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社會及其敵人
第二章 赫拉克利特


  並不是直到赫拉克利特,我們才在希臘發現種種就其歷史主義特徵而論堪與選
民說相提並論的理論。在荷馬的有神論或更確切地說多神論的解釋中,歷史是神的
意志的產物。但荷馬的諸神並不制定歷史發展的普遍法則。荷馬試圖強調和解釋的
不是歷史的統一性,而恰恰相反,是歷史沒有統一性。歷史舞台上戲劇的作者不是
獨一無二的上帝;形形色色的神祗全都涉筆於此。荷馬的解釋與猶太人的解釋的共
同之處是某種模糊不清的命運感和有關種種幕後力量的觀念。但荷馬並未揭示出終
極命運,與相對應的猶太人的解釋不同,荷馬的解釋仍是神秘主義性質的。
  第一位提出更為顯著的歷史主義學說的希臘人是赫西奧德,他或許受到源於東
方的影響。他使用了歷史發展普遍傾向或趨勢這個觀念。他對歷史的解釋是悲觀主
義的。他相信人類在自黃金時代以後的發展過程中,注定在物質和道德這兩方面要
退化。早期希臘哲學家提出各種歷史主義觀念,其高潮隨著柏拉圖的出現而到來,
他在解釋希臘各部落,尤其是雅典人的歷史和社會生活的嘗試中,為世界描繪了一
幅宏偉壯觀的哲學圖景。在其歷史主義中,他受到各位先驅,特別是赫西奧德的強
烈影響;但最重要的影響卻是來自赫拉克利特。
  赫拉克利特是位發現了變化觀念的哲學家。到這時,受東方觀念影響的希臘哲
學家已經將世界看成一座以物質性的東西為建築材料的巨型大廈。這就是事物的總
體——宇宙(其原意似乎是一種東方的帳篷或遮蓋物)。哲學家對自己提出的問題
是「世界由什麼質料構成?」或「它怎樣建構的,它的實際藍圖是什麼樣的?」他
們將哲學或物理學(二者長期難以區分)看成是對「自然」,即建構世界這座大廈
的原初物質的研究。無論任何過程,都被想象成不是在這座大廈內部進行,就是建
構或維持這座大廈,打亂和恢復人們認為基本上是靜止的結構的穩定平衡。它們是
循環的過程(除了與這座大廈之由來相關的那些過程以外;東方人、赫西奧德和其
他人討論了「誰建造了它?」這個問題)。這種十分自然的看法甚至在今天對我們
也很自然,它被赫拉克利特以其天賦所取代。他提出的觀點是這種大廈、穩定結構
和宇宙根本就不存在。他的格言之一是,「宇宙充其量像胡堆亂放的垃圾堆」。他
沒有將世界設想為一座大廈,反而將其設想成一個其大無比的過程;沒有將其設想
為一切事物的總和,反而將其設想為一切事件或變化或事實的總和。「萬物皆流,
無物常駐」是其哲學的座右銘。
  赫拉克利特的發現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影響了希臘哲學的發展。巴門尼德、德謨
克利特、柏拉圖以及亞里士多德等人的哲學全都可以被恰如其份地看作解決赫拉克
利特所發現的那個變化世界各種問題的嘗試。這個發現之偉大怎樣評價可能都難說
過高。它已被描述成一個可怕的發現,其後果已與「一場事物……似乎都在震盪的
地震」的後果相提並論。而且我也不懷疑,由於所處時代的社會動亂和政治動亂,
赫拉克利特本人遭受了可怕的經歷,這使他對這個發現刻骨銘心。赫拉克利特是第
一位不僅論述「自然」,而且更多地論述倫理- 政治問題的哲學家,他生活在一個
社會革命的時代。正是在他的時代,希臘的部落貴族開始讓位於新的民主勢力。
  為了理解這場革命的後果,我們必須回顧部落貴族制的穩定刻板的社會生活。
社會生活由社會禁忌和宗教禁忌決定;每個人在整個社會結構中都有其指定地位;
