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和談演義   第二十三回
一代英雄病中斗頑賊 三千壯士陣前建奇功



  話說孫中山往訪張作霖之前,李烈鈞說:「當年劉邦會見項羽於鴻門,有張良、
樊啥等隨行,隨機應變,出謀獻計,以防不測,才得平安無事。如今總理往訪張雨
亭,也要帶一些人去才好。」
  孫中山同意,遂帶邵元沖、汪精衛、李烈鈞、孫科隨行。
  張作霖住在河北曹家花園。他得悉孫中山來訪,立即傳諭部屬,三步一崗,五
步一哨,警戒得十分森嚴。等孫到了行轅門口,張擺起了架子,竟然穩坐房中,不
肯出迎,只讓張學良出來迎接。到了會客廳,張也沒有立即出來,等候良久,他才
慢條斯理地走進廳來,意態傲岸地踞予上座。
  孫中山見他如此盛氣凌人,心中老大不高興,一時默然。二人相對,一時陷於
僵局。悶了一會兒,還是孫中山先開四,說:「我昨天到了天津,承派軍警前往迎
接,所以今夫特來訪晤,表示申謝。」
  張仍未開口。
  孫又說:「這次直奉之戰,賴貴軍的力量,擊敗了吳佩罕,推翻了曹、吳的統
治,實可為奉軍賀喜。」
  張作霖這才開口,想不到擠出來的是這麼兩句冷冰冰的話:「自家人打自家人,
有什麼大驚小怪的,可談不上什麼可喜可賀!」
  李烈鈞看孫中山窘在那裡,忍無可忍,便離座站起來說:「事情雖是這樣講,
但如果不是把國家的障礙像吳佩孚這流人剷除,要想求得國家進步和人民幸福,怕
也是沒有希望的。今天孫總理對雨亭兄之賀,實有可賀的價值。也惟有雨亭兄能當
此一賀呀!」
  張作霖這才抿抿小胡子,露出一副笑容來。
  這時孫中山又徐徐說道:「協和(李烈鈞字)的話說得對,回想自從民國以來,
當面得到我的賀詞的也惟有雨亭一人而已。」
  這時,才滿座歡笑,一改剛才的尷尬局面。
  少頃,張作霖高舉茶杯,請大家喝茶。孫中山明白這是送客之意。遂起身昔辭。
  回到寓所,孫中山的病明顯又加了幾分。
  與段祺瑞、張作霖的虛與委蛇形成鮮明對照,天津各界民眾對孫中山表示了熱
誠的歡迎。他們特致孫中山一信,略謂:「先生之來也,帝國主義之強暴及禍國軍
閥之狡展,處處與先生主張以阻撓,亦即處處與民眾利益以殘害:軍閥所主張之善
後會議,愚民欺世,更辱我公。望能堅持宣言三點,慰蒼生之喁望也。吾輩惟有以
政權歸民之義,為吾輩革命領袖之後盾。臨穎神馳,務望先生為國珍重,為國努力。」
  12月31目,古老的北京朔風凜冽,塵沙瀰漫,灰暗的雲霧把天空壓得低低的。
  上午11時,孫中山偕夫人及隨行人員乘坐專列,緩緩駛往北京。
  馮玉祥這時不在北京,他預先把保衛孫中山的任務交給了警衛總司令鹿鐘麟。
鹿接到天津打來的電話,即作了佈置,並前往前門東車站察看。只見不下十萬的各
界群眾站在寒風中,把站台擠得水洩不通。在數不清的人群裡,人人手執小旗,五
顏六色,上寫「首倡三民主義。開創民國元勳孫總理萬歲」、「中國革命領袖孫中
山先生萬歲」、「歡迎中山先生北上」、「打倒帝國主義」、「廢除不平等條約」
等字樣。站前兩面大幅標語寫著「歡迎民國元勳、革命領袖孫中山先生」、「北京
