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四十六

    ○宋子貞

    宋子貞,字周臣,潞州長子人也。性敏悟好學,工詞賦。弱冠,領薦書試禮部,與
族兄知柔同補太學生,俱有名於時,人以大小宋稱之。金末,潞州亂,子貞走趙、魏間。
宋將彭義斌守大名,闢為安撫司計議官。義斌歿,子貞率眾歸東平行台嚴實。實素聞其
名,招置幕府,用為詳議官,兼提舉學校。先是,實每令人請事於朝,托近侍奏決,不
經中書,因與丞相耶律楚材有違言。子貞至,勸實致禮丞相,通殷勤,凡奏請,必先咨
稟。丞相喜,自是交歡無間,實因此益委信子貞。太宗四年,實戍黃陵,金人悉力來攻。
與戰不利,敵勢頗張,曹、濮以南皆震。有自敵中逃歸者,言金兵且大至,人情恟懼。
子貞請於實,斬揚言者首以令諸城,境內乃安。汴梁既下,饑民北徙,餓殍盈道。子貞
多方賑救,全活者萬余人。金士之流寓者,悉引見周給,且薦用之。拔名儒張特立、劉
肅、李昶輩於羈旅,與之同列。四方之士聞風而至,故東平一時人材多於他鎮。

    七年,太宗命子貞為行台右司郎中。中原略定,事多草創,行台所統五十余城,州
縣之官或擢自將校,或起由民伍,率昧於從政。甚者專以掊克聚斂為能,官吏相與為貪
私以病民。子貞仿前代觀察采訪之制,命官分三道糾察官吏,立為程式,與為期會,黜
貪墯,獎廉勤,官府始有紀綱,民得蘇息。東平將校,占民為部曲戶,謂之腳寨,擅其
賦役,幾四百所。子貞請罷歸州縣。實初難之,子貞力言乃聽,人以為便。實卒,子忠
濟襲爵,尤敬子貞。請於朝,授參議東平路事,兼提舉太常禮樂。子貞作新廟學,延前
進士康曄、王磐為教官,招致生徒幾百人,出粟贍之,俾習經藝。每季程試,必親臨之。
齊魯儒風,為之一變。

    歲己未,世祖南伐,召子貞至濮,問以方略。對曰:「本朝威武有余,仁德未洽。
所以拒命者,特畏死爾,若投降者不殺,脅從者勿治,則宋之郡邑,可傳檄而定也。」
世祖善其言。中統元年,授益都路宣撫使。未幾,入覲,拜右三部尚書。時新立省部,
典章制度,多子貞裁定。李□叛,據濟南,詔子貞參議軍前行中書省事。子貞單騎至濟
南,觀□形勢,因說丞相史天澤曰:「□擁眾東來,坐守孤城,宜增築外城,防其奔突,
彼糧盡援絕,不攻自破矣。」議與天澤合,遂擒□。子貞還,上書陳便宜十事,大略謂:
「官爵人主之柄,選法宜盡歸吏部。律令國之紀綱,宜早刊定。監司總統一路,用非其
材,不厭人望,乞選公廉有才德者為之。今州縣官相傳以世,非法賦斂,民窮無告,宜
遷轉以革其弊。」又請建國學教冑子,敕州郡提學課試諸生,三年一貢舉。有旨命中書
次第施行之。至元二年,始罷州縣官世襲。遣子貞與左丞相耶律鑄行山東,遷調所部官。
還,授翰林學士,參議中書省事。奏請班俸祿,定職田,從之。俄拜中書平章政事。復
陳時務之切要者十二策。帝頗悔用子貞晚。

    未幾,以年老求退,帝曰:「卿氣力未衰,勉為朕留,措置大事,俟百司差有條理,
聽卿自便。」三年十一月,懇辭,乃得請。特敕中書,凡有大事,即其家訪問。子貞私
居,每聞朝廷事不便,必封疏上奏,愛君憂國,不以進退異其心。卒年八十一。始病,
家人進醫藥,卻之曰:「死生有命,吾年逾八十,何以藥為!」病危,諸子請遺言,子
貞曰:「吾平昔教汝者不少,今尚何言耶!」

