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華盛頓辭統帥仍心系軍營,大陸軍裁減後再重整旗鼓】
到1782年底時,北美獨立戰爭已基本偃旗息鼓。
但無論是前兩個月離開北美回到法國度假的海軍司令德格拉塞,還是率部在哈
得孫河岸駐紮的美軍少將林肯,以及美法聯軍的大部分官兵,都沒有想到戰爭意結
束得這樣快。
「1783年1 月20日,英美在法國巴黎達成了一項全面的條約,雙方停止敵對行
動,英方承認北美獨立。」是法國海軍「勝利」號軍艦首先把這個消息帶到了費城,
而且還帶來了拉斐特俱爵給大陸會議主席的一封信,信中談到了談判的過程和停止
戰爭的安排。
三個月之後,華盛頓收到了大陸會議的指示:要他奉命宣佈在海上和陸地停止
一切敵對行動。
北美戰爭當時也好,今天也好,總有一些美國軍人搞不清楚宣佈停止敵對行動
與宣佈實現和平之間的差別。於是,往往把停止敵對行動與從此太平無事畫等號,
認為可以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了。
大陸軍的許多官兵得知戰爭結束的消息,認為軍人已無用之地,便提出了退役
的要求,甚至認為,再讓他們留在部隊已是一種不公正的行為。
華盛頓從接到大陸會議的指示起,就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於是,華盛頓在
寫給大陸會議主席的一封信中,不僅詳細說明了當時士兵的情緒,並且懇請大陸會
議迅速決定部隊人員的服役期限,以便妥善處理他們的退役問題。
華盛頓首先想到,軍人的榮譽如同他們的第二生命。因此,他主張:「參加戰
爭到底」的人退役的時候,應當讓軍士和士兵帶走他們的武器和什物,作為他們自
己的財產和獎賞。他說:「這樣做會在那些高尚、忠實的人心中留下永久的記憶,
他們不僅對國家有功,而且比那些服役期較短而又得到大量酬金的人更光榮,因為
他們在很早參加戰爭時只領到不多的薪餉,一直忍受數不盡的困苦。這樣做花費的
錢不多,卻可以被看做是大陸會議的一種光榮的獎賞,表明大陸會議尊重他們,贊
揚他們在飽受痛苦時表現出的道德和作出的貢獻……」
這個主張得到大陸會議的贊同,並為此通過了一項決議。決議規定,凡參加戰
爭的人員,服役時間要到和約的條款得到批准以後才結束,但總司令可以自行斟酌
准許官兵休假,而且應當允許他們把自己的武器帶走。
1783年4 月19日,華盛頓向部隊莊嚴宣佈:「停止戰爭行動」,同時宣佈4 月
19日為戰爭勝利紀念日。
華盛頓為什麼選擇這個日子為勝利紀念日呢?他認為這是一個吉祥的日子。因
為這標誌著從1775年4 月19目的列剋星敦戰役打響了北美獨立戰爭的第一槍,到1783
年4 月19日宣佈戰爭結束,整整8 年時間。這兩個4 月19日誰也不會忘記。當然,
他也宣佈了大陸會議對服役期的規定,以及官兵手中武器及什物的處理。
在這個喜慶的日子裡,華盛頓發表了激動軍心的講話。他說:「我們當初拿起
武器執行的偉大使命已經完成,我們國家的
自由已經得到充分的承認和明確的保障,愛國軍隊的美名已經使那些備嘗艱苦
和危險、堅持戰鬥的人流芳百世。因此,這個偉大的舞台上演員剩下的唯一任務,
就是保持『堅持演到最後一幕』的完美品德,使這場戲在喝彩聲中結束,帶著天使
和人對他們以前所有高尚行動的表揚退出軍事舞台。「
戰爭雖然結束了,但華盛頓的公務仍然十分繁忙。他既要組織討論如何接收英
軍在美國佔有的據點問題,又要按條約規定監督英軍把財產全部交給北美人;既要
放手運用權力安排官兵休假,又要應付和解答官兵提出的退役方面的諸多問題。
華盛頓認為,大陸軍和武裝力量問題,應讓更多的人給予關注。於是,他從6
月8 日起,連續給幾個州長寫信,談解散軍隊問題。按照美國人傳統看法,民兵是