各團體聯合歡迎孫中山先生。」
  鹿鐘麟不禁忐忑不安起來,擔心秩序難以維護,鬧出什麼亂子來。遂驅車前往
永定門車站察看,想請孫中山從那裡下車。以避開人群。
  等專列開到永定門,鹿鐘麟急忙登上車廂。只見孫中山不是坐著,而是躺在臥
舖上,他臉色灰黃,頭髮稀疏,顯然病得不輕。他看見鹿鐘麟,放下手中的書,吃
力地和鹿握手。鹿婉轉地說出請孫中山在永定門車站下車的意思。孫感謝鹿的良苦
用心。但沒有接受他的建議,說:「在永定門下車,那可使不得。我的抱負是什麼
我的目的是什麼,你當然是了解的。我是為學生、為民眾而來的,我不能只為了個
人安全打算。而辜負學生和廣大民眾對我的這番熱情。請不必擔心,我一定要在前
門站下車,鄖使民眾擠著我也不要緊的。」
  鹿鐘麟不便再繃勸阻,便陪同孫中山到了東車站。到那裡一看,大大出乎他的
預料。站在月台上的黑壓壓的人群,已經自動地把秩序整頓好了,每個人都嚴肅恭
敬地站在那裡,沒有一個人亂動,也沒有一個人隨便說話,只有那森林般的手臂揮
動著彩旗,在風中發出瑟瑟的響聲。
  孫中山從臥舖上站起來,在隨行人員的維護下走下火車。緩步登上高處,用力
提高嗓音說:「承請君歡迎,實在感謝!我此來不是為爭地位,不是為爭權利,是特
來與諸君救國的。救國的道理很長,方法也很多,如今因為抱病,只好留待病好後
再與諾君細論。」
  人群中一片歡呼之聲。
  孫中山徐徐走過歡迎的行列,含笑答禮。這時,北京大學學生軍在體育主任白
雄遠統率下,戎裝整齊,肩扛教練槍,向孫中山致敬禮,並高呼「歡迎孫總理北上」
等口號。孫中山見他們帽徽上鑲著「北大」二字,才知道這支威武的儀仗警衛部隊
為北大學生軍,頓時十分驚喜,向學生們頻頻招手致意。
  隨後,孫中山偕夫人及隨行人員分乘汽車,逕赴北京飯店。
  孫中山到京後,始終末與段祺瑞見面。段派其子段宏業及執政府秘書長梁鴻志
予以招待,孫中山則派汪精衛前去答謝。
  在表面的酬酢背後,是十分尖銳的矛盾鬥爭。孫中山反對段祺瑞包辦的善後會
議。提出兩個參加會議的條件:「其一,善後會議能兼納人民團體代表,為所雲現
代實業團體、商會、教育會、各省學生聯合會、工會、農會等;其二,會議事項,
雖可涉及軍制財政,面最後決定之權,不能不讓之國民會議。」
  段祺瑞一口拒絕了孫中山所提條件,在孫中山拒絕出席的情況下、操縱善後會
議於1925年2月1日正式召開。開幕式到會者僅86人,不足法定人數的三分之二,特
邀的黎元洪、岑春渲、梁啟超也不願為段捧場,拒絕出席。會議開了二十多天,一
個重要問題也沒有解決。
  為了對抗段氏御用的善後會議,國共兩黨共同發起召開了國民會議促成會全國
代表大會。到會代表二百多人,有工農群眾、知識界、教職員、學生、商人、實業
家、新聞記者、律師等,其中有不少共產黨人和國民黨左派人士。會議雖然沒有得
到什麼具體的結果,但在引導群眾參加政治活動方面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馮玉祥與孫中山也沒有晤面。他這段時間先在天台山,後在張家口,均離北京