    子渤,字齊彥,有才名,官至集賢學士。

    ○商挺

    商挺,字孟卿,曹州濟陰人。其先本姓殷氏,避宋諱改焉。父衡,歛陝西行省員外
郎,以戰死。挺年二十四,汴京破,北走,依冠氏趙天錫,與元好問、楊奐游。東平嚴
實聘為諸子師。實卒,子忠濟嗣,辟挺為經歷,出為曹州判官。未幾,復為經歷,贊忠
濟興學養士。

    癸醜,世祖在潛邸,受京兆分地,聞挺名,遣使征至鹽州。入對稱旨,字而不名。
間陪宴語,因曰:「挺來時,李□城朐山,東平當饋米萬石。東平至朐山,率十石致一
石,且車淖於雨,必後期,後期罪死。請輸沂州,使□軍取食,便。」世祖曰:「愛民
如此,忍不卿從。」楊惟中宣撫關中,挺為郎中。兵火之余,八州十二縣,戶不滿萬,
皆驚憂無聊。挺佐惟中,進賢良,黜貪暴,明尊卑,出淹滯,定規程,主簿責,印楮幣,
頒俸祿,務農薄稅,通其有無。期月,民乃安。誅一大猾,群吏鹹懼。且請減關中常賦
之半。明年,惟中罷,廉希憲來代,升挺為宣撫副使。丙辰,征京兆軍需布萬匹、米三
千石、帛三千段,械器稱是,輸平涼軍。期迫甚,郡人大恐。挺曰:「他易集也,運米
千里,妨我蠶麥。」郿長王姓者,平涼人也,挺召與謀,對曰:「不煩官運,僕家有積
粟,請以代輸。」挺大悅,載價與之,他輸亦如期。覆命兼治懷孟,境內大治。丁巳,
憲宗命阿藍答兒會計河南、陝右。戊午,罷宣撫司,挺還東平。

    憲宗親征蜀,世祖將趨鄂、漢,軍於小濮,召問軍事。挺對曰:「蜀道險遠,萬乘
豈宜輕動。」世祖默然久之,曰:「卿言正契吾心。」憲宗崩,世祖北還,道遣張文謙
與挺計事。挺曰:「軍中當嚴符信,以防奸詐。」文謙急追及言之。世祖大悟,罵曰:
「無一人為我言此,非商孟卿幾敗大計!」速遣使至軍立約。未幾,阿裡不哥之使至軍
中,執而斬之。召挺北上至開平,挺與廉希憲密贊大計。

    世祖既即位,挺奏曰:「南師宜還扈乘輿,西師宜軍便地。」從之。以廉希憲及挺
宣撫陝、蜀。中統元年夏五月,至京兆。哈剌不花者,征蜀時名將也,渾都海嘗為之副,
時駐六盤山,以兵應阿裡不哥。挺謂希憲曰:「為六盤,有三策。悉銳而東,直搗京兆,
上策也;聚兵六盤,觀釁而動,中策也;重裝北歸,以應和林,下策也。」希憲曰:
「彼將何從?」挺曰:「必出下策。」已而果然。於是與希憲定議,令八春、汪良臣發
兵御之,事具《希憲傳》。六盤之兵既北,而阿藍答兒自和林引兵南來,與哈剌不花、
渾都海遇於甘州。哈剌不花以語不合,引其兵北去,阿藍答兒遂與渾都海合軍而南。時
諸王合丹率騎兵與八春、汪良臣兵合,乃分為三道以拒之。既陣,大風吹沙,良臣令軍
士下馬,以短兵突其左,繞出陣後,潰其右而出,八春直搗其前,合丹勒精騎邀其歸路,
大戰於甘州東,殺阿藍答兒、渾都海。事聞,帝大悅,曰:「商孟卿,古之良將也。」
改宣撫司為行中書省,進希憲為右丞,挺為歛行省事。

    二年,進參知政事。宋將劉整以滬州降,系前降宋者數百人來歸,軍吏請誅以戒,
挺盡奏而釋之。興元判官費寅有罪懼誅,以借兵完城事訟挺與希憲於朝。帝召挺便殿,
問曰:「卿在關中、懷孟,兩著治效,而毀言日至,豈同寅有沮卿者耶?抑位高而志怠
耶?比年論王文統者甚眾,卿獨無一言。」挺對曰:「臣素知文統之為人,嘗與趙璧論
之,想陛下猶能記也。臣在秦三年,多過,其或從權以應變者有之。若功成以歸己,事
敗分咎於人,臣必不敢,請就戮。」挺既出,帝顧駙馬忽剌出、樞副合答等,數挺前後
大計,凡十有七,因歎曰:「挺有功如是,猶自言有罪,若此,誰復為朕戮力耶!卿等
識之。」四年,賜金符,行四川行樞密院事。

