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講
    一、觀念的質變
    二、觀念的聯想;同時聯想;復合
    三、同化
    四、同時聯想理論

                    一

    如果我們注視一下我們心靈中那些忽來忽去的觀念(ideas),我們便會看到它們
是由兩種影響決定的——偶然的外部感官印象和以往的經驗。這兩種影響中哪種影響在
特定時間裡占優勢,需依具體情況而定。當你們將視線投向風景,或者專心地聆聽音樂
演奏時,你們會發現自己完全被外部印象所吸引。主觀傾向的產生是第二位的,而且這
種主觀傾向主要是情感(feelings)而非觀念。現在,我們試著回憶一下過去幾天經歷
過的事情吧。外部的感官印象幾乎注意不到了,而一連串觀念(就其清晰和獨特的程度
而言)組成了以往心理經驗的再現過程(reproductions)。有兩種極端的情況,一般
說來,我們發現自己處於某種中介的心理框架之中。記憶觀念(memory-ideas)由感
知覺(sense-perceptions)產生,並且被新的印象所阻斷。在以往經驗的影響可被追
蹤的地方,我們發現喚起的記憶觀念證明了與當時的意識狀況的明確關係。感知覺隨著
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但是,記憶意象(memory-image)經常被一種感知覺所提示,或
者被以往的記憶意象所提示。你們也許會反對,說回憶會突然發生,而且講不出明顯的
原因。然而,專注的內省(imtrospection)在大多數情形裡會使你們發現與你們當前
的心理狀態相聯結的思維。不管這種聯結多麼不明顯,我們仍然可以假設它就在那裡。
如果它逃脫了我們的觀察,像它可能發生的那樣,那麼僅僅是因為條件不利於對它的理
解。
    記憶觀念和感知覺的相互聯結,或者記憶觀念與其他記憶觀念的相互聯結,稱為觀
念聯想(association of ideas)。這個術語屬於英國的「聯想」心理學。它最初被用
來涵蓋記憶的現象。但是後來卻擴展到所有可能發生的觀念聯結中去,即擴展到以意識
為前提而產生的觀念聯結中去。像習慣性用法那樣,該術語不是過於狹隘就是過於廣泛。
說它過於狹隘,是因為它不考慮整個聯結,唯一的原因在於聯結中的觀念並不像通常的
回憶那樣相繼地來到意識中,而是由於特殊的情況作為一種復合的整體同時出現;說它
過於廣泛,是因為它包含了一切相繼的觀念聯結,也即由一種簡單的感官印象和主要的
邏輯思維過程所喚起的回憶活動。下述的觀點是正確的,即在這兩種情形裡,觀念聯結
受制於以往的意識經驗所包含的相互關係,但是,同樣正確的是,它們在其他方面如此
不同,以至於在不作進一步辨析的情況下就去處理它們,只會使對它們組成過程的分析
變得模糊不清,並阻礙對它們的內在關係的理解。我們使用「聯想」這一術語,僅僅意
指那些並不揭示邏輯思維活動之特徵的觀念聯結。至於邏輯思維活動的特徵是什麼,將
在後面討論。

                    二

    聯想學說的出發點,就這個術語的一般意義而言,是對早先觀念的再現過程的觀察。
在聯想問題上,除了將亞里士多德(Aristotle)時代以來的記憶心理學轉化為現代形
式以外,幾乎再沒有更多的發現。但是,有意識的回憶意指誘導的觀念和被誘導的觀念
(inducing and induced ideas)之間的區分。如果兩者不作分辨的話,那麼該過程就
不可能是有意識回憶的過程了。現在,很清楚,把一個觀念視作先前曾經經歷過的觀念,
也即對一個過去曾經經歷過的觀念的認識,應該說是一種特徵,這種特徵可能從屬於回
憶的觀念,但是沒有必要一定這樣去做。對於較為簡單的聯想情形,我們必須承認,觀