不遠,想拜訪孫中山並不難。但是,他擔心與孫中山過於接近更使段祺瑞猜忌孫中
山。而且孫中山北上,緣於他之真誠相邀,可當孫真的來了。北京已變成了段祺瑞
的天下。他見了孫中山,又該如何談起呢?這種愧對孫中山的心理,他在多年以後
還常常提起。
  孫中山雖在病中,各方前來訪謁人士仍然絡繹不絕:孫中山精力不支,又不好
謝絕。不得已采取了一個派專人分別接待的辦法,確定由汪精衛、於右任、王法勤、
邵元沖等負責接待軍政兩界人士,於樹德、丁惟汾、石瑛、馬超俊等接待社會人士,
黃昌谷、楊杏佛、韋玉泉等接待中外新聞記者。
  1月25日,孫中山病勢突然加劇,次日上午即住進協和醫院,下午即施手術。經
醫生診斷,確認為肝部惡性腫瘤,已成不治之症。當時雖用鐳錠療治,僅可減少痛
苦,不能根本解決。
  在京的國民黨政治委員會成員召開緊急會議,研究預立遺囑問題,決定加委李
大釗、於右任、李石曾、吳稚暉、陳友仁等為政治委員,在孫中山病重期間處理一
切政治事務。
  2月18日,孫中山因在協和醫院醫治無效,移居鐵獅子胡同行轅靜養。
  孫中山身患癌症的消息傳開,牽動了許多人的心。
  廖仲愷來電問候,並要求人京侍病。孫中山立即復電阻止,說:「廣東不可一
日無件愷!」廖仲愷既不能北上,便對夫人何香凝說:「孫先生的病恐怕難治了,
孫夫人一定很忙、我現在因黨務、政事、軍需都要我親自料理,不得脫身,不如你
到北京去幫忙一下吧!」何香凝本來對孫中山的病情也非常著急,經廖仲愷這麼一
說,就匆匆整裝兼程到北京去了。
  馮玉祥每天給鹿鐘麟打長途電話,探詢孫中山的病情,並反覆叮囑鹿,要想盡
一切辦法、搶救孫先生的生命。這樣猶感覺不能表達關懷之情,又派夫人李德全持
他的親筆信來京問候孫中山。
  孫科、李烈鈞本已南下。聞訊後迅速返抵北京。
  宋慶齡的姐姐宋靄齡、弟弟宋子文來了,宋靄齡惟命是從的丈夫孔祥熙也跟來
了。
  在黃埔,蔣介石向他的學生們講話說:「我們的大元帥孫中山先生在北京患了
重病,他還沒有康復。他為什麼患病呢?因為幾十年來,他一直致力於革命,但沒
有任何軍隊把他的計劃付諸實施,所以他操勞過度,憂慮過度、得了癌症。我們是
大元帥的軍隊中最可靠的部隊。現在他得了重病,國家的命運處在危險之中。人民
在遭受苦難。我們必須繼續進行艱苦的鬥爭,以拯救國家和人民。只有這樣做,我
們才有可能治愈醫藥已經無法治愈的大元帥。」

  話分兩頭。再說孫中山北上後。一直和廣東革命政府相對抗的陳炯明認為有機
可乘,決定卷土重來。1月7日,自稱「救粵軍總司令」,傾巢出動,會同林虎、方
本仁各部,分三路進逼廣州。
  大元帥府廣州留守處,在中共的推動下,決定組成東征聯軍。出師討伐陳炯明。
代行大元帥職權的胡漢民任楊希閡為聯軍總司令。2月初,東征開始。由於滇桂軍決
意坐山觀虎鬥。逡巡不前,粵軍許崇智部和黃埔學生軍兩個教導團成了東征主力。
蔣介石、廖仲愷、周恩來和加倫等蘇聯顧問共同研究了作戰計劃。
  2月3日,3000名學生軍從黃埔出發,一路上,黃埔健兒高唱「同志們前進!殺!
