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第一部||血祭
四 陳敷游說荷葉塘,給大喪中的曾府帶來融融喜氣

    郭嵩燾五年前中進士點翰林,還未散館,母親便病逝,幾個月後,父親又跟著母親去
了,於是他母憂、父憂一起丁。太平軍圍長沙時,他估計馬上就會到湘陰來,遂舉家遷移東
山梓木洞。在幽深的山谷裡,郭嵩燾詩酒逍遙,宛如世外神仙。
    這幾天好友陳敷來訪,他天天陪著陳敷談天說地,訪僧問道。
    陳敷字廣敷,江西新城人,比郭嵩燾大十余歲,長得頎長清懼。陳敷為學頗雜,三教九
流、天文地理,他都曾用功鑽研過;更兼精通相面拆字、卜卦扶乩、奇門遁甲、陰陽風水,
頗有點江湖術士的味道。
    這天,郭嵩燾正與陳敷暢談江湖趣事,家人送來左宗棠的信。
    「這真是一句老話所說的:洞中方數日,世上已千年。」郭嵩燾看完信,十分感慨地
說,並隨手將信遞給陳敷,「我來梓木洞才多久,就好像與世隔絕了似的。不知季高已當上
巡撫的師爺,更不知滌生已奔喪回到荷葉塘。真正是神仙好做,世人難為。」
    郭嵩燾說話間,陳敷已把信瀏覽了一遍,笑著說:「左師爺請你當說客哩!」
    「我和滌生相交十多年,他的為人,我最清楚。這個使命我大概完成不了。」
    「也未見得。」陳敷頭靠牆壁,隨隨便便地說,「曾滌生侍郎,我雖未見過面,但聽不
少人說過,此人志大才高,識見閎通,是當今廷臣中的鳳毛麟角。他素抱澄清寰宇之志,現
遇絕好機會,豈會放過?我看他的推辭,只是做做樣子而已。
    筠仙此去,我包你馬到成功。」
    「兄台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郭嵩燾搖搖頭說,「曾滌生雖胸有大志,但處事卻極為
謹慎。一事當前,顧慮甚多。這樣大的事情,要說動他,頗不容易。況且他在籍守制,亦是
實情。別人墨絰在身,可以帶孝辦事,官場中甚至還有隱喪不發的丑聞。但曾滌生素來拘於
名節,他不會做那種惹人取笑的事。再說他一介書生,練勇帶兵,非其所長,能否有大的成
效,他也不能不有所顧慮。」
    陳敷笑笑:「你還記得他的那首古風麼?」
    「不知你說的是哪一首?」
    「曾侍郎的詩文,海內看重,每一篇出,士人爭相傳誦,我亦甚為喜愛。你是他的好
友,於他的詩作自然篇篇都熟。我背幾句,你就知道了。」陳敷搖頭晃腦地吟唱,「生世不
能學夔皋,裁量帝載歸甄陶。猶當下同郭與李,手提兩京還天子。三年海國困長鯨,百萬民
膏喂封豕。諸分密勿既不藏,吾徒迂疏尤可恥。高嵋山下有弱士,早歲儒林慕正軌。讀史萬
卷髮浩歎,余事尚須效臏起。」
    「知道知道,這就是那首《戎行圖》了。」
    「讀其詩,觀其人,我以為,謹慎拘名節是其外表,其實,他是一個渴望建非常之業,
立非常之功,享非常之名的英雄豪傑式的人物,而不是那種規規然恂恂然的腐儒庸吏。」
    郭嵩燾不禁頷首:「仁兄看人,燭幽顯微,真不愧為相面高手。」
    說罷,二人一齊笑起來。過一會,陳敷問:「你剛才提起相人一事,我問你一句,曾侍
郎是否也信此事?」
    「滌生最喜相人,常以善相人自居。」
    「這就好!」陳敷得意地說,「在梓木洞白吃了半個月的飯,無可為報,我陪你到湘鄉
走一遭,助你一臂之力如何?」
    郭嵩燾是個極聰明的人,立即明白他的意思,連忙說:「好極了!有仁兄相助,一定會
成功。」