    至元元年,入拜參知政事。建議史事,附修遼、金二史,宜令王鶚、李治、徐世隆、
高鳴、胡祗遹、周砥等為之,甚合帝意。二年,分省河東,俄召還。三年,帝留意經學,
挺與姚樞、竇默、王鶚、楊果纂《五經要語》凡二十八類以進。六年,同歛樞密院事。
七年,遷歛書。八年,升副使。數軍食,定軍官品級,給軍吏俸。使四千人屯田,開懇
三萬畝,收其獲以餉親軍。汰不勝軍者戶三萬戶,一丁者亦汰去;丁多業寡,業多丁寡,
財力相資,合出一軍。

    九年,封皇子忙阿剌為安西王,立王相府,以挺為王相。十四年,詔王北征,王命
挺曰:「關中事有不便者,可悉更張之。」挺曰:「延安民兵數千,宜使李忽蘭吉練習
之,以備不虞。」未幾,禿魯叛,以延安兵應敵,果獲其力。挺進十策於王,曰:睦親
鄰,安人心,敬民時,備不虞,厚民生,一事權,清心源,謹自治,固本根,察下情。
王為置酒嘉納。王薨,王妃使挺請命於朝,以子阿難答嗣。帝曰:「年少,祖宗之訓未
習,卿姑行王相府事。」

    初,運使郭琮、郎中郭叔雲與王相趙炳構隙。或告炳不法,妃命囚之六盤獄以死。
朝廷疑擅殺之,執琮、叔雲鞫問,伏辜,事具《趙炳傳》。初無一毫及挺。惟王府女奚
徹徹,以預二郭謀,臨刑,望以求生,始有曖昧語連挺及其子讞。帝怒,召挺,拘炳家,
瓛下獄。帝命趙氏子曰:「商孟卿,老書生,可與諸儒讞其罪。」吏部尚書青陽夢炎以
議勳奏曰:「臣宋儒,不知挺向來之功可補今之過否?」帝不悅曰:「是同類相助之辭
也。」符寶郎董文忠奏曰:「夢炎不知挺何如人,臣以曩時推戴之功語之矣。」帝良久
曰:「其事果何如?」對曰:「臣目未睹,耳固聞之,殺人之謀,挺不與也。」帝默然。
十六年春,有旨:挺不可全以無罪釋之,籍其家。是冬,始釋挺及讞。二十年,復樞密
副使,俄以疾免。二十一年,趙氏子復訟父冤,挺又被系,百余日乃釋。二十五年,帝
問中丞董文用曰:「商孟卿今年幾何?「對曰:「八十。」帝甚惜其老,而歎其康強。
是歲冬十有二月卒。有詩千餘篇,尤善隸書。延祐初,贈推誠協謀佐運功臣、太師、開
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魯國公,謚文定。子五人:琥、璘、瑭、瓛、琦。

    琥字台符。至元十四年,以姚樞、許衡薦,拜江南行御史台監察御史。建康戍卒有
利湯氏財者,投戈於其家,誣為反具。琥知其冤,罪誣者而釋之。華亭蟠龍寺僧思月謀
叛被擒,其黨縱火來劫,民大擾,琥亟誅其魁。文法吏責琥擅誅,行台中丞張雄飛曰:
「江南殘毀之余,盜賊屢起,顧尚循常例,安用憲台為哉!」吏議遂屈。都昌妖賊杜萬
一,僭號倡亂,行台檄琥按問。械系脅從者盈獄,琥悉以詿誤縱遣之。黨與竄伏者猶眾,
琥揭榜招徠,不三日雲集。二十七年,征拜中台監察御史。屬地震,琥上書言:「昔漢
文帝有此異,而無其應,蓋以躬行德化而弭也。」因條陳漢文時政以進。又言:「為國
之道,在立法、任人二者而已。法不徒立,須人而行,人不濫用,惟賢是擇。」因舉天
下名士十余人。帝從之,皆召用,待以不次。三十年,遷國子司業。卒。有《彝齋文
集》。