念是通過它們在意識中的相互關係而聯結起來的,毋須把這種聯結直接理解為一種回憶
活動。當然,記憶以聯想為先決條件——按照這樣的假設,進入我們頭腦的任何一個觀
念都是有原因的——但是,並非每種聯想都包含記憶活動。也就是說,我們必須首先從
聯想本身的現象出發,然後確定使聯想成為回憶時哪些新條件是必不可少的。
    廣義上說,聯想包含整個聯結過程,在這些過程中,聯結的觀念並不彼此相繼,而
是作為同時發生的觀念復合體進入意識之中。這裡,不可能存在一種回憶活動的問題,
原因在於,與誘導的觀念相聯合的被誘導的觀念並不與它分離——換言之,不能獨立地
與它作比較,或者與任何其他觀念作比較。我們可以把這種聯結(其中原始的誘導觀念
和聯想的被誘導觀念形成了同時發生的有意識的復合物)稱為「同時發生形式的聯想」
(associations insimultaneous form),或者,為了簡便的緣故,稱為「同時聯想」
(simultaneous associations)。首先,這裡存在簡單感覺的融合,這些簡單感覺構
成了我們的復合感知覺。後面這些東西是由形成同時發生的復合觀念的各種感覺之聯結
組成的,例如一種復合的樂音(clang)或者某種視覺的或觸覺的空間觀念。在這些聯
結和其他的聯想之間存在一種差別——引起組合感覺的感官印象本身是相互聯結的,所
以,早先觀念的重新激發,儘管並未完全受到抑制,卻被感覺中間獲得的聯結傾向完全
投上了陰影。由樂音或視覺組成的感覺有賴於一種同時發生的感覺刺激活動。與此同時,
這種差別並不意指一般過程的心理特徵中的任何基本差別,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認為,
將某些觀念或觀念要素自動地聯結成一種復合觀念的心理特徵是聯想的主要特徵的話。
而且,有理由認為,某種樂音,某些感覺的空間排列,都像一種知覺與一種相似的記憶
意象相聯結那樣熟悉,甚至比這種聯結更熟悉。但是,這意味著,在這些同時發生的知
覺聯想中也沒有任何東西去阻止一種實際上不是在感官印象中被提供的感覺要素,這種
感官印象由直接的再現來補充。例如,我們已經見到,眼動(eye-movement)影響視
覺空間的知覺,甚至當該器官處於靜止狀態時也是如此。於是,我們可能在打算進行眼
動但實際上並未實施這種眼動時弄錯了外部物體的位置或運動,而這就是運動感覺與意
志衝動密切聯繫的結果[若欲獲得相似的例子,請參閱第五講(音調感覺的聯想),以
及第九講和第十講(空間知覺的聯想)]。
    這些一致地聯結起來的感覺之融合(一般說來,它們組成了感知覺),很顯然與當
前心理學的「聯想」無關。與這些聯想更為近似的是,不同感官知覺的相互聯結。例如
我們見到一種樂器,並從中聽到一種樂音。我們的眼睛在理解一塊具有白色結晶狀性質
的糖果的同時,我們的舌頭正在體驗一種甜味的味覺。以這種方式在如此密切的不同感
官的感覺和知覺之間產生一種聯結,只要一種感官印象偶然地呈現,或者一種印象的記
憶意象僅僅在一種感官範圍內喚起,那麼其他感覺便立即在心理上與其產生聯繫。我們
聽到鋼琴聲,只要一聽到該聲音,我們便會在腦子中產生該樂器的視覺意象。或者,我
們在黑暗中吃糖,與糖的味覺聯繫立即使我們產生有關糖的外形的一般觀念。指向同一
物體的不同感官的觀念聯合是如此密切地相關,以至於我們可以稱此為赫爾巴特
(Herbart)的復合(complications)。毫無疑問,它們是同時產生的聯想。一種感官
印象與另一種感官印象如此密切地相聯,或者說,兩者的發生至少在時間上如此難以區
分,使完全不同的組成成分本身在意識中僅僅表現為單一觀念的相關部分。
    在不同的復合中間,最頻繁和最重要的是言語觀念(verbal ideas)。通常,言語