最主要的武裝力量,常備軍是對自由民主的一種威脅,現在戰爭結束了,解散軍隊
是理所當然的。華盛頓在給幾位州長的信中,談了自己作為大陸總司令執行公職都
時刻沒有忘引退回家的心情,表明戰爭結束之後讓官兵退役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
是,他還特別指出:「要對和平作出適當的安排,注意把聯邦各地的民兵建立在正
規、統一和有效的基礎上。只有這種正規、統一和有效的民兵組織,才是我們的安
全屏障,才是在發生戰爭時可以依靠的第一支有效的力量。因此,這種制度必須在
全國實行,大陸民兵的編製和訓練必須是絕對統一的,美國各地必須採用同樣種類
的武器、裝備和軍械……」
應該說,在美國建國之初,在沒有明確組織常備軍的情況下,華盛頓如此看重
民兵,看重民兵的編製、訓練的統一,武器裝備和軍械的統一,實際上表現了他對
建立常備軍問題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同時表現了他對大陸軍的眷戀之倩。
10月18日,大陸會議宣佈了一項公告:所有休假的軍官和士兵都不再服役,所
有其他承諾在戰爭中服役的人從11月3 日
起都將停止服役,只有一小批入伍時間短的人繼續服役,他們的服役期限到作
出和平安排為止。
這個公告實際上是一個解散大陸軍的公告。大陸軍人數的最高峰是1782年,總
數達幾十萬人,現在宣佈解散,這幾十萬人都需要安排。這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
那麼,大陸會議所說的「留下的一小批」有多少人呢?據後來大陸會議的文件
解釋說是80人。這80人的概念,不過是一個小小的連隊,連為聯邦議會站崗放哨都
不夠。但當時的美國人卻沒有想那麼多,大陸會議的人也不會管那麼多。解散就是
解散,有民兵在就行了!
大陸軍的解散,也就意味著總司令的解職。對此,華盛頓既沒有怨言、沒有私
心也沒有權欲,一切聽從大陸會議的安排。
對於大多數人的心理來說,抓起權柄做一番事業已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但是,
對得到權柄的人來說,要他放下權力去過平淡的生活則是更為困難。
華盛頓出身於種植園主的家庭。當富翁是他夢寐以求的,也是可以做得到的。
但是,當北美獨立戰爭需要他的時候,他沒有推辭,沒有怯懦,而是抱著一種「北
美獨立才是唯一出路」的態度,懷著擔心有負眾望的心境,擔當起了大陸軍的總司
令。他是把北美獨立當作一番事業看待的,而且把個人得失丟在腦後,一心去完成
這番事業。對此,他在給其弟約翰。奧古斯丁的信中作了表達。他寫道:「我現在
要向你和全部舒適的家庭生活暫時告別了。我要走到一個無邊無涯、也許到誰也找
不到的廣闊海洋上去了。各殖民地的一致呼聲,要求我擔任大陸軍的指揮重任。這
個榮譽是我既沒有追求、也不希望得到的,因為我完全相信,它要求有很高的才幹,
要求有比我掌握的多得多的經驗。但是,為了北美人的獨
立和自由,我只能盡力去做。「
在長達8 年的戰爭中,華盛頓以驚人的勇氣和力量去做這番事業,直至最後贏
得了戰爭的勝利。
戰爭勝利結束了,舉國上下無不歡呼雀躍。人們感謝華盛頓,感謝大陸軍,更
不會忘記為北美獨立事業而獻出生命的士兵們。然而,他們並沒有想留在大陸軍。
11月2 日,是華盛頓向將離隊的官兵宣佈解散大陸軍命令的日子,也是他作為
總司令向退役的官兵們告別的日子。他懷著很深的感情對大家說:「總司令現在要
做的唯一的事情,是再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向美國軍隊講話,並且親切地、長期向
他們告別……」