每個人都覺得他的地位是適當的「自然的」位置,它是由統治世界的種種力量指定
給他的;每個人都「了解他的地位」。
  根據傳統說法,赫拉克利特本人的地位是以弗所祭司王王族繼承人,但他把這
個權利轉讓給他的兄弟。儘管他高傲地拒絕參與其城邦的政治生活,但他卻支持那
些貴族的事業,他們枉費心機,試圖遏止新生革命力量的興起之勢。在社會和政治
領域中的這些經歷在其著作的殘片中有所反映。「以弗所每個成人都應該吊死自己,
把城邦留給未成年的少年統治……」,這是赫拉克利特的一次情感爆發,原因是人
民決定放逐他的一位貴族朋友赫爾莫多羅。他對人民動機的解釋極其有趣,因為它
表明,自民主制的最初歲月以來,反民主論點的手法就不曾改變過。「他們說:我
們中間不應有優秀的人;要是有誰出類拔萃的話,那就讓他到別處,與別人為伍吧!」
對民主制的這種敵意在殘篇中隨處可見:「……群氓像畜牲一樣填飽肚皮……他們
將游吟詩人和大眾信仰奉為圭桌,而意識不到其中許多東西是壞的,只有很少東西
是好的。……泰烏塔米斯的兒子比亞斯住在普列尼,他的話比其他人的話更有價值。
(他說:『絕大多數人是邪惡的。』卜…群眾甚至連他們碰到的事情都不關心;也
不會接受教訓——儘管他們自認為能這樣做。」他還以相同的口吻說:「法律也可
以要求必須服從一個人的意志。」順便提一下,赫拉克利特的保守和反民主觀點的
另一種表達方式,措辭上頗能為民主派接受,儘管其本意並非如此:「人民應該為
城邦的法律而戰,好像它們是城垣一樣。」
  但赫拉克利特為其城邦的古代法律進行的戰鬥是徒勞無功的,萬事萬物的轉瞬
即逝給他留下強烈的印象。他的變化論表達了這種感覺:「萬物皆流」。他說:
「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由於理想破滅,他反對既存社會秩序將永久不變
這種信念:「我們不能像孩子一樣行事,他們是通過『由於它是從過去傳給我們的』
這種狹隘觀念培養成人的。」
  對變化,特別是社會生活變化的這種強調,不僅是赫拉克利特哲學的一個重要
特徵,也是歷史主義者普遍具有的一個重要特徵。事物在變,甚至國王也在變;對
那些認為社會環境天經地義的人來說,特別有必要強調一下這個事實。這些全都應
當認可。但赫拉克利特哲學卻表露了歷史主義的一個不太值得稱道的特徵,即:對
變化的過分強調,與對一種不可更易、永遠不變的命運法則的信仰,彼此兼具並存,
相互補充。
  在這種信念中,我們會面對這樣一種態度,儘管乍看之下它與歷史主義者對變
化的過分強調相矛盾,但卻是絕大部分——如果不是全部的話——歷史主義者特有
的態度。如果把歷史主義者對變化的過分強調解釋為他們克服對變化觀念的無意識
抵觸所不可或缺的努力的徵兆,我們或許能說明這種態度。這也說明一種緊張情緒,
這種緊張情緒使如此之多的歷史主義者(甚至在今天),對他們聞所未聞的新奇發
現大加強調。這樣的想法暗示這種可能性:這些歷史主義者害怕變化,不經過激烈
的內心交戰,他們就不可能接受這種變化觀念。常見的情形似乎是,他們試圖堅持
變化由一個不變的法則所駕馭這種觀點,以減緩自己對穩定世界的不復存在所產生
的失落感。(在巴門尼德和柏拉圖那裡,我們甚至會發現這個理論:我們所寄居的
變化世界是一種幻象,此外還存在一個更加真實的不變的世界。)
  就赫拉克利特而言,強調變化使他得出這種理論,一切物質實體,無論是固體、
液體還是氣體,都如同火焰——它們與其說是物體,勿寧說是過程,它們都是火的
