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和談演義 第九回 促聯合俄國人牽線 懷鬼胎陳家軍叛變
共產黨一成立,如何處理同國民黨的關係,就無可迴避地擺在了自己的面前。 建立革命統一戰線,促進國共兩黨合作,是共產國際在中國的一個基本戰略決 策。 早在1920年7月,列寧在共產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上就提出了「共產國際應當同 殖民地和落後國家的資產階級民主派結成臨時聯盟」的主張。翌年6月,列寧又在共 產國際第三次代表大會上專門闡述了關於統一戰線問題的重大意義。 根據列寧的這一思想,共產國際派到中國幫助中國組建共產黨的維經斯基向陳 獨秀提出:中國共產黨成立後,應當與孫中山建立合作關係。之後,維經斯基走進 上海莫利愛路29號,拜會了國民黨領袖孫中山,雙方親切交談兩個多小時。孫中山 詢問了俄國十月革命後購情況,表示願意與社會主義的俄國友好,又炮怨廣州居中 國南方,這種偏處一隅的地理位置使他很難與俄國建立聯繫,他提出是否有可能在 海參崴或中國東北某處建一個大功率電台,以便經常聯繫。維經斯基表示願意為此 努力。他告訴孫中山,中國即將建立無產階級的政黨——共產黨,希望兩黨能夠合 作。孫中山欣然同意。他說他十分欽佩中國年輕的共產主義知識分子。歡迎共產黨 人加入廣州的政府,一道進行革命工作。 為了表示誠意,孫中山於會談後即向廣州政府直屬的廣東省指示,吸收共產主 義知識分子參加政府工作。不久,廣東省長陳炯明即向共產主義知識分子的領袖人 物陳獨秀髮出邀請,聘他為廣東省政府教育委員會委員長。陳獨秀接到邀請後,寫 信給陳炯明,提出三個條件:一、教育獨立,不受行政干涉;二、以廣東全省收入 的十分之一撥作教育經費;三、行政措施與教育所提倡的學說作同一趨勢。陳炯明 答應這三個條件後,陳獨秀便於1月10年12月15日離開上海去廣州赴任。次年7月共 產黨「一大」召開時,他正在任上,所以沒有參加。 1921年12月23日,當中國北方正是寒凝大地的時候,出席過共產黨「一大」的 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在張大雷陪同下,來到溫暖的南方城市桂林,與孫中山就國共合 作問題進行會談。 孫中比詳細介紹了國民黨的鬥爭歷史及其所信奉的三民主義。 馬林介紹了蘇俄革命及實行新經濟政策的情況。 「感謝共產國際和蘇俄朋友對我們的關心和幫助!」孫中山微笑著說。繼而攤 攤手,「你們同美國和日本比起來,使我們中國人的感慨太多了。」 「大總統太客氣了。不過請問美國和日本近來對中國怎麼了?」馬林略有幾分 茫然。 孫中山有些激動地說道:「帝國主義在國際上爭奪中國的公開鬥爭,是和它們 在中國國內幕後支持軍閥的戰爭互為表裡的。為了各自的利益,美國支持直系,日 本支持皖系。日本一看皖系段祺瑞不行了,很快又扶持了一個奉系張作霖。美國呢, 正利用直系與日本對峙,迷信武力的吳佩孚,很適合美國在中國擴張實力的口昧。 駐北京的美國使館向美國政府報告,說吳佩孚有全國最好的軍隊,如果他趕走了徐 世昌,而讓黎元洪當總統,那麼統一南方各省的困難可以消除。你說、這不純粹是 同革命搗亂、同中國搗亂麼?」 「噢,是這樣。」馬林舒了一口氣,「這只是一些暫時的現象只要革命力量強 大了,加上國際的援助,中國的前途是會好起來的。