華盛頓這次歡送離隊官兵的講話,是那樣的直截了當。沒有居高臨下的官腔,
沒有動聽浮誇的言詞,沒有責備推諉的表情,所表示的感情是那樣的溫和而慈善,
這與他的性格和一貫行動是完全一致的。
在這些日子裡,華盛頓一面遣送退役的官兵,一面管理著接收被英軍佔領的據
點以及戰後的物資財務工作。接管紐約是最複雜、最重要的。11月25日,一切問題
商討完畢,一切手續也辦理完畢,準備舉行正式入城儀式。
儀式開始,軍事人員和行政人員排著整齊的隊伍走在大街上,歡呼的人群站立
在大街兩旁。華盛頓將軍和紐約州州長騎著高頭大馬,走在隊伍的最前頭。這時,
紐約市萬眾歡騰,迎接大陸軍進城。入城儀式之後,州長舉行宴會招待法國大使、
大陸軍總司令和軍官及文職人員,許多社會名流也參加了宴會。晚上,紐約市舉行
了煙火晚會,五彩繽紛的煙火持續了兩個多小時,一片節日氣氛,把紐約市包圍在
花海之中。
需要遣散的官兵大部分已被遣散,需要接收的英軍據點大部分已被接收。就在
這個時候,華盛頓作出了辭去總司令職務的決
定。上任之初,他就多次作出許諾,一旦戰爭結束,要回弗農山在過平民生活。
因此,他的決定不是沽名釣譽的虛偽,而是出於真心實意。他要用行動來證明他的
這種真誠。
1783年12月4 日,一條駁船停靠於渡口,它將送華盛頓離開紐約,前往安納波
利斯參加大陸會議,在那裡他將正式辭去總司令職務。上船前,華盛頓走進渡口附
近的一家旅館,因為為他送行的軍官們都聚集在那裡。
來到旅館之後,華盛頓看到這些多少年來隨他南征北戰的戰友,再也抑制不住
內心的激動。他自己斟滿一杯酒,神情黯然,語調異乎尋常地向軍官們發表了告別
詞。他說:「現在,我懷著熱愛和感激之情向你們告別。我最衷心地祝願你們今後
富裕、幸福,就像過去擁有光榮、體面一樣。」
話音剛落,一位將軍走上前去,熱情地、久久地擁抱了華盛頓。華盛頓激動地
落淚了,那位將軍也落淚了。許多人是第一次看到華盛頓落淚。
這是一個意義深遠、耐人回味的場面。權力的誘惑,剎那間變得毫無意義。這
是真正的軍人,真正的將軍。這裡雖然沒有槍林彈雨,沒有戰火硝煙,但卻遠比槍
聲更富色彩,比任何戰火更能驗證,那就是軍人高尚的品質。
華盛頓在致細撒尼爾。格林的信中,並沒有誇大那種許多革命者對他們自己的
勝利表示出的驚異之感,他寫道:「如果編年史家有足夠的勇氣來填寫歷史的這一
頁,述說他們如何在這場競爭中以少勝多(從美國方面說)取得勝利,並試圖描繪
他們經歷的困境,那麼這些後代史學家將會煞費苦心地虛構故事,因為以大英帝國
這樣強大的力量,在這個國家內慘淡經營多年,卻敗在一支數量上明顯居於劣勢而
且是一支經常半饑半飽、衣衫檻樓,有時還要經受各種人類天性所不能忍受的痛苦
的隊伍手中,這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大陸會議一致同意為華盛頓安排職務,但他堅決不肯接受。
12月23日,鑒於華盛頓的態度堅決,大陸會議決定接受他的辭呈。
華盛頓回到弗農山莊,雖一度閉門不出,極少參與社交活動,但他身上仍保持
著軍營生活的習氣。早上一覺醒來,他幾乎總是等著聽聽那激動人心的軍鼓響聲,
或是打起床鼓的聲音。不久,他開始有限度地接待政府和地方官員,向他們瞭解各
地的情況,與他們探討建國大事。他還接待了許多老朋友、記者和傳記作家,與他
們談笑風生。人們看到這位昔日威嚴的大陸軍總司令,如今既保持了職業軍人的美
德,又像一個溫和儒雅的鄉紳,對他很是敬佩。
興趣廣泛又與民族之命運相聯繫的華盛頓,不僅關心著他的家庭、他的莊園,
更關心著國家的前途、軍隊的未來。
從1784年起,美國政治形勢極不穩定,州權與邦權的鬥爭極為尖銳。華盛頓在
提出建立強有力的政府同時,提出了建立常備軍的建議。他向大陸會議寫了一封長
信,闡述自己對建國治軍的主張。大陸會議接受華盛頓的建議,把剛剛減至80人的