    瑭子禮符。仕為右衛屯田千戶。歲余,謝病侍親,時年才三十二。後還鄉里,築室
曰晦道堂,蓋取七世祖宗弼,宋仁宗時為太子中捨人,年五十掛冠所築堂名也。

    琦字德符。大德八年,成宗召備宿衛。仁宗在東宮,奏授集賢直學士。調大名路治
中,不赴。皇慶元年,授集賢侍講學士。延祐四年,升侍讀官、通奉大夫,賜鈔二萬五
千貫。泰定元年,遷秘書卿,病歸,卒。琦善畫山水。嘗使蜀,持平守法,秋毫無私。

    ○趙良弼

    趙良弼,字輔之,女直人也。本姓術要甲,音訛為趙家,因以趙為氏。父愨,金威
勝軍節度使,謚忠閔;愨長子良貴,嵩汝招討使;良貴子讜,許州兵官;愨從子良材,
守太原。俱死事。良弼明敏,多智略,初舉進士,教授趙州。世祖在潛籓,召見,占對
稱旨,會立邢州安撫司,擢良弼為幕長。邢久不得善吏,且當要沖,使者旁午,民多逃
去。良弼區畫有方,事或掣制,則請諸籓邸,再閱歲,凡六往返,所請無不從。脫兀脫
以斷事官鎮邢,其屬要結罪廢者,交構嫌隙,動相沮撓。世祖時征雲南,良弼馳驛白其
事,遂黜脫兀脫,罷其屬,邢大治,戶口增倍。世祖在潛籓時,分地在關陝,奏以廉希
憲、商挺宣撫陝西,以良弼參議司事。阿藍答兒當國,憚世祖英武,讒於憲宗。遂以阿
藍答兒為陝西省左丞相,劉太平參知政事,鉤校京兆錢谷,段煉群獄,死者二十余人,
眾皆股栗。良弼力陳大義,詞氣懇款,二人卒不能誣,故宣撫司一無所坐。

    己未七月,世祖南征,召參議元帥事,兼江淮安撫使。親執桴鼓,率先士卒,五戰
皆捷。禁焚廬捨、殺降民,所至宣佈恩德,民皆按堵。既渡江,攻鄂州,聞憲宗崩,世
祖北還,良弼陳時務十二事,言皆有征。至衛,遣如京兆察訪秦、蜀人情事宜,不逾月,
具得實還報,曰:「宗王穆哥無他心,宜以西南六盤悉委屬之。渾都海屯軍六盤,士馬
精強,鹹思北歸,恐事有不意。紐璘總秦、川蒙古諸軍,多得秦、蜀民心,年少鷙勇,
輕去就,當寵以重職,疾解其兵柄。劉太平、霍魯懷,今行尚書省事,聲言辦集糧餉,
陰有據秦、蜀志。百家奴、劉黑馬、汪惟正兄弟,蒙被德惠,俱悉心俟命。」其言皆見
采用。

    庚申,良弼凡五上言勸進,曰:「今中外皆願大王早進正宸,以安天下,事勢如此,
豈容中止,社稷安危,間不容髮。」世祖嘉之。既即位,立陝西四川宣撫司,復以廉希
憲、商挺為使、副,良弼為參議。良弼先行,謀諸斷事官八春曰:「今渾都海日夜思北
歸,紐璘遷延不即行,當先遣使奉上旨促紐璘入朝,劉太平速還京兆。」八春從其議。
至則紐璘果移營將入涇,劉太平將趨六盤,聞命乃止。後渾都海果叛北歸,良弼與汪惟
正、劉黑馬二宣撫決議,執渾都海之黨元帥乞台不花、迷立火者誅之。希憲及挺慮有擅
殺名,遣使入奏待罪。良弼具密狀授使者,言:「始遣捕二帥時,止令囚以俟報,臣竊
以為張惶不便,宜急誅之,擅殺在臣,實不在宣撫司,若上怒希憲等,願使者即出此
奏。」帝竟不問,使者以奏白政府,鹹以良弼為長者。升參議陝西省事。蜀人費寅以私
憾誣廉希憲、商挺在京兆有異志者九事,以良弼為征。帝召良弼詰問,良弼泣曰:「二
臣忠良,保無是心,願剖臣心以明之。」帝意不釋。會平李□,得王文統交通書,益有
疑二臣意,切責良弼,無所不至,至欲斷其舌。良弼誓死不少變,帝意乃解,費寅卒以
反誅。