殺!殺陳炯明,不殺不甘心」的《殺賊歌》和「扎營不要懶,莫走人家取門板,莫拆
民房搬磚石,莫踏禾苗壞田產,莫打民間鴨和雞」的《愛民歌》。蔣介石乘坐轎子,
團長何應欽、王相齡和加倫將軍騎著戰馬,周恩來和其他蘇聯顧問則和士兵一起徒
步行軍。
  2月4日,東征軍首戰告捷,攻下東蕪、石龍。蔣介石、周恩來在東莞商會組織
的歡迎大會上分別講話。蔣介石說:「我軍是真正革命軍,以革害國害民賊之命為
目的。我軍為救國救民而來。人民有痛苦,我軍必使之無痛苦,這與其他軍隊給人
民帶來的痛苦是截然不同的。現在廣東軍隊,多如中毛且腐敗得不成樣子,都是因
為他們不是真正革命軍。真正的革命軍是為保護人民而戰,縱無衣食,亦不變志。」
他還熱情地把周恩來向大家介紹,並說明革命軍特設黨代表和政治部主任,專門負
責與人民有關的事情。
  周恩來接著講演。他說:「革命數十年尚未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一支
真正的革命軍。各地軍隊均系前清遺留下來的,即使有新招之兵,也仿照前清編製。
這種軍隊不顧人民痛苦,不懂政治意義。我黨總理孫中山先生認為,要實現中國和
平,必須有真正為人民所用之軍隊。因此,總理特設軍事政治並重的軍官學校,使
軍官和士兵懂得,中國如何受到列強和軍閥的壓迫,懂得如何解除農工商各界之痛
苦。現在人民非常痛苦,不是受到土匪侵害,就是遭受反革命軍隊的騷擾。此次我
軍出發,是為人民解除痛苦而來,但全恃本校軍隊則力量太小,若無人民援助,仍
不足負重大責任。故本校極希望東莞人民通力合作,以促革命成功。」
  當地群眾分清了革命軍和軍閥、土匪的區別,滿腹疑慮煙消雲散。一時間,莞
城內外到處洋溢著軍民同樂的氣氛。東莞本是生產爆竹的地方,那一串串又響又脆
的喜慶之聲響徹雲霄,比過年還顯得熱鬧。有的群眾還主動幫助部隊運輸,充當向
導,刺探敵情。
  蔣介石一掃多年來積壓心頭的替別人帶兵、為別人打仗的窩囊氣,心情十分愉
悅。在隊伍經過常平車站時,他激情難抑,賦詩抒懷:
  親率三千子弟兵,
  鴟(號鳥)未靖此東征。
  艱難革命成孤憤,
  揮劍長空涕淚橫。
  東征軍直趨淡水城下。淡水距惠州70裡,陳炯明企圖利用其城牆高厚堅固、城
壕既深且寬的易守難攻的地勢,據城而守,並迅速從惠州發兵援助。東征軍決定組
織攻城奮勇隊。周恩來佈置各級黨代表和共產黨員、青年團員,踴躍報名參加,勉
以不畏艱險,不怕犧牲,以滿腔熱血去澆灌主義之花。蔣介石則許以獎賞每個隊員
30元或一枚大元帥金牌胸章。
  15日拂曉,教導一團炮兵轟擊敵軍工事。隨後,由擔任營連黨代表的八名共產
黨員和兩名國民黨員以及近百名士兵所組成的奮勇隊向城牆沖鋒。由於雲梯未及時
運到,無法登城,城下的奮勇隊員連遭犧牲。蔣介石、何應欽面面相覷,不知所措。
在這危急關頭,當過消防隊員的蘇聯顧問切列潘諾夫獻計「人梯法」。在炮火掩護
下,奮勇隊員迅速搭起人梯向牆頭攀登。
  兩小時後,陳軍副總指揮洪兆麟率援兵到來時;城頭已換上東征軍大旗。他指
天發留:「不奪回淡水城,死不瞑目!」
  東征軍進城後,王柏齡團以為城池既破,萬事大吉,而疏於防守。等到洪兆麟