大陸軍,確定擴大到700 人,不久又增加到2000人。
華盛頓對美國軍隊建設一往情深。他辭去大陸軍總司令職務後寫信給國會,提
出建立一支歐洲式的職業軍隊的必要性。他說:「只有常備軍才能應付未來戰爭的
緊急情況,無論是防禦還是進攻都是如此。根據美國國情,組織民兵是必要的,但
任何民兵組織都不能擁有與常備軍相對抗所必備的特質。……真正戰場上所需要的
那種堅強性,只有通過不斷的訓練和戰鬥才能獲得。」
華盛頓還用獨立戰爭的經驗來反覆說明民兵和常備軍的不同,他認為當時若有
常備軍,戰爭勝利會來得更快些。但是,當
時的聯邦政府並不以戰爭經驗來制定未來的軍事政策,而側重考慮的是政治問
題,是民眾輿論的承受能力,總認為常備軍是歐洲的舶來品,是對民主的威脅。開
始,華盛頓對這種看法表示了一種寬容,但到後來他便向國會尖銳地提出:官兵們
正在為薪水問題鬧事,印第安人的存在搞得西部很不安寧,英國人隨時都有捲土重
來的危險。在這種情況下,不建立常備軍,革命就會半途而廢。
上述看法雖說正確無疑,但是,政府內對此有明確認識的人寥寥無幾,公開支
持他的人就更少了。而且,在解散大陸軍之時,華盛頓的好友本傑明。林肯已辭去
陸軍部長職務,他的助理部長和兩名高參也在此之前辭職。國會在沒有任命新的陸
軍部長之時,暫時讓陸軍部的辦公室主任約瑟夫。卡爾頓負責陸軍部的工作。當時
無論是大陸會議,還是聯邦國會,都是只有宣戰之權,而無財政之權,所以對民兵
和軍隊建設都只能依靠各州。因此,要建立和保持一支相當規模的常備軍是相當困
難的。
國會對華盛頓的建議不能不考慮。無論是留下的80人的大陸軍,還是編製上增
加的700 人的正規軍,都不能適應聯邦的需要。於是,國會要求賓夕法尼亞、新澤
西、紐約和康涅狄格四個州先從民兵中裝備一支部隊加人大陸軍。根據分配數額,
賓夕法尼亞260 人、新澤西110 人、紐約和康涅狄格各165 人。同時規定這些人為
國家服兵役的期限是一年。
大陸軍人數的增加,無疑是一大進步,但與實際需要仍然差之千里。到1784年
底,對印第安人的防禦問題越來越突出。人們普遍的、如饑似渴的對土地的需要,
很快形成了西進的大軍,而西進迫切需要軍事上的保護;英國人總是無視巴黎和約
的規定,仍在佔領區增加兵力、設立要塞。這都為加強大陸軍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
當時的賓夕法尼亞直接受到印第安人的威脅,加強大陸軍更
顯得必要和迫切。於是,他們在州政府的關注支持下,由哈馬中校首先建立了
800 多人的團,稱為美國第一團。這是美國軍事史上最早建立的常備軍,它為美軍
建設揭開了新的一頁。
根據形勢的發展,國會於1785年春決定再次採取行動,對印第安人發起攻擊,
同時試圖把英國人從各要塞趕出去。這一次,國會議員們都期望事情能辦得好一點,
於是決定任命一位陸軍部長。經過醞釀和國會討論,最後決定由享利。諾克斯擔任
此職。此人是政府強硬派人物,當然希望把軍隊搞得多一些,軍權搞得大一些。因
此,國會要求賓夕法尼亞等四州同1784年一樣,再徵召700 人入伍。而且,這次將
服役年限延長為3 年。
對國會的這一決定,仍然是賓夕法尼亞執行得最好。他們在全州廣泛徵召新兵,
對美國第一團加以改造和擴充。擴充後的第一團由10個連組成,其中步兵連就有8
個,還有2 個炮兵連。
這支部隊的任務主要是對付印第安人,阻止一些人擅自佔用土地。他們在駐地
建起了據點。這些據點像一連串的柵欄,分散在俄亥俄河流域。幾乎從阿勒格尼河
的富蘭克林順河而下到路易斯維爾附近的斯徒本堡和文森斯的諾克斯堡,都建起了
柵欄式的據點。一般說來,部隊以連或更小的分隊形式駐防,分散在漫長的邊疆前
哨。
他們的武器來自獨立戰爭時期的庫存品,充足得超過了實際需要。獨立戰爭時
