直接再認的特徵,唯一的原因在
於,次級觀念與物體的聯結仍然如此緊密,以至於在激發再認情感時不需要任何感知的
時間。
    看來,再認情感——正如內省所表明的那樣,在我們討論的不同例子中具有不同的
特色——有賴於輔助觀念的激發。但是,這些次級觀念出現的時間並不始終相同,而且,
指出了同化過程和再認活動之間的另一種差別。如果一種特定的印象喚起了一個早先的
觀念,既未激發次級的觀念(不管是清晰的觀念還是模糊的觀念),也未恢復依靠它們
的情感,那麼結果便是一種同化。印象和觀念結合成同時發生的整體,再認的條件是缺
乏的。我們把物體感知為某種類型的成員,對此類型我們是熟悉的,用不著把它與我們
以往經驗中具有的任何一種明確的東西聯繫起來。鑒於這一原因,我們談論一種認識活
動而不是再認活動。換言之,我們可以把再認活動(作為相繼聯想的一個簡單例子)與
認識活動(一種同時發生的聯想)對立起來。
    我們已經看到,接近聯結甚至涉及到認識活動。如果首先激起的相似聯結並不立即
從早先的知覺中喚起接近聯結的話,則我們就不該把我們對一個物體的視覺觀念歸到熟
悉種類的標題之下。但是,由於接近聯結仍然未被明確——它們可能屬於十分不同的和
無關的觀念——其結果僅僅是一種認識的情感:物體被視作是一種新的呈現,但是屬於
已知觀念的一個種類。因此,儘管再認情感與認識情感肯定十分相似,但是兩者之間的
質的差異比起上面提到的再認情感的不同形式要更大些。這些情感不僅在質的方面有差
別(正如我們在考慮這些情感得以出現的不同條件時所期望的那樣),而且在強度方面
也有差異。一般說來,再認情感的強度大得多。還有,與這些差異相平行的是時間關係
方面的差異:再認情感出現得較晚,而且它的逐漸加強通常可以在內省中被跟蹤;而認
識情感看來與印象同時出現。當我們想起構成聯想過程之基礎的不同性質時,這些差異
是可以立即得到解釋的差異。
    在對我們日常經驗中熟悉的人或事進行簡單的再認時,這兩種情感就其所有屬性而
言是接近一致的。這裡,整個再認過程與同化過程密切相關。另一方面,再認情感在中
介再認的情形裡是十分獨特的。
    因此,在中介再認的情形裡,再認情感所依賴的次級觀念實際上存在於意識之中,
這無論如何是不能予以懷疑的。確實,我們在這一過程中不僅意識到次級觀念的存在,
而且還十分清楚地看到,伴隨的情感與它們也息息相關。但是,如果這些輔助觀念壓根
兒注意不到,或者僅僅在活動發生以後才被內省所發現,那麼,我們對直接再認將說些
什麼呢?我們可以假設它們處於意識的閾限以下,只有在以後的階段才會上升到閾限以
上;或者它們始終存在於意識之中,但是形式上十分朦朧,以至於無法被首先感知。我
們對具有瞬間印象的觀念的不同清晰度所做的實驗(這些實驗我們在前面已經提及),
實際上贊同後一種假設。毋庸置疑,輔助觀念存在於意識之中,儘管有點模糊不清。那
些實驗以不同的方式向我們表明,朦朧的觀念也能使它們的存在在意識中被人們所了解,
這與直接再認的各種現象相一致。有時,在活動完成以後,具體描述它的情況是可能的;
有時,只留下所見物體的不確定感。所以,再認物體在空間和時間上無法經常定位的現
象,不能作為反對朦朧的輔助觀念存在的證據。另一方面,認為從意識中消失的觀念仍
然能用一種確定感的形式對意識施加影響,這至少是一種十分不可能的假設。這是因為,
如果一種已經消失的觀念仍然能在意識中激起一種情感的話,那麼它也一定在其無意識
條件下具有積極的屬性,這些屬性與作為意識過程而依附於其上的那些屬性十分相似。
你們看到,不論再認是直接的還是中介的(也即由清晰意識到的次級觀念為媒介的),
再認的情感基本上是相同的。換言之,該假設顯然使我們采取一種站不住腳的立場,即
從意識中消失的觀念仍然在無意識條件下保持著,仍然擁有像意識中依附於它們的同樣
屬性;或者,消失的觀念將是一些不可摧毀的物體,並不具有重複先前過程(事實告訴
我們它們確實是先前過程)的傾向。

                    三

