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和談演義   第三十七回
周恩來冒險指揮起義 白祟禧和平率部入城



  話說孫傳勞不曾料到北伐軍會有如此凌厲的攻勢。在震驚動惶恐之中,他急忙
派人北上向張大帥求援。
  奉、魯軍的將領們都集中在天津。11月13日,張作霖在天津蔡園召開軍事會議,
討論聯台對付北伐軍問題。張宗昌以及孫傳芳、吳佩孚、閻錫山的代表都出席了。
  張作霖以會議主持人的身份首先發言。他反覆強調自己沒有當總統的野心。並
說:「當前的問題應當團結北洋派、先軍事後政治。」
  但會場氣氛相當沉悶。張作霖問孫傳勞的代表:「你們那兒還有多少軍隊?」
回答:「還有5萬以上:」張作霖覺得這是在欺騙他,當即很不愉快。
  孫傳芳了解到會議的情況,深知這次會議的重要性。11月19日,他突然親臨天
津,直接闖到會場裡。張作霖吃了一驚,還沒等他反應過來,孫已向他深鞠一躬。
口說:「我對不起大帥了!」
  大家從驚愕中醒悟過來,一起熱烈鼓掌。張作霖拉他坐到自己旁邊。
  孫傳勞向會場抱拳致札,一臉誠懇地說:「過去我們有什麼誤會,那都是兄弟
之爭,沒什麼大不了的。在這裡,我給各位賠禮道歉!」他頓了頓,又說,「我們
北洋派應該重新團結起來,共同對付南方的赤黨!」
  他的話又贏得了一片掌聲。孫傳芳表示他不回任了,把浙江、江蘇和安徽都交
給部下去料理。
  會場氣氛頓時變得極其活躍。張作霖一拍大腿,大聲道:「大丈夫處世光明磊
落,豈可乘人之危奪人地盤!」
  孫傳芳說:「事到如今,就別再說什麼地盤不地盤了。我情願回浙江,讓出江
蘇來請魯軍接防,魯軍總部設在南京,以便指揮前方。」
  張宗昌滿面通紅,大吼道:「你把我看成什麼人了!你不要把我張宗昌當成是不
講義氣的小人。我的軍隊開到浦口後,換乘輪船開往前方,決不經過南京!」
  「這是各位看得起我孫某人,不過,」孫傳芳說,「為了統一指揮起見,目前
應組織一個討賊軍統率辦事處,推舉雨帥為全國討赤總司令,本人願聽候調遣。」
  在孫傳芳的鼓動下,11月19日,由他領銜,直、魯、晉、豫、蘇、皖、贛、浙、
閩、陝、察、熱、綏、吉、黑15省區聯名推戴張作霖為安國軍總司令。
  12月1日,張作霖在天津宣誓就職,並任命孫傳芳為安國軍副司令仍兼蘇、皖、
贛、浙、閩五省聯軍總司令,張宗昌為安國軍副司令兼直魯聯軍總司令,楊宇霆為
安國軍總參謀長。張作霖又組織了「安國軍總司令部」,內設總務廳、軍務廳、秘
書廳,實際是一個變相政府。27日,又把安國軍總司令部遷到了北京。半年之後,
張作霖終於袍笏登場,在北京組織了安國軍政廂,就任「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
職,充當了北洋軍閥的末代統治者。

  卻說北伐軍出師數月,鋒芒所向,勢如破竹,節節勝利,消滅了北洋軍閥吳佩
孚、孫傳芳的主力部隊,把國民革命從珠江流域推進到長江流域,沉重地打擊了帝
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統治。這一勝利是在國共兩黨統一戰線的旗幟下取得的,廣大
工人、農民、學生和其他各界民眾的熱誠支持和各地群眾運動的有力配合,形成了