變形;外表呈固體的土(由灰塵構成)不過是一團改變了形態的火,甚至液體(水、
海)也是變形的火(並且或許以油的形態可以成為燃料)。「火首先轉化為海,而
海的一半是土,一半是熱氣。」因而其他所有「元素」——土、水和空氣——都是
變形的火:「萬物都等換為火,而火也等換為萬物;正如金子等換為貨物,貨物也
等換為金子。」
  但在將萬物歸結為火焰,歸結為如同燃燒的過程後,赫拉克利特在這個過程中
分辨出一個法則、一種尺度、一種理性、一種智慧;而在摧毀宇宙大廈,將其宣稱
為一座垃圾堆之後,他又重新提出宇宙是世界過程中各種事件的預定秩序。
  世界上的每個法則,特別是火本身,都依據一個明確的法則——它的「尺度」
而發展。它是一個不可改變、不可抵制的法則,在此程度上它既類似於我們現代的
自然法觀點,又類似於現代歷史主義者的歷史或進化法則。但國家強加的法律是通
過懲罰實施的理性敕令,就此而言,它又不同於這些觀點。一方面是法律律令或法
律準則,另一方面是自然法則或自然規律,不能在二者之間做出這種區分是部落禁
忌制度的特徵:兩種法則一視同仁,皆被看做神秘的東西;這使得對人為禁忌進行
理性批判,如同對自然世界的法則或規律這種終極智慧或理性嘗試改良一樣,簡直
不可想象:「一切事件皆因命運的必然性而產生,……太陽不會越出其軌道的尺度;
否則正義的侍女——命運女神便會將其找出來。」但太陽並不僅僅只是服從這個法
則;火以太陽和(我們將看到的)宙斯的雷電的形式,守護著這個法則,並依其進
行裁決。「太陽是時間的管理者和監護者,限制、裁決、宣示和彰顯變化產生萬物
季節……這個宇宙秩序即萬物既不是由神祗,也不是由人創造;它過去、現在、將
來一直是一團永恆的活生生的火,按照尺度燃燒,按照尺度熄滅……,火在其升騰
中占據、裁決和處置萬物。」
  與歷史主義毫無憐憫的命運觀念相關,我們頻頻發現一種神秘主義的成份。第
24章將對神秘主義提出批判性分析。這裡,我只想指明反理性主義和神秘主義在赫
拉克利特哲學中的角色:「太陽喜歡隱藏起來」,他寫道,而且「在德爾斐發佈讖
語的主人既不說明,也不掩蓋,而是通過徵象表明他的意思」。赫拉克利特輕視那
些更具經驗主義思想的科學家,這是采納這種看法的那些人的典型特徵:「博學者
並不一定很有思想,否則赫西奧德、畢達哥拉斯以及克塞諾索尼就更有思想了……
畢達哥拉斯是騙子的鼻祖。」與其對科學家的輕視相伴而生的是神秘的直視知性論。
赫拉克利特的理性理論以這個事實為其出發點:在我們醒著時,我們生活在一個共
同的世界中。我們可以相互聯繫,相互控制,相互制約;而此中存在一種我們不做
假象的犧牲品的信念。然而,這種理論還被賦予一種次要的象征性神秘含義。提供
給選民們,提供給那些醒著的、有視、聽、說能力的人們的,正是這種神秘直覺論:
「人們不應像睡著了一樣行動和講話……那些醒著的人擁有獨一的共同世界;那些
睡著的人則轉入他們的各自世界。……他們沒有聽說的能力……即使聽得見,他們
也像聾子一樣。這個諺語適用於他們:他們存在卻又不存在……智慧只是一種事情:
理解通過萬物主宰萬物的思想。」對那些醒著的人來說,對這個世界的感受是共同
的,這個世界是個神秘的統一體,是萬物的同一狀態,只能通過理性來理解:「人
們必須遵循人人共有的東西……理性是人人共有的……萬物為一,一為萬物……一
是推一的智慧,它願意又不願被稱為宙斯……它是主宰萬物的雷霆。」
  赫拉克利特有關宇宙的變化和隱藏的命運的哲學較普遍的特徵就談到這裡。從