    過幾天,郭嵩燾、陳敷二人上路了。他們先到長沙見過左宗棠。左宗棠拿出一封翰林院
侍講學士周壽昌的信。郭嵩燾看完信後很高興,說:「荇農這封信來得及時,正好為我此行
增加幾分力量。」便向左宗棠要了這封信,繼續向湘鄉走去。
    這一天,二人來到湘鄉縣城,揀一家不起眼的小旅店住下。夜裡,郭嵩燾將曾國藩的模
樣細細地向陳敷描繪一番,然後又將曾氏一家的情況大致說了說,並仔細畫了一張路線圖。
    第二天一早,陳敷告別暫留縣城的郭嵩燾,獨自一人向荷葉塘走去。當天晚上宿在歇馬
鎮。次日午後,陳敷遠遠地望見一道粉白色圍牆,便知曾府已經到了。他緩步向曾府走去,
見禾坪左邊一口五畝大塘的塘埂上站滿了人。十多條粗壯漢子正在脫衣脫褲,個個打著赤
膊,只穿條短褲。湖南的初冬,天氣本不太冷,且今天又是一個少見的和暖日子。那些漢子
們喝足了燒酒,半醒半醉的,吆喝一聲,毫不畏縮地牽著一張大網走向水中,然後一字兒擺
開,向對岸游去。一會兒,塘裡的魚便嚇得四處蹦跳。頭大身肥的庸魚在水面驚慌地拱進拱
出,機靈強健的鯉魚則飛出水面,翻騰跳躍。站在塘埂上的觀眾,也便飛躍著跑向對岸。塘
裡打魚的漢子們開始收網了。兩邊的人把網向中央靠攏,數百條肥大的草、鯉、鰱、青、庸
魚東蹦西跳。陽光下,銀鱗閃耀,生機勃勃,煞是逗人喜愛。
    陳敷這時看見塘埂上站著一位長臉美髯,寬肩厚背、身著青布長袍的中年人,正在對人
指指點點說著話,不時發出哈哈大笑聲,隨著魚網的挪動而移步,像個孩子似地喜笑顏開。
陳敷心想:這人大概就是曾國藩了。常聽人說曾國藩嚴肅拘謹,一天到晚正襟危坐,但眼前
這人卻天真畢露,純情爛漫。「難道是他的弟弟?筠仙說曾國藩有個弟弟極像他。」陳敷
想。他走上前問:「請問大爺,曾侍郎的府第在這裡嗎?」
    「正是,先生要找何人?」
    「山人聞曾侍郎已回家奔母喪,特來會他一會。」陳敷見那人收起笑容後,兩只三角眼
裡便射出電似的光芒,心中暗暗叫絕。
    「先生會他有何事?」
    「山人雲游湘鄉,見離此不遠的兩屏山,有一處吉壤,這塊地,全湘鄉縣沒有任何一人
有此福分,唯獨曾府的老太太福壽雙全,可配葬在那裡。故山人特來告知曾侍郎。」
    那人面露微笑說:「鄙人正是曾國藩。」
    陳敷忙說:「山人不知,適才多多冒犯大人。」說罷,連忙稽首。曾國藩爽朗一笑:
「先生免禮。國藩今日在籍守喪,乃一平民百姓,先生萬勿再以大人相稱。賤字滌生,你就
叫我國藩或滌生吧!」
    陳敷原以為曾國藩必定是個城府極深的人,見他如此爽快平易,不覺大喜,不待曾國藩
問,便自我介紹:「山人乃江右陳敷,字廣敷,欲往寶慶尋一友人,路過貴鄉,聞大人,」
    陳敷話一出口,又含笑改口,「聞大爺已丁憂回籍。欲來拜謁,恨無見面之禮,也不知
老太太已下葬否,遂在附近私下尋找四五天,昨日覓到一塊絕好吉壤,故今日專來拜訪。」
    「難得先生如此看得起,令國藩慚愧。請先生到寒舍敘話。」
    曾國藩帶著陳敷進了書房,荊七獻茶畢,曾國藩說:「剛才先生說在兩屏山覓到一吉
壤,國藩全家感激不盡。實不相瞞,家母靈柩一直未下土,為的是在等地仙的消息。」
    「尋常地仙,不過混口飯吃而已,哪裡識得真正的佳城吉壤。」
    「誠如先生所言。鄙人早先本不信地仙,家大父生前亦不信三姑六婆、巫師地仙。」
    「混飯吃的油嘴地仙,固不值得相信,但風水地學卻不能不信。」陳敷正色道,「當年
赤松子將地學正經《青囊經》三卷授黃石公,黃石公又將它傳給張良,張良廣收門徒,傳之