    至元七年,以良弼為經略使,領高麗屯田。良弼言屯田不便,固辭,遂以良弼奉使
日本。先是,至元初,數遣使通日本,卒不得要領,於是良弼請行。帝憫其老,不許,
良弼固請,乃授秘書監以行。良弼奏:「臣父兄四人,死事於金,乞命翰林臣文其碑,
臣雖死絕域,無憾矣。」帝從其請。給兵三千以從,良弼辭,獨與書狀官二十四人俱。
舟至金津島,其國人望見使舟,欲舉刃來攻,良弼捨舟登岸喻旨。金津守延入板屋,以
兵環之,滅燭大噪,良弼凝然自若。天明,其國太宰府官陳兵四山,問使者來狀。良弼
數其不恭罪,仍喻以禮意。太宰官愧服,求國書。良弼曰:「必見汝國王,始授之。」
越數日,復來求書,且曰:「我國自太宰府以東,上古使臣,未有至者,今大朝遣使至
此,而不以國書見授,何以示信!」良弼曰:「隋文帝遣裴清來,王郊迎成禮,唐太宗、
高宗時,遣使皆得見王,王何獨不見大朝使臣乎?」復索書不已,詰難往複數四,至以
兵脅良弼。良弼終不與,但頗錄本示之。後又聲言,大將軍以兵十萬來求書。良弼曰:
「不見汝國王,寧持我首去,書不可得也。」日本知不可屈,遣使介十二人入覲,仍遣
人送良弼至對馬島。十年五月,良弼至自日本,入見,帝詢知其故,曰:「卿可謂不辱
君命矣。」後帝將討日本,三問,良弼言:「臣居日本歲余,睹其民俗,狠勇嗜殺,不
知有父子之親、上下之禮。其地多山水,無耕桑之利,得其人不可役,得其地不加富。
況舟師渡海,海風無期,禍害莫測。是謂以有用之民力,填無窮之巨壑也,臣謂勿擊
便。」帝從之。

    十一年十二月,以良弼同歛書樞密院事。丞相伯顏伐宋,良弼言:「宋重兵在揚州,
宜以大軍先搗錢唐。」後訖如其計。又言:「宋亡,江南士人多廢學,宜設經史科,以
育人材,定律令,以戢奸吏。」卒皆用其議。帝嘗從容問曰:「高麗,小國也,匠工弈
技,皆勝漢人,至於儒人,皆通經書,學孔、孟。漢人惟務課賦吟詩,將何用焉!」良
弼對曰:「此非學者之病,在國家所尚何如耳。尚詩賦,則人必從之,尚經學,則人亦
從之。

    良弼屢以疾辭,十九年,得旨居懷孟。良弼別業在溫縣,故有地三千畝,乃析為二,
六與懷州,四與孟州,皆永隸廟學,以贍生徒,自以出身儒素,示不忘本也。或問為治,
良弼曰:「必有忍,其乃有濟。人性易發而難制者,惟怒為甚。必克己,然後可以制怒;
必順理,然後可以忘怒。能忍所難忍,容所難容,事斯濟矣。」二十三年,卒,年七十。
贈推忠翊運功臣、太保、儀同三司,追封韓國公,謚文正。子訓,陝西平章政事。

    ○趙璧

    趙璧,字寶臣,雲中懷仁人。世祖為親王,聞其名,召見,呼秀才而不名,賜三僮,
給薪水,命後親制衣賜之,視其試服不稱,輒為損益,寵遇無與為比。命馳驛四方,聘
名士王鶚等。又令蒙古生十人從璧受儒書。敕璧習國語,譯《大學衍義》,時從馬上聽
璧陳說,辭旨明貫,世祖嘉之。