的五個後勤機構,即軍需、軍糧、醫療、海運、被服,都一直保存並發揮作用。國
會曾於1785年3 月撤銷了一些機構,但到6 月份又確定將這些機構的職能迅速恢復,
並交由陸軍部長諾克斯手下的兩名專員負責。
那時的陸軍部權力不小,但人卻很少。諾克斯的辦公室只有三名文書,一名傳
令兵,另有一人專門負責後勤保障。陸軍部儘管規模很小,但卻是聯邦政府各部中
開支最大的一個。從1784年到1787年,聯邦政府每年的總支出大約是50多萬美元,
其中
1784年的軍費開支為叨萬美元,1787年的軍費開支為18萬美元。
美國第一團的存在,不僅使印第安邊境地區穩定多了,英國人也不敢輕舉妄動
了,同時推進了西部運動。
在美國,軍隊的實際存在和憲法是否承認,當時完全是兩回事。
1787年5 月,各州代表雲集費城,參加制憲會議。華盛頓是作為弗吉尼亞代表
團團長參加會議的,並被推選為大會主席。
為制定一個什麼樣的聯邦憲法,也就是美利堅建立一個什麼樣的國家政體問題,
各派政治力量展開了長時間的激烈鬥爭。圍繞這個問題,會議代表分成了兩派——
強硬派和自由派。兩派在建立常備軍問題上也自然是觀點相悻。強硬主義者主張建
立相當規模的常備軍,而那些擔心軍事機器會威脅美國自由的人士,則以種種理由
反對新憲法中寫入軍事內容。
我們不妨摘錄幾段大陸會議的記錄,領略一下當時就是否建立常備軍問題強硬
派和自由派之間展開的、針鋒相對的辯論。
強硬派的人們認為,保持常備軍和維護民主自由是一致的。
他們說:「鑒於國會既有稅收之權,又有徵兵和控制民兵之權,因此,便一手
握住了寶劍,一手抓住了錢囊。而我們既無寶劍,又無錢囊,能說我們是安全嗎?
國會在這方面的權力是無限的,這些權力全都是由我們賦予的。清爽快地告訴我,
如果從人民手中既奪走寶劍,又取走錢囊,那人民何時何地還有自由可言?除非在
人間出現奇跡,否則,在失掉寶劍和錢囊的情況下,一個國家是不可能保持自由的。」
自由派的人們問:為何中央政府非要保持建立一支常備軍的權力呢?他們說:
「當英國侵襲我們和平海岸的時候,我們擁有常備軍嗎?列剋星敦戰鬥和殷克
山戰鬥的勝利,以及活捉那個倒霉的英軍頭目柏戈因,難道都是常備軍干的嗎?難
道一支訓練有素的民兵不足以適應任何內部防衛的需要嗎?親愛的同胞們,你們當
中有誰擔心我們勇敢的民兵不能立即驅逐任何外國入侵者呢?」
為了使兩派都能接受,埃爾布裡奇。格裡提出了一個折衷方案:新憲法是要寫
上建立常備軍條款的,但可以規定一個限額,最多不超過3000人。
華盛頓聽到格裡的意見後表現出不能苟同的態度,但他作為制憲會議的主席,
又必須保持不偏不倚的立場。於是,他故意同旁邊的人耳語,意思是不能在憲法中
寫上部隊的限額。當大多數人發表了意見之後,他用溫和的口吻說道:「當我們考
慮美國所面臨的形勢時,我們一定要認識到,保
衛家園、保衛革命勝利果實、創造美利堅合眾國,沒有一支強大的軍隊是不行
的,這應該在法律上給予肯定的答覆。「
制憲會議最後確定,軍事條款應該寫入新憲法,但措詞顯然是一個調和產物。
它規定:新的國家政府擁有充分權力來建立一支強大的軍隊,當然,這必須建立在
國家的資源和人民的輿論所允許的範圍之內。而國會無條件地享有「宣戰」之權和
「招募陸軍並供給陸軍軍需」之權。它可以召集各州民兵為聯邦服役,「以執行合
眾國之法律,鎮壓內亂,並抵禦外侮」。還可以「規定民兵之組織、武裝和訓練,
並指揮召集為合眾國服兵役之民兵」。
對這些規定,很多人感到是不夠的。因此,有人埋怨說,大陸會議與聯邦國會
不同的是,新國會還將擁有通過徵稅控制錢囊之權。這一點同「招募陸軍並供給陸
軍軍需」之實權是相一致的。新憲法對國會動用國家資源去實現軍事目的方面幾乎
沒有什麼限制。
特別值得說明的是,憲法在對建立常備軍作了一系列規定的
同時,還規定了防止將軍事力量蛻變成軍事專制的措施。這就是:一方面,國