四方,造福人類。其中卷《化機篇》說得好:『天有五星,地有五形,天分星宿,地列山
川,氣行於地,地麗於天,因行察氣,以立人紀。』地氣天文本為一體。人秉天地陰陽二氣
所生,豈能不信地學?地學傳到東晉郭景純先生,他著《葬書》,將地學大為發展,並使陰
宅之學更臻完善。《葬書》上說;『占山之法,以勢為難,而形次之。勢如萬馬,從天而
下,其葬王者。勢如巨浪,重嶺疊峰,千乘之葬。勢如降龍,水繞雲從,爵祿三公。勢如重
屋,茂草喬木,開府建國。勢如驚蛇,曲屈徐斜,滅國亡家。勢如戈矛,兵死形囚。勢如流
水,生人皆鬼。』可見,這陰宅之學,功夫深得很,不是輕易能探求得到的。」
    曾國藩聽陳敷說出這番話來,知他學問淵懿,遂點頭說:「先生之言很有道理。自從家
祖母下葬七斗沖,鄙家發達之後,國藩也就相信陰宅地學了。」
    「令祖母下葬七斗沖後,家裡有哪些發達?」
    「自從家祖母葬後,第二年,國藩便由從四品驟升從二品,後來六弟入國子監,九弟亦
進了學。」
    陳敷哈哈笑道:「令祖母下葬的七斗沖,山人特地去看過。那裡前濱涓水,後傍紫石
山,出路仄逼,草木不豐,只能算塊好地,夠不上吉壤佳城,所以它只保祐得大爺官升二
品,令弟亦只能入監進學。七斗沖何能跟兩屏山相比!這兩屏山葬地,」陳敷說到這裡,有
意停了一下,兩目注視曾國藩,見他凜然恭聽,便輕輕地說,「不是山人討好大爺,這兩屏
山葬地,將保祐尊府家業如鮮花著錦、烈火烹油,日後將成為當今天子之下第一家。」
    曾國藩兩只三角眼裡射出驚詫而灼熱的光輝,激動地說:「倘若真如先生所言,國藩將
以千兩銀子相報!」
    陳敷搖頭,淡淡一笑,說:「山人生計自有來路,這些小技,乃興之所至,偶一為之。
漫說千兩銀子,便是萬兩黃金,山人亦分文不受。」
    曾國藩見陳敷並非為金錢而來,對他更加敬重,也更相信了,便客氣地說:「待先生用
完飯後,我陪先生一起到兩屏山去看看。」
    兩屏山離白楊坪只有十裡路。吃完飯後,國藩帶著滿弟國葆,陪陳敷一起徒步來到兩屏
山。三個人在山前山後看了一遍,然後登上山頂。陳敷指著山勢,對曾國藩說:「大爺,這
兩屏山乃是一只大鵬金翅鳥。你看,」陳敷遙指對面山峰說,「對面是大鵬的左翼,我們腳
下是其右翼。」陳敷又指著山下的一條路說,「這是大鵬的長頸。大爺看,遠處那座小山是
大鵬的頭,後面那個山包是大鵬的尾。」
    這一帶,曾國藩從小便熟悉,只是從來沒有站在山頂,作如此俯瞰。經陳敷一指點,他
越看越像,彷彿真是莊子《逍遙游》中所描繪的那只「展垂天烏雲之翼,擊三千里之水,摶
扶搖而上九萬裡」的大鵬神鳥。陳敷又指著尾部說:「我昨天看到那裡有一座修繕得很好的
墳墓,也不知是哪位地仙看的,算是有眼力。」
    曾國藩順著陳敷的手指方向看去,說:「那座墳我知道,不是哪個特意看的,而是無心
碰上的。」
    「無心碰上的?」陳敷驚奇地問,「怎麼碰得這樣好?」
    「我們荷葉塘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曾國藩緩緩地說,「前明嘉靖年間,賀家坳有個
賀三婆婆,帶著一個十二歲的兒子,兒子名喚狗伢子。母子二人終年在荷葉塘一帶以乞食為
生。那年大年三十,風雪交加,母子倆乞討回家途中,路過兩屏山時,賀三婆婆一腳未走
穩,從山上滾到山腳,摔死在一塊石頭邊。狗伢子抱著母親痛哭,想自己家無尺寸之地,如
何埋葬呢?只好就地挖了一個坑,把母親掩埋了。狗伢子埋葬母親後,便離開荷葉塘,遠走