中國歷史上空前未有的革命武力和民眾相結合的巨大力量,有力地支援了北伐戰爭。
北伐軍出師時,省港罷工委員會組織了3000人的運輸隊、宣傳隊、衛生隊,冒著酷
暑隨軍出發。北伐進軍路上,共產黨組織工人、農民擔任偵察、向導、送信、運輸、
救護,直至拿起武器參加戰鬥。人民群眾的鼎力支持,無疑是北伐戰爭克敵制勝約
根本保證。
  正在北伐軍的聲威震撼全國,革命前途燦爛似錦之時,革命統一戰線內部的斗
爭又起了暗潮。
  1926年11月8日,廣州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為適應形勢,決定遷國民政府及中央
黨部於武漢。10日,派出外交部長陳友仁、財政部長宋子文、交通部長孫科、司法
部長徐謙和蘇聯顧問鮑羅廷以及隨員60多人先到武漢籌備。其時,群眾熱情特別高
漲,他們感覺到繭命勝利了,就應該收回外國在華的租界。那天,佈置遷都事宜的
國民政府代表團一下火車,就被成千上萬的請願群眾所包圍,他們高喊著要求收回
英租界的口號。
  政府清楚地意識到,要爭取民心,收回租界是關鍵的一步。於是,在民眾的有
力支持下,在陳友仁、徐謙等國民黨人和劉少奇、李立三等共產黨人的共同努力下,
政府先後收回了漢口、九江的英租界。
  然面對於蔣介石來說。外交的勝利並不令人鼓舞。他不喜歡群眾運動,他擔心
那樣的局面會很容易被共產黨和左派控制、利用。因此,當政府宣佈遷都武漢後,
他即作出了強烈反響:反對遷都武漢,主張國民政府暫設南昌。當時他自己就在南
昌。
  其實,蔣介石原來是同意遷都武漢的,並曾再三敦促。然而後來卻改變了主意,
力主遷都南昌。他很想把首都握在自己手中,以使中央聽從他的擺佈。但南昌太偏,
顯然不適合作首都,所以大家都不贊成。11月26日,中央議決遷都武漢不變。12月
5日,廣州停止辦公,各委員先後抵鄂。蔣介石沒有達到目的,就是死賴在南昌,
不肯到武漢去。
  12月13日,首次在武漢召開了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和國民政府聯席會議。在
政府未完全遷移武漢時,聯席會議執行黨政最高職權。聯席會議主席為徐謙,委員
有宋慶齡、蔣作賓、拍文蔚、吳玉章、孫科、陳友仁、鄧演達、於樹德、王法勤等,
葉楚倫為秘書長,鮑羅廷也列席。
  武漢政府電邀蔣介石到武漢談談:「都是自己人,沒有什麼不可以商量的。」
1927年1月11日,蔣介石在南昌動身,經九江乘船西上。武昌的民眾欣喜若狂,擁擠
在漢陽門的道路兩旁,都想瞻仰一下總司令的豐采。
  武漢政府為彌補裂痕,對蔣介石大加贊揚。在閱馬廠的歡迎會上,候補中央執
委董必武作為大會主席致詞:「我們今天歡迎蔣總司令,就是歡迎三民主義的繼承
者。蔣總司令是我們國民黨的領袖!」
  蔣介石的表情始終令人捉摸不透。他在講到北伐勝利的原因時,對國共合作,
對民眾的支援和蘇聯的援助,都完全不提,只說有三民主義和穩固的後方,以及中
央黨部對他的絕對信任。很明顯,這後一句是暗示中央對北伐根本未管,一切都是
他本人決定和運籌的結果。
  接著,鮑羅廷發言了,他猛烈地秤擊個人獨裁不會有好結果。這篇發言與會場
氣氛很不和諧,使許多人都感到吃驚和窘迫。