會可以創立軍隊,可以獲得供給軍隊之款項,可以制定軍規;另一方面,指揮軍隊
之權不在國會,而在權力的另一端——政府,由總統擔任合眾國陸、海軍和為聯邦
服役的民兵之總司令。對軍官的任命也由總統執行。但需經參議院批准。
然而,儘管軍隊由總統及其任命的軍官來統率,但為避免他們為實現自己的目
的而專斷,在軍事撥款方面,又必須依賴於國會,因此規定,為陸軍使用之撥款,
撥期不得超過兩年。這樣,憲法就充分吸取了英國防止出現軍事專制的經驗。
總之一句話,軍隊在新憲法中有了一席之地,但新憲法使軍隊既服從和依賴於
國會,又服從和依賴於總統。
按照新憲法的規定,經過競選,華盛頓當選為首任美國總統。
他於1789年4 月就職,行使總統之權。第二年,華盛頓就向國會提出,對常備
軍建設要通過新的立法,但直到第三年初國會才對此採取行動,而且進展仍然很緩
慢,並以許多條款加以限制。
1891年10月到11月,常備軍與印第安人進行了幾次較量,許多人倒在印第安人
的頭皮刀下(當時印第安人有個傳統,凡被俘的敵人,都要從他們的頭頂上砍一刀,
被稱為頭皮刀)。經過這件事兒,進一步促進國會和華盛頓下定決心:「組織相當
規模的常備軍。」
1892年12月27日,國會同意將新建立的陸軍改編成「美國軍團」。這使美軍不
僅作為常備軍獨立於社會,而且其編製有了現代的味道。「軍團」一詞,從十八世
紀八十年代起,在軍界特別是在東歐軍界就很流行,意思是指由騎兵和步兵混編的
小型戰鬥團體。在美國獨立戰爭中,英美雙方都使用了這一術語組織過這種部隊,
但沒有在編製上固定下來。此時,美國把軍團一詞應用於一個更大的戰鬥團體,在
編製體制上是一項改革。
當時的「美國軍團」由四個分軍團組成。每個分軍團各有
1280人,由一名准將指揮。建立軍團的軍事目的,在於通過組成4 個小型的各
兵種混合體來提高戰術靈活性。在常備軍中建立軍團還有一個感情色彩的動機,那
就是,年輕的美利堅合眾國高興地認為,軍團一詞源於古羅馬共和國的軍隊,美軍
在創立美利堅合眾國中與古羅馬共和國軍隊在許多方面有共同之處。華盛頓總統任
命安東尼。韋思准將為美軍第一軍團的指揮官。
韋恩是一個性情急躁的人物,擁有「瘋狂的安東尼」的綽號。但當了軍團總指
揮之後,他不但沒有急躁,反而充分利用與印第安人重開談判所爭取到的時間,確保
軍團在投入戰鬥之前能成為一支真正的軍隊。他率部在西部地區的各種地形、各種
環境中,訓練各種作戰方法和戰術,兩年之後,使軍團的戰鬥力大大提高。
為了不使匹茲堡邊疆地區那些尋歡作樂的場所分散士兵的精力,韋思很早就將
部隊從這個最初的集結地調到了俄亥俄地區空曠的荒原上。他把在獨立戰爭中整軍
有術的斯圖本編寫的「藍皮書」發給連隊,人手一冊,監督他們照此執行。他還教
部隊學習構築堡壘,使軍團在移至米亞米人和肖尼人居住的地區之後,可以迅速建
起稜堡和鹿砦,用以保護自己的營地。
韋恩還按照美國的傳統經驗,教士兵們提高個人射擊技術。
為了促使部隊樹立團體精神,他給每個分軍團官兵的帽邊和軍服邊染上了不同
的顏色:第一分軍團為白色,第二分軍團為紅色,第三分軍團為黃色,第四分軍團
為綠色。這些不同的顏色,還體現在各分軍團所屬騎兵、炮兵和步兵營的軍旗上。
安東尼。韋恩治軍有方,訓練有術,作戰有謀,他率領部隊在1794年復季與印
第安人作戰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
後來,人們都稱韋思是美國常備軍之父。
常備軍建設為美國的辟疆拓上提供了保證,而西進又向常備軍建設提出了新的、
更高的要求。
踴躍購買他們的書籍,用實際行動來支持你欣賞的作者
上一章 下一章
熾天使書城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