他鄉。四十年後,狗伢子在外鄉發財致富,三個兒子也都得了功名。他帶著大把錢衣錦還
鄉,鄉親們都說是賀三婆婆的墳地好。於是狗伢子將母墳修繕一新,並請人年年代他祭
奠。」
    「哦!原來這樣。」陳敷笑著說,「這賀婆婆葬在大鵬鳥的尾巴上,保祐了後人發財致
富得功名,這便是這塊寶地的明證。我現在看中的是大鵬鳥的嘴口,那才是勝過尾部千百倍
的好地。大爺請下山,我陪你親自去看看。」
    三人一起來到被陳敷稱之為大鵬嘴口的小山邊,只見此地山峰三面壁立,中間一塊凹
地。山不高,卻林木蔥蘢,尤其是那塊凹地,芳草豐盛,雖是冬天,亦青青翠翠;環繞四周
的是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溪中時見游魚出沒。曾國藩心中贊道:「果然一塊好地。」
    「大爺看此地山環水抱,氣勢團聚,草木蔥郁,活力旺盛。這種山、水、勢、氣四樣俱
全的寶地,世上難得。」
    曾國葆這裡瞧瞧,那裡看看,連連點頭:「陳先生說得不錯,這方圓百來裡地面,確實
再也找不出一塊這樣好的地來。」
    陳敷說:「自古以來,風水之事不能不講。當年朱洪武貧不能葬父母,禱告上天,代為
看管,用蘆席將父母屍體包好,淺淺下葬。後來,掃平群雄,據有天下,打發劉伯溫到鳳陽
老家營造皇陵。劉伯溫看了看朱洪武父母的葬地,對人說:『原來皇上的雙親葬在龍口裡,
怪不得今日坐江山。』」
    說到這裡,曾國藩、曾國葆都笑起來。陳敷繼續說:「葬在龍口出天子,葬在鳳口出皇
後,葬在大鵬口裡出將相。大爺,請再也不要遲疑,就將老太太的靈柩下葬此地吧!」
    曾國藩高興地說:「先生說得好,過些日子,就把靈柩移來,葬在這裡。」
    陳敷又打開羅盤,細細地測了一番,削一根樹枝插在凹地上,說:「這裡便是金眼的正
中處,讓老太太頭枕山峰,腳踏流水。」
    說罷,三人一起離開大鵬金翅鳥的嘴口回白楊坪。
    聽說來了位奇人,給老太太尋了一個絕好佳城,可以保祐曾府大吉大利,闔府上下,無
不歡喜。曾麟書也過來見了陳敷,說了幾句感謝話。晚飯時,曾氏五兄弟都陪著陳敷吃飯,
以示謝意。晚飯後,曾國藩把陳敷請進書房,秉燭夜談。
    陳敷浪跡江湖幾十年,一肚子奇聞異事,今日又因有所為而來,更是滔滔不絕。曾國藩
也將朝中一些有味的故事,揀了一些說說。二人談得甚是投機。
    「三個月前,我住在長沙,那正是長毛圍攻長沙最緊張的日子。」陳敷有意將話題扯到
戰事,並刺激他,「虧得張中丞居中調度,更兼左師爺出謀畫策,親臨指揮,江將軍率楚勇
拚死抵抗,終於保住長沙幾十萬生靈免遭蹂躪。山人想,左師爺、江將軍都只是文弱書生,
何來如此膽識魄力。從左、江身上,我看到湖南士子的氣概,真佩服不已。」
    這幾句話,說得曾國藩心裡酸溜溜的,他強作笑容說:「湖南士人為學,向來重經世致
用,大都懂些軍事、輿地、醫農之學,不比那些光會尋章摘句的腐儒。」
    「大爺是湖南士人的榜樣,想大爺在這些方面更為出類拔萃。」
    曾國藩頗難為情地一笑,說:「鄙人雖亦涉獵過兵醫之類,但究竟不甚深透。左、江乃
人中之傑,鄙人不能與之相比。」
    陳敷道:「大爺過謙了。想大爺署兵部左堂時,慨然上書皇上,談天下兵餉之道,是何
等地鞭辟入裡、激昂慷慨;舉江忠源等六人為當今將才,又是何等地慧眼獨具,識人於微。
依山人之見,左、江雖是人傑,但只供人驅使而已,大爺才真是領袖群倫的英雄。」