  蔣介石敏銳地覺察到這是針對他而來的,不由得怒火中燒。散會之後,他直截
了當地提出,在軍事行動未結束之前。中央黨部及政府應該和總司令部在一個地方。
  「的確如此,」鮑羅廷以平靜的囚吻說,「但總司令部為什麼不能遷來武漢呢?」
  「總司令部應該設在前方。」
  「難道武漢就不是前方了嗎?」鮑羅廷笑了,「武漢北可控制京漢線、東可俯
瞰長江下游,南昌有這樣的便利嗎?」
  「當初中山先生主張建都有兩個地方,第一是在南京,第二才是武漢。」蔣介
石抬出了孫中山。
  「我們也沒有讓武漢作永久的首都。但目前一定要遷來武漢,這是大家的意見。
等全國統一以後。可以再由中央決定遷往南京。」
  蔣介石無言以對,但卻惱羞成怒。在聯席會議上,他終於和鮑羅廷公開翻臉了。
他指責鮑羅廷指手畫腳,干涉過多,違背了孫中山生前定的原則。
  鮑羅廷警告蔣介石:「誰搞獨裁,鎮壓農、工運動,反對共產黨,我們無論如
何也要打倒他的。」
  蔣介石斥責鮑羅廷的話毫無根據,說著說著扯上了三大政策:「現在的蘇聯不
再是三年前的蘇聯,已被世界上認為是赤色帝國主義者了。並且現在不是我們放棄
孫總理的聯俄政策,而是你鮑羅廷來阻撓我們執行總理的聯俄政策。」
  兩天之後,蔣介石不辭而別。秘密返回了南昌。1月27日,他公開提出驅逐鮑羅
廷,武漢政府未予理會。
  這時,中共中央聯合國民黨左派,發起了一個扶汪抑蔣運動。武漢政府也考慮
罷免蔣介石的總司令職,擬由李宗仁代之。先由鮑羅廷出面找李談,鮑說:「不能
再讓蔣介石當總司令了,否則他要成為大獨裁者,革命勢必前功盡棄。我看李將軍
接任總司令最合適。」李宗仁感到他若代蔣必然導致分裂,而且他對蘇聯和中共也
有不滿,所以一聽此言,當即正色辭謝。
  蔣介石一面和武漢中央暗中爭鬥,一面繼續制定了新的北伐計劃,主要任務是
底定蘇浙,占領上海。立春後。三路大軍相繼出發。東路軍由何應欽任總指揮。白
祟禧任前敵總指揮;西路軍由唐生智任總指揮;中路軍由蔣本人任總指揮,轄程潛
江右軍和李宗仁江左軍。
  2月中旬。北伐軍經過激烈鏖戰占領了風景如畫的杭州城。為了援助和配合北伐
軍向上海的進軍、中共上海區委書記羅亦農、組織部長趙世炎於2月19日組織了全市
總罷工。第二天,大罷工即轉為第二次武裝起義(第一次武裝起義是在去年10月)。
  但是,殷切盼望蔣介石率北伐軍到來的工人們怎麼也不會想到這位總司令會出
賣他們。早在去年11月,蔣介石就和當年在上海做買空賣空生意時的師傅、青幫大
頭目黃金榮在九江密談,商定了對付共產黨勢力的策略。蔣介石得悉上海工人起義
後,即下令已推進至嘉興的北伐軍停頓下來,故意拖延對上海的進攻,使軍閥李寶
章騰出手來,全力鎮壓工人。僅2月20日這一天,就有200人被殺害。紐約《先驅論
壇報》報道說:「犧牲者的頭顱被士兵砍下以後,就挑在竹竿上或放在盤子裡,沿
街示眾。當頭顱挑在尖竹竿上,舉得高高地帶往下一個殺人地點時,數以千計的人
驚恐地四散逃跑。」
  在以後兩天的巷戰中,更有數不清的起義者死於軍警的屠刀之下。可歎一些散
落在街頭的無頭屍體上還貼著傳單、標語,上面寫著「歡迎英勇的北伐軍」、「歡
迎蔣總司令」。屠殺工人的軍閥李寶章以後得到了蔣介石朗獎賞,被收編為國民革
命軍,任其為軍長。
  2月23日晚,中共中央和上海區委召開聯席會議。決定停止第二次武裝起義,擴
