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現的邏輯
波珀與《科學發現的邏輯》


    K﹒R﹒波珀(亦譯波普爾Karl Raimund Popper),英國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哲
學家,批判理性主義的創始人。
    波珀1902年7月28日出生於奧地利維也納一個猶太血統的知識分子家庭。他自幼
受到家庭的良好教育,興趣廣泛。1919年,他曾一度信仰共產主義,不久因革命遭
受挫折而改變,1928年獲哲學博士學位。他早年就開始與維也納學派交流思想,並
接受其影響,但又是最早批判該學派的科學哲學家之一。1933年維也納學派的《科
學世界觀叢書》發表了他的處女作《研究的邏輯》,但他卻拒絕該學派歸納的經驗
主義和發展的歷史主義。在此其間,波珀完成了博士論文,並開始在中等學校教數
學和物理。1937-1945年和1945-1969年,他分別在新西蘭坎特伯雷大學學院和倫
敦大學教授哲學。1945年,他定居英國,後加入英國籍。1970年,波珀退休,1964
年,他受封為爵士。他是英國皇家學會成員和英國科學院成員。
    波珀與世界上著名的哲學家諸如羅素、維特根施坦、愛因斯坦、珀爾等人都有
交往,他最推崇的哲學家是柏拉圖、斯賓諾莎、康德和休謨。在科學哲學上,他自
認受康德和羅素的影響。他的主要著作有:《開放社會及其敵人》(1945)、《歷
史決定論的貧困》(1957)、《科學發現的邏輯》(1959)、《猜測與反駁:科學
知識的增長》(1963)、《客觀——一個進化論的觀點》(1972)、《自我及其大
腦》(與約翰﹒艾克爾爵士合著,1978)等。
    《科學發現的邏輯》是波珀的代表作,也是現代科學哲學頗享盛名的主要代表
作之一。本書主要討論知識理論的兩個基本問題:劃界和歸納問題。作者論證科學
與非科學的劃界標準不是可證實性而是可證偽性,科學的方法不是歸納法而是演繹
檢驗法。書中提出的有關科學的性質和方法以及科學知識增長的獨創性論點,對科
學哲學、認識論、邏輯學、方法論以及科學史、自然科學、醫學、設計理論、社會
科學均有影響。一些著名科學家都認為他的方法符合科學研究的實際。
    《科學發現的邏輯》集中地顯現出,波珀關於科學與非科學分界問題的主張受
到了愛因斯坦及其相對論的影響。波珀認為可證偽性是科學不可缺少的特徵,凡是
不可能被經驗證偽的問題,如本體論問題、形而上學問題、數學和邏輯上的重言式
命題、宗教、神學和占星術都屬於非科學。
 
    ------------------
  素心學苑  收集整理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