觀念處於雙重聯結狀態:聽覺印象首先與運動感覺相聯繫,然後——至少在許多情形裡
——與印刷體或書寫體的視覺印象相聯繫。運動感覺也由於其他觀念而明顯地複雜化。
運動感覺從下述事實而獲得特殊意義,即運動的記憶意象傾向於同時喚起運動本身。這
一情形的結果是,運動感覺經常與某些感官的感覺產生共鳴,對這些感官的感覺來說,
它們的記憶意象如此模糊,以至於我們無法感知這些記憶意象,或只能通過與其聯繫的
肌肉感覺的幫助來感知它們。例如,當你認為你可以回憶起一朵玫瑰花的香氣時,在大
多數情況下這是一種幻想。仔細地觀察一下你在記憶活動時的心理運作,你就會發現諸
如此類的情況。首先,你或多或少具有玫瑰花的獨特的視覺形象;其次,是與吸人的空
氣相一致的鼻子裡的運動感覺Z第三,產生自實際吸人的空氣的觸覺和溫度覺。這時,
你們的運動感覺已經被一種實際的運動所伴隨。嗅覺本身並不完全存在,或者至少是如
此地模糊,以至於被「復合」中的其他組成成分投上了陰影。以此方式,存在於味覺印
象的記憶意象中的復合幾乎不包括味覺的任何東西,然而,這種味覺由運動感覺十分適
當地反映出來,它隨著不同的味覺物質而變化,同時也伴隨著模仿表情的一些變化。

                    三

    除了這些明確的感覺性質與肌肉感覺和觸覺相混淆的情況以外,復合中的彼此獨立
的組成成分一般說來是清楚可辨的,它們屬於截然不同的感覺道,並在其他條件下以其
他聯結方式發生。一種外部激起的感知覺與其相關的記憶意象的聯結,同樣不能說是次
要的同時發生聯想。我們把這種聯想稱作「同化」(assimilation),記憶意象稱作同
化的要素,並把伴隨著感官印象而發生的感覺稱作同化的感覺。這些表述意指記憶的組
成成分是決定因素,而傳入的感官印象則由它們來決定。迄今為止,這是正確的。一種
印象可以用十分不同的方式來理解,根據以往經驗中所保持的心理傾向來理解。因此,
復合的觀念是知覺中所提供的印象的混合產物,是數目尚不明確的記憶意象的混合產物。
但是,正因為觀念是單一的復合,就不可能存在分解為兩個組成成分的問題。再現的要
素不變地涉及感知覺,它現在所包含的成分在喚起感知覺的印象中找不到。另一方面,
感官印象的真正成分在產生的觀念中可能是缺乏的,原因在於它們與具有較大強度的再
現要素發生了沖突。
    因此,同化的過程不同於復合的過程,它無法由偶然的內省來發現。為了對它進行
考察,我們必須仔細地將印象與印象引起的觀念作比較。這種比較表明了兩者的不一致,
從而使我們去尋找它們之間差異的基礎——在以往體驗過的觀念活動中可以發現的差異。
一旦我們的注意轉向它們的影響,我們便掌握了開啟整個生活現象和實驗操作的鑰匙,
儘管它們十分引人注目,但是,一般說來,仍然未被人們所注意或得到解釋。我們在閱
讀中通常容易忽略印刷錯誤,也即對錯誤視而不見,那就是說,我們常常把詞的形象硬
塞進向我們呈現的印象中去。或者,我們在一個聽得尚不清楚的演講中填人一句句子,
而不去對聽得不清楚發表評論。另一方面,當我們用一組錯誤的記憶觀念去補充聽得不
清楚的聲音時,也同樣會容易聽錯。在舞台佈景中表示一種風景的粗略輪廓,通過人工
的燈光照射,能在適當距離內使人看到一種真實場景的完善再現。這裡,由合適的記憶
要素提供的現成幫助,通過視網膜映像的輪廓而變得更加有效。如果三維物體的輪廓圖
純粹是圖解式的和沒有陰影的話,便可以任意地把它看作三維的或者二維的,如果是前
者的話,則可以看作沿這個方向或那個方向延伸,它的確定有賴於我們所使用的何種熟
悉的空間觀念。例如,硬幣上的頭像輪廓圖可被任意地看作浮雕或凹雕。你們都很熟悉
猜謎圖,也即在一片樹葉中鑲嵌著某位名人的頭像。起初,難以找出這個頭像,但是一
旦你把它找出以後,它就一直保持住了,你不易再把它抹除,無論你多麼努力地想把它