    上面描述了作為相繼聯想的一種簡單形式的再認過程。對此,現在必須補充的是,
它的各種形式表現了從同時聯想到相繼聯想的連續的系列轉化。直接再認(它十分接近
於簡單的認識活動)在所有各方面均與同化十分相似。唯一表明存在於再從物體以外的
觀念基礎的標志是再認的獨特情感,這種再認的獨特情感甚至在這裡也通常需要一些時
間方能產生。如果這些外部觀念隨後進入清晰的意識之中,那麼同時聯想便會省卻與相
繼聯想的聯繫。認識活動也會發生同樣的情況。當一個物體被同一種類的先前觀念同化
時,就有可能發生以下兩種情況中的一種:與正在同化的觀念相接近的某些特定的次級
觀念可能進入到意識中去,或者從整個同化的觀念中篩選出一些特定的觀念,它們隨後
達到更大的清晰度。
    如果在一個系列中,像這樣一種聯合激發的觀念被理解為在它自己的特殊性質方面
先前已被經驗過的話,那麼這種過程便成為相繼的記憶活動。當同時提供或差不多同時
提供的觀念活動被分成清楚意識到的時間系列時,這樣一種記憶活動直接導源於不同形
式的認識和再認。在這些轉化的情形中,我們可以特別的清晰度感知到這樣一種時間分
解的條件。這種條件在下述事實中被提供:在一個完整的聯想復合中,彼此獨立的組成
部分需要各種持續時間以達到清晰的意識。在直接再認中,在認識的簡單活動中,並不
存在可以清楚地覺察到的相繼性,因為一俟印象被提供出來,與印象粘合在一起的同化
觀念的要素也被理解了。但是,甚至在中介再認中,不僅次級觀念和主要印象之間難以
區分,而且內省中存在它們的時間分離(temporal dissociation):次級觀念首先發
生。這種時間關係進一步以各種方式變化著。主要觀念可能先被同化,次級觀念作為先
前經驗的再現而出現得較晚,那便是「接近聯想」的例子。或者,普通形式的同化過程
(包含數目不明的正在同化的觀念)可能沿著自己的路線前進,然後這些觀念中的某些
觀念被它們自己保持在意識中,那便是普通的「相似聯想」。如果這種情況存在於上面
描述過的那種再認活動中,如果與先前認識的物體在空間和時間上接近的其他次級觀念
同那種再認活動進一步聯合的話,那麼,這一過程便是一種回憶(recollection)過程。
    在所有這些例子中,有賴於兩個條件。首先,在兩個恢復的觀念中,一個觀念可能
比另一個觀念更晚進入意識之中。這在中介再認的情形中得以實現,而且在從它那裡發
展出來的簡單記憶過程中得以實現。其次,當若干恢復的觀念同時出現在意識之中,並
對情感狀態施加各種影響時,它們仍然會被相繼理解,一個接一個地進入意識的視野。
當然,這是具有時間和空間定位的一切再認活動的情況。與此同時,這種條件也許常常
與其他條件交叉。正是由於這種時間和空間的定位結果,觀念才成為有意識的。
    上述段落的論述是想說明,在相繼聯想中運作的聯結與構成同時聯想的那些聯結是
一樣的。第一件事情始終是,我們觀念的某些要素喚起了其他觀念的相似要素。這些要
素依附在某個時間或另外時間與它們聯結著的其他要素。整個過程不斷地形成,並由兩
種影響來改變——相似要素的彼此加強,對立要素的彼此壓抑。因此,我們的一切心理
經驗都是連續的和相互聯結的。在意識的支配下,觀念要素的總和形成了連續的、交錯
的和纏結的整體,在這個整體裡面,每個分離點可以通過它們之間存在的媒介而由其他
任何一個點來激發。進入意識的每個觀念(由於它不是感官印象的直接產物)是觀念傾
向的連續交錯所開創的聯想運作的結果。而感官刺激本身,正如同化現象和復合
(complication)向我們表明的那樣,在每個地方均與屬於這種聯想網絡的要素相連結。
所以,記憶和想象的觀念與直接的知覺的差異僅僅表現在程度上,而不是表現在產生聯
想活動的方式上。

                    四

    但是,有沒有這種可能,既不是感官印象,又不是聯想,而使觀念在意識中不出現
呢?有些幻像在沒有任何已知原因的情況下,而且與先前的經驗沒有任何直接的可覺察
的關係時進入我們的心靈,這難道不是經常發生的事嗎?