    「先生言重了。不過,國藩倒也不願碌碌此生,倘若長毛繼續作惡下去,只要朝廷一聲
令下,國藩亦可帶兵遣將,乘時自效。」
    說到這裡,陳敷見其三角眼中兩顆榛色眸子分外光亮,暗想:曾國藩動心了。陳敷有意
將曾國藩諦視良久。曾國藩感到奇怪,問:「先生為何如此久看?」
    陳敷說:「今日初見大爺時,見大爺眉目平和,有一股雍容大方、文人雅士的風度。適
才與大爺偶談兵事,便見大爺眉目之間,出現一股威嚴峻厲、肅殺凜冽之氣。當聽到大爺講
帶兵遣將、乘時自效時,此氣驟然凝聚,有直衝鬥牛之狀。」
    曾國藩見陳敷說得如此玄奧,大為驚訝,暗想:這陳敷莫不就是古時呂公、管輅一類人
物。曾國藩往日讀書,就十分留意那些隱於占卜星相中的奇人。他細看眼前這位學問博洽、
談吐不俗,不畏旅途艱難,無償地送來一處絕好吉壤的江右山人,心中頓起敬意。他自己喜
歡看相,便趁機問道:「史書上載有星相家呂公、管輅的事,斷人未來吉兇,毫髮不差,真
是神奇。請問先生,這人之貧富壽夭,真能夠從骨相上判斷出來嗎?」
    「當然可以。」陳敷斷然答道,「《孔子三朝記》上說:『堯取人以狀,舜取人以色,
文王取人以度。』古代聖賢選擇輔佐,總先從骨相著眼,而所選不差,足可資證。玉蘊而
璞,山童而金,犬馬鶉蛩,相之且有不爽,何況於人。只是人心深微,機奧甚多,相准不
易。」
    「先生高論。」曾國藩心中歡喜,又說,「照這樣說來,這相人之事可以相信了。」
    「相人之事,有可信,亦有不可信。」陳敷侃侃而談,「若是那種掛牌設攤,以此謀生
之輩,其相人,或迎合世人趨吉好利之俗念,或為自己某種意願目的,往往信口雌黃,亦或
阿紅踩黑,此不過是攫人銀錢的騙局而已。若夫博覽歷代典籍,推究古今成敗,參透天地玄
黃,洞悉人情世態者,其平日不輕易相人,要麼為命世之主指引方向,要麼為輔世之才指明
前途,要麼為孝子節婦擺脫困境,胸中並無一絲私欲。其所圖者,為國家萬民造福,為天地
間存一點忠孝仁義之氣。這種人不相則已,相則驚天動地。如此星相家,豈可不信?」
    曾國藩頻頻頷首,說:「先生所論,洞察世情,不容鄙人不佩服。不過,鄙人心中有一
段往事,其中緣故,一直不解。先生可否為我一釋?」
    「大爺有何不解之事,不妨說與山人聽聽。」
    「那是二十年前的事。」曾國藩緩慢地說,「那年國藩尚未進學,一次偶到永豐鎮趕
集,見集上一先生,身旁豎起一塊布幡,上書『司馬鐵嘴相命』六個大字。我那時正為自己
年過二十,尚無半個功名而苦惱,便走到司馬鐵嘴面前,求他相一相,看此生到底有沒有出
息。司馬鐵嘴將我左瞧右看,好半天後,沉下臉說:『先生是喜歡聽實話,還是喜歡聽奉承
話?』我心頭一驚,自思不妙。但既然已坐到他的對面,便不能中途走掉,於是硬著頭皮
說:『當然要聽實話。』司馬鐵嘴把我又細細端詳一番,說:『不是我有心嚇唬你,你這副
相長得很不好,滿臉兇氣死氣,將來不死於囚房,便死於刀兵。我說了實話,你心中不舒
服。你這就走吧!我也不收你的錢,自己今後多多注意。』我聽了好不晦氣,一連幾個月心
神不定。誰知我第二年就進了學,第三年便中了舉,再過幾年,中進士點翰林,一路順利。
點翰林回家的那年,我特地到永豐鎮去找司馬鐵嘴,誰知再也找不到了。別人說,司馬鐵嘴
知我回來修譜,嚇得半個月前便逃走了。陳先生,你說那個司馬鐵嘴的話可信不可信?」
    「哈哈哈!」陳敷一陣大笑,心想:怪不得他不願出山辦團練,是怕死於刀兵之中,必
須徹底打消他這個顧慮。「有趣!有趣!司馬鐵嘴可惜走了,不然,山人倒要去見識見識這