反撲過來,問應欽團能適時投入戰鬥,而王掐齡東一個、西一個地拉了半天,才勉
強湊夠一連人。蔣介石大怒,、當即撤了王柏齡的團長職務。並厲聲斥責:「我是
叫你當團長,不是叫你當連長。你怎麼只帶一連人來見我?你給我滾開!」
  還有王手下的一個連長,自恃是蔣介石的親戚,而擅自從火線率隊逃竄到數十
裡外的龍岡。周恩來聞訊後,立即面報蔣介石,要他太義滅親,以張軍紀。開始蔣
介石猶豫不決,可是《革命軍連坐法》是他剛剛制定的,那上面有一條:「一連同
退,只殺連長。」他不好徇私舞弊,有法不依,只得硬著頭皮,下令槍斃。
  軍紀嚴明,軍心大振,迅速擊退了洪兆麟的反撲。1月16日,蔣介石致電北京,
向病中的孫中山報捷。孫中山聽說東征韌勝,十分欣慰,當即命汪精衛回電,獎勉
各部東征將士。
  陳炯明驚聞洪兆麟敗績,東征軍正進逼他的老家海豐,立即從汕頭乘船,倉皇
逃往香港。
  海豐是農民運動的策源地。2月27日,校軍進人海豐縣境,男女老幼,簇擁觀光,
彩幡鞭炮,一路歡迎。3月1日,海豐各界三千多人,在林氏祖祠召開歡迎革命軍大
會。周恩來和「農運大王」彭湃分別發表演說,贏得了熱烈的掌聲。「農協」在城
裡設立辦事處,送來了肉、蛋、蔬菜等慰問品。
  東征軍占領海豐後,兵分三路進攻陳炯明在東江的主要據點潮州、汕頭。3月6
日,攻克汕頭市。這時,陳炯明「救粵軍」中最強捍善戰的林虎部乘東征軍立足未
穩之機,隊背後包抄過來,企圖與洪兆麟、葉舉殘部前後夾擊東征軍。東征軍從揭
陽、普寧回師,以教導一團充當正面,迎擊林虎。3月13日,一團在棉溯園林虎部主
力突然遭遇。
  當時,敵軍五六千人已抑先占領有利陣地,居高臨下,以輕重機槍猛烈掃射。
蔣介石嚴令何應欽:「堅決抵抗。不准後退!」一團在炮兵掩護下奮勇仰攻,沖人
敵陣,進行白刃格鬥。這時,炮兵連連發啞炮,急得蔣介石來回走動。周恩來沉著
地帶領炮兵連官兵校對炮位,連長陳誠鼓起勇氣瞄準發炮,「轟!轟!」大炮打響
了,恰好打中了密集的救陣。蔣介石高興得合不攏嘴,馬上宣佈把陳誠提升為營長。
下午2時,校軍第二團在代理團長錢大鉤率領下從左翼開到,粵軍第七旅也隨之趕到,
相繼加入進攻。猝然之間,槍炮聲大作,廝殺聲震天。打了一天惡仗,又累又餓的
一團見援軍已到,頓添勇氣和鬥志,紛紛躍出陣地,撲向敵群。林虎部不能持久,
山崩河決似地向五華、興寧方向潰逃。
  這次戰鬥的激烈,在東征史上是僅見的。在戰鬥中,教導一團的九個連長陣亡
六人,負傷三人,他們都是黃埔第一期畢業生。從此,黃埔校軍英勇善戰的威名震
驚遠近。
  棉湖馳捷,東征的勝利已成定局。喜訊報往北京,然而孫中山已經聽不到了,
此前一天,他已經駕鶴仙歸。
  正是:
    安得東征馳捷報,
    捷報飛來當紙錢。
  要知後事,下回分解。


--------------------------------------
文學殿堂 瘋馬掃描校對 |http://www.yesho.com/wenxue/
轉貼請保留站台信息。

[到下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