    憲宗即位,召璧問曰:「天下何如而治?」對曰:「請先誅近侍之尤不善者。」憲
宗不悅。璧退,世祖曰:「秀才,汝渾身是膽耶!吾亦為汝握兩手汗也。」一日,斷事
官牙老瓦赤持其印,請於帝曰:「此先朝賜臣印也,今陛下登極,將仍用此舊印,抑易
以新者耶?」時璧侍旁,質之曰:「用汝與否,取自聖裁,汝乃敢以印為請耶!」奪其
印,置帝前。帝為默然久之,既而曰:「朕亦不能為此也。」自是牙老瓦赤不復用。

    壬子,為河南經略使。河南劉萬戶貪淫暴戾,郡中婚嫁,必先賂之,得所請而後行,
鹹呼之為翁。其黨董主簿,尤恃勢為虐,強取民女有色者三十余人。璧至,按其罪,立
斬之,盡還民女。劉大驚,時天大雪,因詣璧相勞苦,且酌酒賀曰:「經略下車,誅鋤
強猾,故雪為瑞應。」璧曰:「如董主簿比者,尚有其人,俟盡誅之,瑞應將大至矣。」
劉屏氣不復敢出語,歸臥病而卒,時人以為懼死。

    己未,伐宋,為江淮荊湖經略使。兵圍鄂州,宋賈似道遣使來,願請行人以和,璧
請行。世祖曰:「汝登城,必謹視吾旗,旗動,速歸可也。」璧登城,宋將宋京曰:
「北兵若旋師,願割江為界,且歲奉銀、絹匹兩各二十萬。」璧曰:「大軍至濮州時,
誠有是請,猶或見從,今已渡江,是言何益!賈制置今焉在耶?」璧適見世祖旗動,乃
曰:「俟他日復議之。」遂還。

    憲宗崩,世祖即位。中統元年,拜燕京宣慰使。時供給蜀軍,府庫已竭,及用兵北
邊,璧經畫饋運,相繼不絕。中書省立,授平章政事,議加答剌罕之號,力辭不受。二
年,從北征,命還燕,以平章政事兼大都督領諸軍。是年,始制太廟雅樂。樂工黨仲和、
郭伯達,以知音律在選中,為造偽鈔者連坐,系獄。璧曰:「太廟雅樂,大饗用之,聖
上所以昭孝報本也,豈可系及無辜,而廢雅樂之成哉!」奏請原之。三年,李□反益都,
從親王合必赤討之。□已據濟南,諸軍乏食,璧從濟河得粟及羊豕以饋軍,軍復大振。

    至元元年,官制行,加榮祿大夫。帝欲作文檄宋,執筆者數人,不稱旨,乃召璧為
之。文成,帝大喜曰:「惟秀才曲盡我意。」改樞密副使。六年,宋守臣有遣間使約降
者,帝命璧詣鹿門山都元帥阿術營密議。命璧同行漢軍都元帥府事。宋將夏貴,率兵五
萬,饋糧三千艘,自武昌溯流,入援襄陽。時漢水暴漲,璧據險設伏待之。貴果中夜潛
上,璧策馬出鹿門,行二十余裡,發伏兵,奪其五舟,大呼曰:「南船已敗,我水軍宜
速進。」貴懾不敢動。明旦,阿術至,領諸將渡江西追貴騎兵,璧率水軍萬戶解汝楫等
追貴舟師。遂合戰於虎尾洲,貴大敗走,士卒溺死甚眾,奪戰艦五十,擒將士三百余人。

    高麗王植為其臣林衍所逐,帝召璧還,改中書左丞,同國王頭輦哥行東京等路中書
省事,聚兵平壤。時衍已死,璧與王議曰:「高麗遷居江華島有年矣,外雖卑辭臣貢,
內恃其險,故使權臣無所畏忌,擅逐其主。今衍雖死,王實無罪,若朝廷遣兵護歸,使
復國於古京,可以安兵息民,策之上者也。」因遣使以聞,帝從之。時同行者分高麗美
人,璧得三人,皆還之。師還,遷中書右丞。冬,祀太廟,有司失黃幔,索得於神庖灶
下,已甚污弊。帝聞,大怒曰:「大不敬,當斬!」璧曰:「法止杖斷流遠。」其人得
不死。十年,復拜平章政事。十三年,卒,年五十七。大德三年,贈大司徒,謚忠亮。

    子二人:仁榮,同知歸德府事;仁恭,集賢直學士。孫二人:崇,郊祀署令;弘,
左藏庫提點。

 
    ------------------
  國學網站獨家推出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