為此,作為朋友,我向大總統 提三點建議。」 「願聞其詳。」 「其一,要進行中國革命,非有好的政黨不可,這個政黨必須能夠聯合社會各 階層,尤其是工農大眾;其二要創立軍官學校,培養革命幹部,作為建立革命武裝 的基礎;其三,應與中國共產黨合作,以盡快掀起革命的高潮。」 孫中山聽完,凝神沉思起來。半晌,一躍而起。興奮地說:「好極好極!你講 的很有道理。把黨建設好,辦軍官學校,都是非抓不可的事情。和共產黨合作麼, 原則上也是對的,具體的合作辦法,可以從長計議,慢慢實行。」 孫中山雖然對與共產黨建立統一戰線有些猶疑不定,但他對馬林的建議還是頗 感興趣的。馬林離開時,他緊緊握住馬林的手,一再說:「謝謝,謝謝!」 1922年1月,共產國際在莫斯科召開遠東各國共產黨和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 大會,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共同組團參加了這次大會。大會期間,列寧抱病接見共 產黨代表張國燾和國民黨代表張秋白及工人代表鄧培,關切地問:「中國國民黨和 中國共產黨是否可以合作?」 張國燾和張秋白都回答:「可以!」 列寧滿意地點點頭。 4月,共產國際又源代表達林來到中國。在翟秋白、張太雷陪同下,達林在廣州 總統府會見了孫中山。彼此熱情問候和介紹情況之後,達林十分熱切地提到國共合 作問題。孫中山不像過去那麼猶豫了,當即表示願意聯合共產黨。但在聯合的形式 上,他反對國共兩黨平行合作。 達林告訴孫中山,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組織上保持獨立的情況下。可以作為 一個政黨加入國民黨,以形成反帝民族革命統一戰線。 孫中山仍然沒有明確表示意見。最後說:「以何種形式合作是反帝聯合戰線的 具體問題,可待以後逐步解決。」 促使孫中山加快與共產黨合作步伐的,是一場幾乎將他陷於滅頂之災的叛變。 自從陳炯明率領援閩粵軍打回廣州後,孫中山對陳十分器重,將其視為民國元 年前的黃興和民國二年後的陳其美一樣的重要助手,說陳是「可資依靠的革命將領」, 將粵軍譽為「真正愛國的陸軍」。在福建時,孫中山任命陳炯明為粵軍總司令兼第 一軍軍長,回廣州後又任命他為廣東省長、陸軍部長、內務部長,使陳炯明身兼四 職,成為廣州政府軍政大權的實際控制者。中定廣西後,陳炯明更把功勞歸結在自 己一人身上,日趨驕橫,不可一世。他為了實現「兩廣王」的美夢,借口「保境安 民」,大談「聯省自治」,反對北伐,並勾結滇、湘和北洋直系軍閥吳佩孚,陰謀 破壞孫中山的革命活動。孫中山辛辛苦苦創建起來的粵軍,竟漸漸淪為新軍閥把持 的隊伍,被人稱為「陳家軍」。對此,蔣介石等人多次提請孫中山注意,孫中山也 有所察覺,但並沒有把事情想得太壞,只是派廖仲愷規勸陳炯明。 1921年11月,孫中山到桂林設立北伐軍大本營。此前,已和湖南督軍趙恆錫談 妥,北伐軍借道湖南,向湖北進攻直系軍閥吳佩孚。大本營以胡漢民為秘書長,李 烈鉤為參謀長,許崇智、李福林、朱培德、彭程萬、谷正倫分別為粵、閩、滇、贛、 黔軍總司令。準備明年春天假道湖南,大舉北伐。 不料第二年春天,陳炯明已與趙恆惕、吳佩孚勾結起來湖南不允許北伐軍借道 了。陳炯明指使粵軍不准參加北伐,並以廣東省長把持財經的權力,不給北伐軍發 一糧一彈。