抹除。同樣情況也常常可以在立體觀察中被注意到。深度概念一度似乎難以獲得,然而,
突然之間,它以富有立體感的清晰度產生了。所有這些例子都表明,同化的記憶要素需
要時間才能被外部感官印象的合適成分所喚起。
    當然,在同化過程中,通常並非單一的記憶意象與特定的印象聯合起來。我們從未
看到過的一個立體物體,當它以正確的方式被呈現時,將會喚起一系列記憶要素(這些
記憶要素產生自一系列原先彼此獨立的知覺)的協作,從而可以用此方式喚起三維的觀
念。但是,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如果認為感官印象在同化中首先作為獨立共存的觀念
來呈現,然後才融合成一種觀念的統一體,這將是錯誤的。關於這些組成成分的獨立共
存的假設階段,既未被內省所發現,實際上也不可能發現,這是因為,一般說來,同化
的效應產生自大量的觀念要素,而這些觀念要素原先是通過十分不同的觀念系列來分佈
的。我們只能認為,每一種感官印象起著一種激發作用,也即對先前印象中保留著的眾
多傾向進行刺激。如果眾多傾向中有些傾向適合於該印象的話,那麼,與此同時,它們
就比其他傾向更容易被激發,從而有助於形成產生的觀念。最後一點,在所有這些同化
過程中,同化直接伴隨著感官印象而產生,以外周形式激起的感覺便對記憶要素產生影
響,致使增加再現感覺的強度。對此事實所作的唯一可能的解釋是,甚至在正常的同化
中,也不可能在外部刺激引起的觀念要素和聯想引起的觀念要素之間作出區分。當聯想
引起的觀念要素獲得了優勢地位,從而使產生的觀念完全不適合感知覺時,這種不可能
性便會變得更加清楚。我們把這種類型的同化稱作錯覺(illusions)。在錯覺中,我
們想象我們感知了某種不存在的東西,也就是說,我們把記憶要素和感官印象混淆起來
了。只有當在兩種組成成分的強度沒有明顯可察的差異時,才會發生錯覺。
    同化過程的發生能用絕對的肯定性予以證明,正如這些例子所表明的那樣,當產生
的同化產物(assbolation-product)是一種感知覺時,不論是實際的還是多少帶點錯
覺的,都可以證明同化過程的發生。在兩種情形的任何一種情形裡,新觀念與感官印象
的差別如此明顯,以至於同化活動成為一種直接推論的事情。但是,你們將會看到,同
化根據純粹而簡單的記憶意象而發爿.這至少是完全有可能的。而且,我們在下述的事
實中也獲得了明顯的指示,也即一般說來特定的知覺不是由特定的記憶觀念來同化的,
而是由數目尚未確定的這些觀念來同化的。假設不存在任何感知覺,但有些記憶意象卻
突然產生,記憶意象將會通過對涉及類似物體的其他觀念的同化而經受連續的變化。所
以,我們無法在記憶意象本身和所謂的幻象(fancy-image)之間畫一條確實無疑的界
線。心理學家習慣於把記憶意象界定為確實再現某種以往知覺的觀念,並把幻象界定為
由一系列知覺要素結合而成的觀念。現在,從這一界定的意義上說,記憶意象根本不存
在。普通的記憶表象(memorial representation)是由同一物體的若干知覺決定的。
如果我們回憶一位經常看到的人,我們就決不會按照他在某個場合的那種模樣去表徵他,
我們對他的觀念是由許多知覺的結合產生的,這些知覺的組成成分(它們相互補充或彼
此阻礙)結合起來,部分地加深一般輪廓,部分地則淡化一般輪廓。這就解釋了大多數
記憶意象的不確定性。甚至當我們回憶僅見到過一次的一個物體時,我們的觀念也不符
合原先的知覺,有些要素是缺乏的,其他一些要素,即不屬於該物體的要素被錯誤地從
類似的要素中遷移至原先的知覺中去。例如,你可以試著根據記憶畫出你只見過一次的
某張風景畫,然後將你的畫同原先的畫作比較。你肯定會發現大量錯誤和遺漏,不過,
同時你也會發現,你在根據回憶畫出的風景畫中也加進了不少原畫中沒有的東西,這些