這種哲學中產生了一種有關一切變化背後的驅動力的理論;這個理論通過強調與
「社會靜力學」相對立的「社會動力學」,顯示其歷史主義特徵。赫拉克利特關於
一般意義上的自然,特別是社會生活的動力學,進一步確認了這種觀點,他的哲學
受到他所經歷的社會和政治動亂的激發。因為他聲稱沖突或戰爭是一切變化、特別
是人們之間一切差別的動力和創造性源泉。而作為一個典型的歷史主義者,他將歷
史審判當做道德審判來接受;因為他堅持主張戰爭的結果是公正的ヾ:「戰爭是萬
物之父,也是萬物之王。它證明這些是神,那些僅僅是人,讓這些人變成奴隸,而
讓前者變成主人……人們必須曉得,戰爭是普遍的,正義即是沖突,萬物通過沖突
和必然性而生成。」
  但倘若正義就是沖突或戰爭,倘若「命運女神」同時又是「正義之神的侍女」,
倘若歷史,或更確切地說,成功,即戰爭中的成功,是價值尺度,那麼,價值標準
本身必定在「流變」。赫拉克利特通過其相對主義和對立統一學說對待這個問題。
這來自他的變化理論(這種理論仍然是柏拉圖理論的基礎,更有甚者,還仍然是亞
裡土多德理論的基礎)。一種變化的事物必定要放棄某些屬性,才能獲得相反的屬
性。它並非全然等同於由一種狀態向相反狀態轉化的過程,因而是相對立狀態的統
一:「冷的物體變暖,暖的物體變冷;濕的東西變干,干的東西變濕……疾病能使
我們重視健康……生與死、醒與睡、青年與老年,所有這些都是同一的;因為一種
情形轉變成另一種情形,而後者又變回前者……對立統一於自身:這是一種產生於
相對立狀態的和諧,就與弓與琴的情形一樣……相反的東西彼此歸屬,不和諧的音
調形成最美的和諧,一切皆由沖突生成……向上的道路和向下的道路是同一條…直
路和彎路是同一條路……對於神祗來說,萬物皆美,皆善,皆正義;而人們則將一
些東西看成不義的,而將另一些看成正義的……善與惡是一回事。」
  但是,上述殘篇中所表達的價值相對主義(它甚至可以被說成一種道德相對主
義),並沒有阻止赫拉克利特在其戰爭正義和歷史審判理論的背景上發展出一種部
落主義的浪漫倫理,其中名譽、命運和偉人至上等等,十分令人驚詫地類似於某些
十分現代的觀念;「戰死者將受到神紙和人們的贊美……戰死得越偉大,命運也就
越榮光……最優秀者追求一種超越於其他一切的東西:永恆的名譽……一個人如果
偉大的話,就抵得上一萬個人。」
  令人吃驚的是,從這些公元前SOO年前後一直流傳至今的早期殘篇中,竟然能找
到如此之多現代歷史主義和反民主趨勢的特徵。赫拉克利特是位才能和創造力無與
倫比的思想家,因此,他的觀念有許多(通過柏拉圖的中介)已成為哲學傳統的一
個主要部分;但除了這個事實,學說上的相似性或許可以在某種程度上通過相關時
期社會條件的相似性加以解釋。似乎在社會大變動的時代裡,各種歷史主義很容易
凸顯出來,他們在希臘部落生活解體時出現過,在猶太人的部落生活為巴比倫征服
的衝擊所粉碎時也出現過。我相信,幾乎不可能存在什麼疑問,赫拉克利特的哲學
表達了一種漂泊感;這種感覺似乎是對古代部落形式社會生活的解體產生的典型回
應。在近代歐洲,在工業革命期間,尤其是通過美國和法國政治革命的衝擊,各種
歷史主義觀念又復興起來。黑格爾是對法國大革命所產生的回應的代言人,他從赫
拉克利特思想中獲益甚多,並把這些東西傳輸給所有歷史主義運動;這似乎不僅僅
是一種巧合。
 
    ------------------
  素心學苑  收集整理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