更有甚者,3月21月,他竟指使刺客在廣九車站暗殺了堅決擁護孫中山的 粵軍第二師師長鄧鏗。孫中山在桂林既沒有飽械接濟,又不能從湖南進軍,不得不 予3月26日變更北伐計劃,督師回粵。 4月16日北伐軍和大本營到達梧州。陳炯明聞訊,不安地給胡漢民打電報,問他 回師的意圖。復電非常簡單:「我們既不能前進,只有回兵。」 在廣州的汪精衛、廖仲愷都勸陳炯明到梧州向孫中山認錯。陳炯明憤然回答: 「我有什麼錯?他們把鄧仲元的死都推到我頭上,不過是想借題發揮而已。」 在梧州時和4月20日到肇慶後,孫中山都電召陳炯明前來面商一切問題。陳炯明 不但不肯見孫中山,還電請辭去本兼各職,向孫中山示威。 4月21日,孫中山回到廣州後,下令免去陳炯明省長、總司令和內務部長三職, 但保留了陸軍部長職務,以冀其悔悟,然而陳炯明拒不受命,當天就回故鄉惠州去 了,暗中卻指使粵軍50個營向廣州開進。 對陳炯明的陰謀詭計,看得最清楚的恐怕要數蔣介石。 蔣介石是1月18日應孫中山多次電請來到校林大本營的,仍任許祟智軍的參謀長, 住進了前清藩台衙門的八桂廳。這裡環境清幽,園林亭榭、涉眼成趣,這使蔣介石 很高興。他除了協助孫中山制定北伐軍事計劃外,游遍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的所有 名勝古跡:象鼻山、七星巖、靈隱洞、鐵佛寺、疊翠山……蔣介石在寫給家裡的信 中說,這八桂廳是桂林市第一個好地方,他在這裡過得很快活。 與此同時,蔣介石在觀察陳炯明。 對於陳炯明,蔣介石早有不滿。「陳家軍」的飛揚跋扈,陳炯明部下對他的諷 刺、誹謗,尤其是陳炯明對他「揮之使去,招之使來」的做法,更使他不能忍受。 不過這時,蔣介石不只是感到積怨難消,而且看到了陳炯明圖謀不軌。1921年2月5 日,蔣介石就寫信提醒孫中山「先生之於竟存(陳炯明字),只可望其宗旨相同,不 超範圍。著望其見危授命,尊黨攘敵,則非其人。請先生善誘之而已。」陳炯明暗 殺鄧仲元之後,蔣介石認定陳炯明必叛,在桂林孫中山召開緊急軍事會議時,他堅 決主張先討伐陳炯明,再行北伐。促孫中山仍希望陳炯明能悔過,更不忍心自己苦 心建立起來的軍隊自相殘殺,想繼續爭取粵軍跟隨他參加北伐。 孫中山從桂林轉移大本營回廣東啟程之前,曾派蔣介石先行到廣州見陳炯明。 但待蔣到廣州時,陳已避往惠州去了。4月22日晚,蔣介石在三水謁見孫中山,面陳 礬宜,極力主張進攻石龍、惠州,消滅陳炯明的粵軍,以除北伐後顧之憂。然而孫 中山仍然沒有采納他的建議。 蔣介石見勸不動孫中山,失望地對孫中山說:「先生,如果不徹底解決陳家軍 問題,將來後患無窮。既然先生不信我的話,我只有辭職,以免影響先生的決斷。 再說我也該為母親守制去了。」 孫中山懇切挽留,蔣介石淒然淚下,然而主意已定,執意離去。蔣介石告別廣 東時,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他給陳炯明寫了一封信。沉痛地規勸:「吾公如能深信 中正之言,採納一二,勿聽細人之讒,匆墮宵小定計,服從總理,共圖北伐,則中 正雖守制未終,尚思待罪疆場,執鞭以從,聊供指臂之助。」 一切又似乎恢復了平靜。 孫中山毫不氣餒,5月4日發佈北伐令。6日離廣州赴韶關設大本營,改道從江西 北伐。旋又發佈總進攻令,以李烈鈞為北伐軍總司令,許祟智為總指揮,分兵三路、 進攻江西。江西是直系軍閥在華南統治力量最薄弱的省份,一經北伐軍進攻,即迅 速潰敗。