東西來自你在其他地方曾經見過的風景畫。因此,根據一般的界定,每種記憶意象將是
一種幻象,而且是與現實並不一致的觀念再現。因為並不存在這樣的記憶意象,它既能
再現原始的知覺意象,又能再現同一知覺的任何其他記憶意象。我們必須記住,我們的
觀念不是永恆的物體,而是不會確切地重新發生的過程,因為它們發生的條件不會雙倍
地相似。

                    四

    因此,同化過程始終是一種復合過程,它在任何一種特定的情形裡都是由不可計數
的基礎聯結過程來構建的。我們現在可以詢問一下這些不可分解的和基本的聯結過程的
特徵。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必須再次從始於一種感官印象的那些同化的情形出
發,因為它們為確定這些現象的條件提供了最佳材料。毫無疑問,在每種同化情形裡,
始終有兩種聯結過程同時進行著,不論這種情況是正常的並為感知覺所接受,還是帶點
錯覺色彩並意指對感覺印象的錯誤解釋。首先,感官印象喚起了先前的類似感覺,其次,
通過這些感覺的中介,引起了在特定的印象中並不包含的其他一些觀念要素,但是,在
其他一些場合,這些觀念要素還是與感官印象相聯結的。當你注視一個立體物體時,首
先發生的事情是,某些輪廓與先前知覺中已知的某個物質客體的輪廓相一致。可是,這
些一致的要素就其本身而言是完全不適合提示一個三維物體的實際圖景的。必須進一步
喚起實際圖像中不存在的那些要素,將其與一致的部分在先前觀念中聯繫起來,現在必
須完成這一映像(作為某個明確事物的映像)。當我們正確閱讀一個印錯的單詞時,主
要的線索來自該印錯的單詞裡一些沒有印錯的字母:這些未印錯的字母喚起了與同樣的
字母相對應的記憶意象,並且使我們回憶起先前知覺中與它們具有視覺聯結的字母,這
些字母與先前的知覺結合在一起提供了該詞的正確圖像。結果,印象中干擾要素被再現
的觀念所遮掩。
    陳舊的聯想學說——也就是相繼聯想(successive association)學說——把聯想
分為相似聯想和接近聯想(similarity andcontiguity associations)。在第一種形
式裡,一種觀念被激發,它在某些特徵方面與正在激發的觀念很相似;在第二種形式裡,
一種觀念在某個時間或其他時間與激發的觀念有著時間或空間的聯結。如果我們把這些
術語應用於同時發生的聯想,我們顯然可以把上面所謂的第二種同化活動稱為接近聯想
(contiguity-asso-ciation)。另一方面,我們不能用同樣方式將第一種活動還原為
相似聯想(similarity-association)。當兩個物體的某些特徵相一致而其他特徵不同
時,我們說這兩個物體相似。如果一種印象與另一種印象多少有點不同,而這種印象會
直接喚起另一種印象的記憶,看來不大可能。可以肯定,它只能喚起與其本身相似的記
憶意象。當然,有可能在這些相似的要素被激發以後會使其他一些不相似的要素得以再
現,條件是這些要素在先前的觀念中與相似的要素相聯結。換言之,相似聯想始終意指
類似聯想(likeness-association)與接近聯想的統一。印錯的單詞喚起了正確的映
像,它通過相關字母的類似聯想喚起這種正確的映像,同時也喚起了接近聯想,它根據
先前看到過的詞的圖像采用了實際印象中未被提供的正確要素。這種復合過程的結果就
是所謂的相似聯想,因為印錯的詞和正確的觀念化的詞是相似的,而非一樣的。這與立
體觀念恰恰相同。引發這種線索的輪廓喚起了類似聯想,它立即被接近聯想所補充,而
接近聯想部分地充實了產生的觀念,部分地通過壓抑印象中干擾要素的辦法去糾正它。
由於沒有兩種觀念絕對相像,因此必須反對以下說法,即我們的類似聯想本身比相似聯