大武裝組織,準備新朗暴動。同時決定成立一個特別委員會來指導工作,由陳獨秀、
羅亦農、趙世炎、汪壽華、尹寬、彭述之、周恩來、蕭子璋八人組成。並成立特別
軍委,由周恩來、顧順章、顏昌頤、趙世炎、鐘汝梅五人組成,以周恩來為書記,
後又確定周恩來擔任第三次武裝起義總指揮。
  這時,蔣介石眼中的主要對手,已不是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而是共產黨和工
農運動。他之所以繼續向北洋軍閥進攻,只是為了爭奪個人地盤和勢力,增加稱王
稱霸的資本而已。3月6日和9日。他在江西指使殺害了贛州、吉安兩市工會委員長陳
贊賢和梁一清。這是一個重要的信號。15日,羅亦農指出:「蔣介石已被一切反革
命勢力所包圍,根本丟棄了中山三大重要政策——聯俄、聯共、扶助工農運動——
而反對聯俄、聯共及壓返工農運動,且將與一切反革命的勢力妥協,將使整個的革
命運動右傾而倒敗。」他強調:「上海實為民眾與北伐軍合作的問題,而不是民眾
歡迎北伐軍的問題。如果是民眾歡迎北伐軍,上海必仍為一個反動的局面。」
  為了領導好第三次武裝起義,周恩來認真總結前兩次的經驗教訓,做了十分周
密而細緻的準備。待各項準備工作就緒後,他密切注視著北伐軍的動向。這時李寶
章部已經撤離上海,張作霖派來了魯軍畢庶澄部,該部只有3000人,加上當地警察
也不過5000人,兵力並不強,且軍心不穩。周恩來想利用北伐軍向上海進軍所造成
的強大軍事壓力和政治聲勢,孤立和分化敵人,迅速奪取武裝起義的勝利。
  老謀深算的蔣介石看到上海的民眾運動,尤其是工人運動正處在周思來的直接
領導和影響之下,心裡很不是滋味。他不願看到周恩來借北伐軍的軍威,發展共產
黨的力量;不願看到在北伐軍兵臨城下的時候,出現一個由周恩來領導的工人起義
而占領上海的局面。3月3日,他發出一份密電:
  何總指揮勳鑒:我軍如攻上海,至龍華、南翔、吳淞之線為止,軍隊以不越此
線為妥。聞某黨有上海革命政府之組織,凡此類機關,應即勒令取消可也。中正江
西。
  何應欽、白祟禧根據蔣介石的密令。繼續緩慢對上海進軍,漸移於杭嘉湖一帶,
按兵不動。蔣介石吸取東征進軍海陸豐的教訓,深怕北伐軍進入上海後成了起義工
人的客人,因此,他拒絕與上海工人運動發生任何聯繫。
  周恩來利用他在黃埔軍校和國民革命軍的影響,想方設法與推進東南的北伐軍
取得聯繫。他曾派總工會的章旭庵,利用其元任北伐軍諜報處長的關係直接向白崇
禧「報告上海工人罷工的意義及促他們速進兵」。周恩來還親自寫信給何應欽,「
把口號告訴他」,並說明上海罷工的情況,勸他前進。然而,白、何對此均置之不
理。
  此時,蔣介石仍在南昌和武漢鬧對立。他大罵在武漢的國民黨左派是「敗類」,
聲稱「要制裁左派,制裁共產黨」。一些報紙也公然鼓動蔣介石發動反共事變。上
海《字林西報》說:「蔣介石、何應欽、白崇禧是唯一可以使長江以南的區域免於
淪入共產黨人之手的保護力量。」「倘蔣介石願意拯救中國人民於共產黨之手,那
麼他必須迅速而決斷地進行起來。」《北京政聞報》說:「如果蔣介石將軍不願堅
持損害他們首創的運動的名聲,他就應該把自己和那些命定倒霉的過激分子分別開
來。」
  自2月以來,國民黨中央連續召開會議,討論反對獨裁、恢復黨權運動,並由徐