北伐軍旗開得勝,5月21日攻克龍南後、接連攻下六鎮。6月13日,一舉攻 占了江西南部重鎮贛州,直系軍閥陳光遠棄職逃竄。北伐軍以破竹之勢進軍吉安, 直逼南昌。平定江西指日可待。 正當北伐軍節節勝利之時,陳炯明指使粵軍50個營全部開進了廣州。5月21日, 陳炯明部葉舉、翁式亮、楊坤如等通電自南寧還師廣東,要求孫中山恢復陳炯明各 職。又電請孫中山、徐世昌同時下野。 6月1日,孫中山以驚人的勇氣,只帶領少數衛隊返回動盪不安的廣州。他不相 信陳炯明會叛變。粵軍是他一手締造的,他們在福建最艱難的日子裡,又是他孫中 山為他們籌糧籌餉,度過了難關。他更相信自己在廣東的威望,他向記者發表談話, 告誡「陳家軍」全部移駐廣州城外30裡,聽候寬大處理。 然而,就在孫中山發表談話的第二天,粵軍在白雲山宣告戒嚴。同時洪兆麟的 東江粵軍已經在開回省城的途中。 孫中山意識到了形勢的嚴峻。他急電蔣介石:「粵局危急,軍事無人負責,無 論如何,請兄即來助我。千鉤一發,有船即來,至盼!」 蔣介面沒有動,也不置復。 6月14日,陳炯明以「領款」和「有要事相商」為名,電邀廖仲愷去惠州。廖仲 愷被譽為孫中山的「錢荷包」,這一陣子一直為北伐軍籌集經費。他接到電報後, 雖察覺其中有詐,但擬再次規勸陳炯明,使其懸崖勒馬,於是冒險前往。不料剛到 東莞縣石龍,就被扣留,後被押送到廣州西郊石並兵工廠。用三道鐵鏈鎖在一張鐵 床上。 廖仲愷自忖必死、乃作《留訣內子》、與夫人何香凝訣別: 其一曰: 後事憑君獨任勞, 莫教辜負女中豪。 我身雖去靈明在, 勝似屠門操殺刀。 其二曰 生無足羨死奧悲, 宇宙循環活殺機。 四十五年塵劫苦, 好從解脫悟前非。 又寫了一首《訣醒女、承兒》,教育女兒廖夢醒、兒子廖承志: 女勿悲,兒勿啼, 阿爹去矣不言歸。 欲要阿爹喜, 阿女阿兒惜身體。 欲耍阿爹樂, 阿女阿兒勤苦學。 阿爹苦樂與前同, 只欠從前一軀殼。 軀殼本是臭皮囊, 百歲會當委溝壑。 人生最重是精神, 精神日新德國新。 尚有一言須記取: 留汝哀思事母親。 後來,何香凝四方奔走,設法營救,並帶病冒險跑到白雲山。找到陳炯明厲聲 斥責:「我問你,仲愷有什麼對不起你?你們說仲愷幫孫先生籌款,要把孫先生的 『荷包』鎖起來。但仲愷何嘗不在民國九年幫助你們呢?你們在漳州兩年多,把孫 先生在上海莫裡愛路的房子抵押了兩次來幫助你們的不也是仲愷嗎?難道只有幫你 們才對,幫助孫先生就不對了嗎?同樣都要幫助,幫助孫先生更要緊,我們沒有對 你不起!」 陳炯明理屈詞窮,只好詳說是部下背著他幹的。後來,陳炯明迫於各種壓力, 經躊躇再三,還是把囚禁了62天的廖仲愷放了。這是後話,按下不表。 再說蔣介石辭職後於4月28日回到故鄉溪口,隨即去他母親的墓地植樹,砌石欄 桿,並著手計劃建墓莊。 當初王采玉死時,蔣介石遵母遺囑,未與其父合葬,面是單獨修一墓廬;墓址 選在溪口鎮北約3裡地的白巖山。剛建成時,只是修了個方圓丈餘的饅頭狀的墳包, 石砌墓牆,墓前有塊橫碑,上書「蔣母之墓」,系孫中山所題。兩旁豎立著蔣介石 親撰的那副對聯。書寫者為張人傑。 蔣母下葬時,陳果夫、戴季陶、居正等要人專程前來祭奠。孫中山親自寫來一 篇祭文。 以後,蔣母的墓廬越修越大,越建越精。到1930年,已建成了現存的這座墓莊: 墓莊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慈庵」,由一座三門並列、門楣上額題有「墓廬」 兩字的大門和依壁而立的許多石碑。