    諸如此類的情況已經導致觀念自發起源(spontaneous origin)的假設。據說,一
個無中介的觀念已被其他一些觀念所抑制。一俟這些觀念輪到被另外一些觀念抑制時,
這個無中介的觀念便主動地進入意識之中。當然,這些抑制過程完全是假設性的。沒有
人曾經感知過它們,也沒有任何明確的事實允許我們去推測它們的存在。此外,很顯然,
對於「自發起源」的解釋再次假設了觀念的不朽性,或者至少它們以無意識狀態存在著,
在這一狀態中,它們具有像意識中依附於它們的屬性一樣的屬性,除了意識的特性以外。
在這一點上,它們被它們的觀念對手暫時制服了。這樣的假設是站不住腳的,正如我們
極力主張的那樣,觀念不該被看作是不變的物體,而應該看作是可變的過程。實驗為我
們提供了開啟困難之門的鑰匙,間接聯想(indirect association)的現象(這種現象
是很容易證實的)清楚地解釋了觀念的「自發」起源。我們可以把整個問題還原為聯想
的情形。
    讓一名觀察者身處一間暗室,或注視一間黑暗的小室。用有規律的相繼性向他呈現
瞬間光刺激。開始時,刺激系列由a。b、c、d、e、f……組成。在接著進行的第二個實
驗中,這些字母與其他字母發生聯結,聯結的方式使每個字母都配上一個同樣的次級觀
念:例如,aα、bβ、cγ、dε……。過了一會兒,該系列中一些主要字母a、b、c等
等以不同順序重新呈現,而沒有次級物體α、β、γ等等相伴了,例如,以f、b、a、g、
e等等方式呈現。如果在每次印象以後有充分的時間去形成一種聯想,那麼可以發現,
在相對來說大量的情形中,存在著來自同樣系列的聯想觀念,它們與一致的次級觀念相
聯結:例如,e將與a聯繫,g將與b聯繫,等等。當主要觀念a、b、c、d……是熟悉的物
體(如屋子。樹等),而次級觀念α、β、γ、ε……是任意的符號(如來自觀察者並
不熟悉的一種語言的字母)時,該結果是十分引人注目的。在這一情形裡,對聯想來說
極有幫助的次級觀念卻極少能被清楚地記住。因此,當觀察者被問到為什麼他把明確的
觀念e與a聯繫起來時,他回答他無法說明原因。如果你回顧一下我們在上面曾講過關於
認識和再認活動中這些次級觀念的效應,那麼你將會看到我們必須在目前這個例子中假
設,次級觀念a在意識中朦朧地呈現,並激發了先前曾與之聯結過的e,而這個e由於具
有有利的頻率和熟悉的程度,其本身就出現在意識的顯突部分之中。那就是說,這一過
程與普通聯想之間的唯一差別是,在這裡,聯想系列中的某些成員是未知的,結果,聯
結似乎在被聯想系列的某些成員中介的地方中斷,這種間接的聯想形式的發生並不罕見。
因此,我們經常用它來意指意識中觀念自發起源的例子,這將證明是正確的。根據這一
例子的性質,唯一的例外是,我們可以證明無法感知的中間條件的效應。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