謙、吳玉章、鄧演達、孫科、顧孟余五人組成行動委員會。在鄧演達、顧孟余、葉
楚傖、張太雷等;5人參加的國民黨中央宣傳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了反對獨裁、提
高黨權的6項措施。國民黨湖北省黨部、武漢市黨部、安徽臨時省黨部代表團、國民
革命軍第七軍政治部等單位也紛紛發表宣言,呼吁恢復黨權。2月24日,在行動委員
會領導下,在武昌閱馬場召開了一次聲勢浩大的黨員大會,徐謙代表國民黨中央講
話,強調「統一黨的領導礬關,一切軍事、財政、外交均須絕對受黨的指揮」。「
使軍事領袖置於黨的指揮之下」,不指名地譴責了蔣介石。共產黨和國民黨左派都
認為蔣介石不能做國民黨的領袖,只有汪精衛最適宜,於是提出了「請汪銷假」、
「迎汪復職」的口號。
  3月10日,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在漢口南洋大樓召開。吳玉章、林伯渠、惲代英、
宋慶齡、何香凝、宋子文、陳友仁、顧孟余等18名中央執行委員,毛澤東、董必武、
鄧演達、詹大悲等11名候補執行委員,李宗仁、江浩等4名監察委員出席了會議。會
議選舉汪精衛、譚延豈、顧孟余、蔣介石、孫科、譚平山、陳公博、徐謙、吳玉章9
人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也是當然的中央政治委員會委員,此外再加宋子文、
宋慶齡、陳友仁、鄧演達、王法勤、林伯渠6人也作為政委會委員。會議還選出了軍
事委員會委員16人,以汪精衛、唐生智、程潛、譚延豈、鄧演達、蔣介石、徐謙7人
組成主席團。會上對蔣介石進行了批評,指出其權力已在中央委員會和黨之上,經
過改選,使其失去了中執委主席和軍委會主席之職,並且規定:凡軍委會決議要由
中央執委會議決;總司令動員令要由軍委會7人主席團討論,通過後再交中央執委會
批准;7人主席團中必須有3人為非軍職人員;總司令不得擅自下令和決定一切。
  蔣介石拒不接受批評,說戰時總司令必須獨斷,這是自己的責任。並說極願辭
掉總司令職務,「如果我願意做總司令,我就不是蔣中正」。在心裡,他對共產黨
和國民黨左派的憎恨在增長。
  再說3月20日,北伐軍的前鋒已秘密抵達距上海城區僅15公里的龍華。周恩來從
白祟禧司令部一個軍事人員的家信中,得悉北伐軍預定在20日至22日到達上海的消
息,即和趙世炎、羅亦農、汪壽華等共同研究,一致認為起義時機已經成熟,決定
21日中午開始行動。
  這天春風輕柔,陽光明麗。中午12時正,南市的鐘聲響過、停泊在黃浦江上的
輪船和全市工廠的汽笛同時長鳴。這是工人糾察隊行動的信號。頓時,電車停駛,
輪船拋錨,工廠停工,上海80萬工人總同盟罷工開始了。中午1時起。起義隊伍繫著
白底黑字「工人糾察隊」的臂章,領取武器,到預定地點集合。租界內的工人也擁
向華界。還有人在煤油桶內燃放鞭炮助威。平日耀武揚威的軍警,如今都倦縮在自
己的巢穴裡,不敢再出來逞威風了;那些外國巡警和「包打聽」,戰栗地佇立在租
界華界的交界處。
  閘北寶山南路起義總指揮部辦公室中,總指揮周恩來身穿灰布棉袍頭戴鴨舌帽,
腳穿黑皮鞋,脖頸裡圍了一條灰色圍巾。他和趙世炎一道,一會兒伏在桌子前,在
