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五十八
          禮二(吉禮二)

    郊社儀制郊社配饗祈穀雩祀天神太歲朝日夕月

    社稷先農先蠶地祇岳鎮海瀆山川直省神祇

    郊祀之制太祖御極,焚香告天,建元天命。天聰十年,設圜丘德盛門外,方澤內治
門外,壇壝始備。會征服察哈爾,獲元玉璽,躬親告祭,遂祀天南郊。舊制,祭饗用生
牢,頒百官胙肉。帝曰:「以天胙而享於家,是褻也。」諭改神前分享用熟薦。尋征朝
鮮,祭告天地,並祀北郊。世祖入關宅帝位,於是冬至祀圜丘,奉日、月、星辰、雲、
雨、風、雷配。夏至祀方澤,奉岳、鎮、海、瀆配。南北分饗。著為例。四年,定郊祀
薦生牢如初,惟躬祀南郊進胙牛一。十四年,詔言:「人君事天如父,歲止一郊,心有
未盡。惟營殿禁中,歲時致祀,配以太祖、太宗,庶昭誠敬。」禮臣乃援唐天寶四時孟
月擇吉祭上帝故事,謂構上帝殿奉先殿東,元旦,萬壽,三節,夏冬二至,親詣致虔,
儀物如郊祀。惟內祭初安神位時讀祝辭,不用胙,不進酒,不燎牛。從之。至是始有禁
中祀天禮。十七年,敕廷臣議合祭儀,奏言仿明會典,前期一日,祭告各壇廟,定從祀
十二壇。是歲四月,禁中大饗殿遂合祀天、地、日、月暨諸神。聖祖嗣位,詔罷之。

    康熙二年,定郊祀躬親行禮,無故不攝。四十六年,冬至大祀,會天寒,群臣以代
請,勿許。四十八年,帝違和,始令李光地攝行郊壇大禮。越二年,祀圜丘如初。嗣是
帝年逾六十,兼病足,復令大臣攝之。明年冬至,齋戒,猶力疾升壇省俎豆,量力拜跽,
退處幄次,俟攝事者禮訖始還宮。臣工固請停躬詣,猶勿許。六十一年,祀南郊,始遣
世宗恭代,距賓天止五日也。雍正八年冬至,遇聖祖忌日,禮臣援舊例請代,下大學士
九卿議。奏言周禮春官稱大祭祀王不親則攝行。唐、宋制,大祀與國忌同日,樂備不作。
議者謂饗神不可無樂,未若攝祀之當乎禮也,遣代便。可其奏。乾隆七年,定議周禮祀
天用玉輅,唐、宋參用大輦,今親祀南郊,前期詣齋宮,宜御玉輦。是日,帝乘禮輿,
易鑾輅,自降輦至禮成,如儀。十四年,展拓兩郊壇宇,更新幄次。越四載蕆事,規制
始大備。仁宗中葉,自制南北郊說,祀典如故。咸豐八年、九年,帝疾不能親,猶宮內
致齋,屆日詣大高殿皇穹宇行禮。穆宗、德宗,沖齡踐阼,皆遣代。定親政日躬行。宣
統纘緒,監國攝政王行之。

    郊社之儀,天聰十年,禮部進儀注,迄順治間,始定郊祀前期齋戒閱祝版玉帛香,
省牲,祀日遲明,禮部太常官詣皇穹宇行禮。奉神牌置壇所,司祝奉祝版,帝出宮乘輦,
陪祀王公集午門金水橋從行,餘序立橋南迎送。駕至昭亨門降輦,前引大臣十人,次贊
引官、對引官導入更衣幄次,更祭服出,訖盥,詣二成拜位前,分獻官各就位。典儀贊
「迎神燔柴」,司樂官贊「舉迎神樂」,贊引奏「升壇」,帝升一成。上詣香案前,跪
上炷香,又三上香,復位,行三跪九叩禮。典儀贊「奠玉帛」,司樂贊「舉樂」,帝詣
神位前,跪搢玉帛奠案,復位。典儀贊「進俎」,司樂贊「舉樂」,詣神位前,跪受俎
拱舉,復位。典儀贊「行初獻禮」,司樂贊「舉初獻樂」,樂作,舞干戚舞,帝詣神位
前,跪奠爵,俯伏。讀祝官捧祝跪讀訖,行三叩禮。自上香至獻爵,配位前儀同。復位,
易文舞。亞獻、終獻舞羽籥,儀如初獻,不用祝,分獻官、陪祀官隨行禮。三獻畢,飲
福受胙,帝升壇至飲福位,跪,奉爵官酌福酒,奉胙官奉胙,跪進,受爵、胙,三叩,
興,復位。率群臣行三跪九叩禮,徹饌送神,司樂、典儀贊訖,率群臣行禮如初。有司
奉祝,次帛,次饌,次香,各詣燎所,唱「望燎」。帝詣望燎位,半燎,禮成,還大次,
解嚴。太常官安設神牌,如請神儀。若遣代,則行禮三成階下,升降自西階,讀祝跪二
成階下。罷飲福、受胙禮。送燎,退立西偏。餘如制。雍正元年,令陪祀官先蒞壇祗候。