個至愚至陋的算命先生。山人想那司馬鐵嘴一定是多時沒有生意,窮極無聊,拿大爺開心取
笑罷了。大爺的長相,倘若在不得志之時,雙眉緊蹙,目光無神,兩頰下垂,嘴角微閉,的
確給人一副苦難中人的感覺。但那個鐵嘴忘記了相書上所說的『相隨心轉』的道理。大爺這
副相,若長在心腸歹毒、邪惡多端人的臉上,或有所礙。但他不知,大爺乃堂堂正正偉男
子,是忠貞不二、嫉惡如仇的志士,一顆心千金不換,萬金難買。可惜他一個庸人,哪能看
得透徹!何況大爺十多年來為學勤勉,為官清正,紓君主之憂,解萬民之難,在刑部為百余
人洗冤伸屈,在工部為數十州縣修路架橋,功德廣被人世,賢名遠播四域。大爺面相,已早
非昔日了。」
    陳敷這盆米湯,灌得曾國藩喜滋滋樂融融,連聲說:「先生言之有理,言之有理。」
    「山人從今日午後來,便留心大爺面相骨相。見大爺山根之上,光明如鏡,額如川字,
驛馬骨起,三庭平分,五岳朝拱,三光興旺,六府高強。此數者,若備一種,都大有出息。
大爺全兼足備,前程不可限量。且骨與肉相稱,氣與血相應。無論從面相骨相而言,均非常
人所有。看來大爺位至將相,爵封公侯,是指日可待之事。」
    曾國藩連連擺手,說:「先生這番話,鄙人擔當不起。想鄙人出身微末,秉性愚鈍,有
今日之名位,亦大出意外,何敢望公侯將相之榮貴。」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陳敷說,「歷來農家出俊秀,大爺不必自限。我細思過,相
書上所言,類似大爺骨相者,古來只有三人。即唐之郭汾陽、裴相國,明王文成公,然則三
人皆以平亂之功而名垂史冊。如此看來,大爺也將要從此發跡。」
    曾國藩想到對張亮基邀請的推辭,一時陷於沉思。陳敷見曾國藩不語,便繼續說下去:
「大爺,貴府昆仲,山人今日有幸得以謁見,不是山人面諛,大爺兄弟五人,個個玉樹芝
蘭,人人官秩隆盛,尤以大爺和九爺面相最好,將來都可列五等之爵。」
    「如先生之言,國藩亦可置身戎間,上馬殺賊了?」
    陳敷點頭,說:「山人這些年來夜觀天象,見軫翼之間將星特別明亮。在軫星十六度處
有一將星尤其耀眼。軫星十六度下應長沙府,故山人這幾年一直在荊楚一帶游歷,廣結英雄
豪傑。今日一見大爺,心中暗自詫異,自思相人三十余年,足跡遍天下,從未見過大爺這等
骨相的人。昨日又偶遇大鵬金翅鳥之嘴。如此看來,天意已在大爺昆仲身上,請萬勿錯過好
時機。古人雲,天賜不取,反受其咎。請大爺好自為之。山人所言實乃天機,幸勿與外人
道。」
    曾國藩神色莊嚴地點了點頭。這時,曾府的報曉雞已發出第一聲啼叫,曾國藩吹熄燈,
與陳敷對床而臥。
    日上三竿,陳敷起床,曾國藩早已不見。曾國藩將昨夜與陳敷的一番話,擇要告訴了諸
弟。四個弟弟,個個歡喜。想當今滿目刀兵,遍地狼煙,正是男兒爭功名、獵富貴的好時
候,莫不是天遣異人來指引方向?曾府上下將陳敷看得如同神仙似的。兄弟五人齊齊陪伴陳
敷吃早飯。飯畢,陳敷告辭。
    曾國藩命荊七取出百兩白銀來,酬謝陳敷看地之勞。陳敷笑了笑,輕輕用手推開,說:
「待大爺功成名就之後,再賞山人不遲。」
    曾國藩將陳敷送出大門外二里路遠,國潢、國華,國荃、國葆四兄弟又將陳敷送到賀家
坳後,才彼此拱手作別。
    ------------------
  中文東西網 整理
前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