市區地圖上一邊指畫,一邊用電話調動武裝,發佈進攻命令,一會兒又聽取各區聯
絡員匯報,分析敵情,指示行動。他還親臨現場,往返於火車站、東方圖書館、商
務印書館等地指揮戰鬥。
  工人武裝截斷了鐵路和電線,占領了電話局、電報局、自來水公司……致使上
海水電交通全部中斷。晚上,南市、虹口、浦東、吳湘、滬東、滬西6個區的各個警
署和兵營接連被攻破,最後全部被佔領。只有聞北區守軍在鐵甲車和火炮的掩護之
下,仍在負隅頑抗。
  為了就近指揮戰鬥,掌握戰機,周恩來把起義總指揮部移到駐閘北的第五警察
署。同時派人到龍華,要求北伐軍迅速出兵進攻上海,援助工人起義。但東路軍前
敵總指揮白崇禧按蔣介石的密令,仍然按兵不動,作壁上觀。在失去外援的情況下,
周恩來對工人武裝作了重新調派,戰術作了新的調整,並冒著槍林彈雨。來到前沿
陣地指揮戰鬥。一顆炮彈落在他身邊不遠處爆炸,他毫不在意,抖落濺在身上的泥
灰,繼續指揮。
  經過兩天一夜購激烈鏖戰,到22日下午6時,起義武裝攻下了敵人的最後據點—
—北火車站。畢庶澄見大勢已去,悄悄換上便服,逃進了租界。當天,上海人民代
表會議選出了有共產黨人羅亦農、汪壽華以及鈕永建、楊杏佛、虞洽卿、王曉籟等
各界人士組成的上海特別市臨時政府。
  3月22日,白崇禧率部開進上海,未費一槍一彈。上海工人以流血的勝利送給北
伐軍一個不流血的入城式。
  此前5天,李宗仁率部平定了安徽,進駐安慶。
  3月24日,程潛率大軍占領了古都南京。

  3月26日,蔣介石乘「楚謙艦」駛抵上海高昌廟碼頭。白崇禧前來迎接,迎往龍
華司令部。
  「總司令來得正好,」白崇禧嗓門有些沙啞,「上海局勢萬分嚴重,全市秩序
亂極了。工會擁有武裝糾察2700多人,今天游行,明天示威,如同土匪,我已經應
付不過來了。」
  去往龍華途中,忽然遇見游行隊伍,滿街旗幟飛揚,喊聲如潮。白祟禧苦笑著
說:「你看,你看,這種情況每天都有發生。人們的神經跟發瘋了似的,你只要看
一看他們的神情,就會覺得不寒而慄。」
  「這種狀況一定要設法制止!」
  蔣介石馬不停蹄,一下車後立即召見了總商會頭目虞洽卿和青紅幫頭目黃金榮、
杜月笙、張嘯林、楊虎等人,坦率地表示要和他們密切合作,共同對付共產黨,以
建立上海的秩序。這些買辦代表、黑社會頭子喜出望外,表示堅決站在蔣總司令一
邊,隨即組織了「中華共進會」、「上海工界聯合會」。以對抗上海總工會。
  上海財界支持蔣介石反共,首先借給他500萬元,以後兩周內又貸給他4500萬元。
  租界外國當局派員專程給蔣介石送來了特別通行證。
  28日,李宗仁來到上海,贊同蔣介石「清黨」,「把越軌的左傾幼稚分子鎮壓
下去」。
  29日,蔣介石在《民國日報》發表一篇演講,有恃無恐地透露出一個危險的信
號。
  正是:
    倘使當年身便死,
    一生真偽有誰知?
  要知蔣介石意欲何為,且聽下回道來。


--------------------------------------
文學殿堂 瘋馬掃描校對 |http://www.yesho.com/wenxue/
轉貼請保留站台信息。

[到下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