    方澤,前期但閱祝版。上香畢,奠玉帛,用瘞貍。餘與郊天同。

    南郊,詣壇齋宿,自順治十一年著例,無常儀。乾隆七年定製,前一日,鑾儀衛嚴
駕陳午門外太和門階下。巳刻,太常卿詣乾清門奏請詣齋宮,帝御禮輿出太和門,降輿
乘輦,警蹕鳴鐘鼓,至昭亨門外降。寺卿導入門左,詣圜丘視壇位。分獻官分詣神庫、
神廚視籩豆牲牢。帝出內外壝南左門,至神路西升輦,如齋宮。從祀官俟帝入,退歸齋
所。翼日屆時,寺卿導入大次,更禮服出,復導駕詣壇行禮,畢,還宮。

    三十五年,高宗六旬,命禮臣酌減升級次數及降輦步行遠近。議言郊前一日乘步輦
如齋宮,自此易禮輿,至神路西降,步詣皇穹宇上香,遣親王視壇。祀日自齋宮至神路
西階下降輦步入,禮成,即於降輦處乘輿還宮。行禮時,初升至二成拜位,即升壇上香,
復位迎神,升階行奠玉帛禮,以次進俎,三獻暨飲福、受胙,並於此行之。還拜位,謝
福胙,送神,乃卒事。方澤亦如之。允行。猶慮子孫玩視大典,復於三十九年諭誡,年
未六旬,毋減小節,著為令。次年,祀南郊,命諸皇子旁侍觀禮。越四年,於是帝年七
十矣,諭迎神獻爵暨祖宗配位前上香悉如舊,其獻帛爵諸禮,自本年南郊始,令諸皇子
代陳。五十一年,帝以春秋高,步履或遜,敕壇上讀祝拜位增設小幄次,然備而未用也。
五十九年,祀方澤,配位前獻帛爵,仍皇子代行。歷仁宗朝,郊祀各儀節,悉遵高宗舊
制雲。

    嘉慶十八年,林清變起,計日敉平,會長至祀圜丘,諭先一日赴壇不升輦,自宮至
皇穹宇入齋宮,並御肩輿,用答嘉貺。宣統嗣位,監國攝行郊祀,祀日詣壇,不齋宿,
百官不迎送。出入升降,仍由右門,在右階行禮。拜位設第二成,視帝位少後。去黃幄。
即於行禮處受胙,畢,進福酒、胙肉。餘同親祀儀。

    郊祀配饗順治五年冬至,祀圜丘,奉太祖配。十四年諭曰:「太祖肇興帝業,太宗
繼述皇猷,功德並隆,鹹宜崇祀。」以後大祀天地,益奉太宗配饗。於是上辛祈穀,上
帝位東奉太祖神位,卜吉奉太宗位於其西。夏至配方澤如初禮。十七年,行大饗殿合祀
禮,尋罷。康熙六年冬至,祀南郊,用禮臣言,奉世祖配饗上帝,越九日,配饗皇地祇,
詣方澤行禮。九年,祈穀亦如之。雍正二年,奉聖祖配大饗殿,次太宗。十三年冬,高
宗嗣服,諭言:「皇考世宗,德侔造化,宜祀郊壇。」命議禮以聞。議者謂宜乾隆二年
冬至配圜丘,三年孟春上辛配大饗殿,夏至配方澤。帝意以為祔廟後配饗,去夏至近、
冬至遠。先配方澤,前後已歧。若俟南郊,時日又曠。考之舊典,世祖、太宗配饗天地,
莫不先圜丘後方澤,時或翼日、或旬日,禮儀粲然。稽之經傳,成周郊祀後稷以配天,
宗祀文王於明堂,即月令所謂「季秋,大饗帝」也。召誥「三日丁巳用牲於郊」。釋者
謂非常祀而祭天,以告即位也。宋皇祐三年,以大慶殿為明堂,合祭天地,三聖並侑,
古者因事而郊,不必定在二至。因諭來年世宗配天大禮,准此行事。逾歲,遂諏吉夏至
前奉世宗配圜丘。餘如議。