以及五問廳堂組成,廳堂包括會客室及餐廳; 第二部分是緊挨慈庵南酋的四間住宅;第三部分是住宅後面衛兵的住房和廚房。離 墓廬大門不遠的山路右側,還修建了一座八角形的崗亭,亭內可容納20個衛兵同時 站崗。山下原有一座白巖廟,蔣介石來慈庵住時,他帶來的大批衛隊就住在廟裡。 最能顯示蔣介石地位的,是墓廬裡林立的石碑。這裡,有譚延閨所書《孫大總 統祭蔣太夫人文》,有於右任所書蔣介石撰寫的《先她王太夫人事略》,此外還有 吳敬恆、蔡元培等人書寫的碑文,幾乎囊括了所有國民黨大員中的書法家的字跡。 正亞當孫中山在廣州吃緊的時候。蔣介石卻在這邊過著悠閒的日子。他當然不只 是為母守墓,而是正和幾個月前剛納的側室共效于飛。 這是蔣介石的第三次婚姻,新娘名叫陳潔如。 蔣介石的元配毛福梅,比蔣大四歲,19歲奉父母之命嫁過來後,孝敬婆婆,侍 候丈夫。虛誠信佛,日夜吃齋。28歲時生下一子,取名建豐,號經國。這時,蔣介 石軍務倥傯,在陳其美手下東奔西走,和毛氏母子極少見面。 1911年,蔣介石在上海結識了一位紅粉知己,且正式金屋藏嬌。那就是後來成 為蔣緯國養母的姚怡琴。據天津《益世報》載,過程如下: 「姚女士出身寒微。當南北和議告成時,蔣氏隨陳其美居滬,陳每過北裡,蔣 亦與偕往。怡琴(花名)在法租界某妓女處作房侍,在筵席同見蔣氏。怡琴刻意奉迎 蔣氏,終至以身相托,被蔣納為至室。」 毛福梅明媒正娶,當然不喜歡上海來的新客,但當時男人納妻者比比皆是。她 又能說什麼呢?因此,妻妾之間倒也和睦相處,相安無事。 蔣緯國晚年曾向人敘說身世:他是國民黨元老戴傳賢(季陶)的兒子,與他有血 緣關係的兄長是戴安國,而蔣介石是他的義父,蔣經國是他的義兄。 戴季陶與蔣介石是拜把兄弟。蔣緯國是戴季陶與一個日本女護士重松金子所生, 後送與蔣介石為養子,5歲時由姚怡琴撫養,1922年7歲時,隨蔣經國至寧波讀小學, 因此姚怡琴也移居寧波。後來蔣介石與宋美齡結婚後。將姚怡琴與蔣緯國托付給吳 忠信關照,移居蘇州。姚怡琴於1956年死於台灣。 毛福梅是1939年冬被日本飛機炸死的。 在毛福梅和姚怡琴之後、宋美齡之前,蔣介石還有過一次婚姻,那就是被蔣經 國呼為「上海姆媽」的陳潔如。 蔣介石和陳潔如是1921年戀愛的。陳潔如是個未曾裹腳的多才多藝的女子,她 的長相和才能令蔣介石神魂顛倒。1922年6月初蔣介石收到孫中山那封十萬火急的電 報時,正和剛結婚不久的陳潔如過著如膠似漆、甜甜蜜蜜的日子。他把電報往旁邊 一扔,又投入溫柔鄉里去了。 6月18日,蔣介石接到汪精衛從上海發來的電報:「驚悉粵變,尤幸總理無恙。」 同一天,又收到孫中山發來的急電:「事緊急,盼速來。」去不去呢?蔣介石的大 腦翻騰開了。考慮再三,決定還是去:前一段賭氣不去是必要的,但得有個分寸; 與美人卿卿我我,自是樂事,但不能以兒女情誤了英雄志;此時前去。固然危險, 但惟其危險才有可能脫穎而出,說不定這在一生中是個轉機呢! 6月25日,蔣介石告別陳潔如,從上海啟程,直奔廣州而去。 正是: 斗轉星移日匆匆, 天賜機遇莫放空。 欲知粵變詳情,請看下回。 -------------------------------------- 文學殿堂 瘋馬掃描校對 |http://www.yesho.com/wenxue/ 轉貼請保留站台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