想好不了多少。但是,事實上,我們在這裡並不關心完整的觀念之間的聯合,而是關心
觀念組成成分之間的聯合。兩種觀念之間的絕對相似是不可能的,原因在於,類似聯想
本身有若於接近聯想依附其上,最終的結果究竟是「相似」聯想還是「接近」聯想,完
全根據該基本過程中哪種過程占優勢而定。除了這兩種過程以外(相似的聯結和時空上
接近的聯結),我們無法發現任何一種其他的過程。它們中的每一種必然借助各種具體
的聯想表現出來。如果一個觀念所具有的某些要素與先前的觀念有著共同之處,那麼這
種觀念只能喚起一種先前的觀念。而且,由於再現的觀念既包含相似的組成成分,又包
含不相似的組成成分,因此相似性聯結意味著接近聯結的形成。你們知道,要素的類似
性是直接有效的。如果新的印象所包含的要素與先前印象中的要素具有類似之處,那麼,
這些要素將與其余要素分離,而且通過重複而變得更為熟悉,從而將在意識中占支配地
位。接近性只是中介的有效,它通過將其他要素(這些要素與先前激發的觀念的相似組
成成分具有外部的聯結)復活起來而發揮作用。
    鑒於這兩種過程之間的這一基本差別,是否可以按聯結的同樣意義去談論相似聯結
呢?當一種特定的印象喚起一種觀念,它部分地由屬於該印象的要素所組成,部分地由
實際上並不存在但在先前知覺中與它相聯結的要素所組成,這樣一來,我們在談論涉及
這些不相似的組成成分的聯結過程時便無疑是正確的了,相應的興奮必須是由該印象派
生出的一種衝動來建立。但是,從該印象直接進入同化產物的那些要素,看來毋須指望
聯想過程中間的任何東西。它們是由外部感覺刺激直接提供的,並且更有可能表現為一
種聯結過程起源的條件,而不是它的結果。換言之,同化過程難道不完全涉及由接近性
所指的聯想嗎?
    不論我們是否試圖在乍一看之下對這個問題作出肯定回答,但是,稍作進一步的考
慮便會使我們相信這種回答是不正確的。實際上,從印象進入同化產物的那些要素,在
它們的第二次聯結中與它們的第一次聯結並不一樣。因此「進入」(pass…into…)這
個詞意指我們將結果與其組成成分進行比較,而不是指實際的過程。「通過」
(passage)這個詞則涉及朝著兩個不同方向的中介過程之活動。首先,一種印象的要
素進入作為結果而產生的觀念中去(正如我們從經驗中得知的那樣),這是通過它們在
先前印象中呈現的頻率而促進的。對此的唯一解釋是,相應的興奮是由於先前印象的活
動所留下的傾向來得以加強的。當然,這種加強與目前的印象發生直接聯繫。如果我們
假設,新觀念的組成成分與先前某個觀念的組成成分相聯結,這樣的假設是不行的,像
那些心理學家那樣,把觀念視作永久的實體是不行的。實際上發生的事情是,某些興奮
的更大頻率意味著把更高的強度值(intensity-value)歸於任何一種對我們產生影響
的刺激。由此引申出來的一點是,最終的結果並不僅僅由於印象,而是由於印象與先前
興奮的後效(after-effects)的聯結,這時一切聯想過程均可適用。其次,一種印象
的要素進入同化產物意味著另一種過程的存在,這種過程的方向正好與前一過程的方向
相反——這是印象中所包含的要素消失的過程,但是卻被其他新的、不相容的、由接近
性喚起的要素在觀念中給取代了。那就是說,相似要素並不意味著在「通過」它們之前
的情況以後才出現。它們部分地由先前的練習來強化,部分地被弱化,或者,至少由於
抑制的影響而中斷了它們原先的聯結。所有這些表明,相似聯結像接近聯結一樣,是許
多不同過程的結果。與此同時,我們不應忘記,這些決定過程在這兩種情形裡是基本不
同的。用以表示這種差別的最佳術語也許就是上面用過的那句句子:相似聯結是直接的,
接近聯結則是中介的。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