    先是部臣進升配儀,未議及祗見上帝。帝曰:「皇考祔廟,先見祖宗,然後升座,
今行配饗,先見上帝,於義始允。」已,所司具儀上。於是祀南郊奉世宗神位祗見上帝,
夏至祀方澤,祗見皇地祇,位並次世祖。嗣是升配皆先祗見,以為常。嘉慶四年,奉高
宗配饗,道光元年,奉仁宗配饗,並如儀。

    三十年,帝弗豫,遺命罷郊配,略謂:「禘郊祖宗,伊古所重,我朝首太祖訖仁宗。
厚澤深仁,允宜配饗郊壇,禮隆報本。若世世率行無已,益滋後人疵議,此不能不示限
制也。」文宗踐阼,遂敕王大臣集議,禮親王全齡等歛雲:「大行皇帝功德懿爍,郊配
斷不可易,請仍遵成憲。」禮部侍郎曾國籓疏言:「郊配之罷,不敢從者二,不敢違者
三。大行皇帝仁愛之德,同符大造,粒我烝民,後稷所以配天也。御宇卅載,無一日暇
逸,無斯須不敬,純亦不已,文王所以配上帝也。具合撰之實,辭升配之文,臣心何能
自安?不敢從者一。大行皇帝德盛化神,即無例可援,猶應奏請,矧有成憲,曷敢稍逾!
傳曰:『君行意,臣行制。』在上自懷謙德,為下宜守成規。不敢從者二。壇壝規模,
尺寸有定,一磚一石,皆按九五陽數,不能增改。幄內止容豆籩,幄外幾無餘地。大行
皇帝慮億萬年後,或議廣壇壝,或議狹幄制,故定為限制,以身作則。嚴諭集議,尚未
裁決遵行,則後人孰肯冒大不韙?將來必至修改基址,輕變舊章。不敢違者一。唐垂拱
間,郊祀奉高祖、太宗、高宗並配,開元十一年,從張說議,而罷太宗、高宗。宋景祐
間,郊祀奉藝祖、太宗、真宗並配,嘉祐七年,從楊畋議,而罷太宗、真宗。我朝順治
間,大饗殿合祀,後亦罷其禮。大行皇帝慮億萬年後,或援唐、宋舊例,妄行罷祀,因
諭以非天子不議禮,增配尚所不許,罷祀何自而興?不敢違者二。我朝孝治天下,遺命
尤重,聖祖不敢違孝莊文皇後遺命,未敢竟安地宮。仁宗不敢違高宗遺命,故雖豐功偉
烈,廟號未獲祖稱。此而可違,家法何在!且反覆申明,處己卑屈,處祖崇高,大孝大
讓,亙古盛德。不敢違者三。默計皇上仁孝深心,不升配歉在闕禮,遽升配歉在違命,
且多將來之慮。他日郊祀時,上顧遺訓,下顧萬世,或悚然而難安,禮臣益無所辭咎。」
帝頗韙其言。已復博諮廷議,手    $降敕諭,謂:「周人郊祀後稷,唐、宋及明,
或三祖並侑,或數帝分配。我朝歷聖相承,靡不奉配。第配位遞增,壇制有定。皇考德
澤,列祖同符,應如所請。俟祔禮成,仍奉升配,並體遺訓,昭示限制。自後郊祀配位,
定為三祖五宗,永為恆式。」於是咸豐二年夏大祀圜丘、方澤,三年春上辛祈穀,並奉
宣宗配,位次高宗。

    十一年,帝崩,穆宗以郊配大典,遺命定三祖五宗,聖心不自安。乃集群臣議,並
奉兩宮皇太后稽眾詢謀,禮親王世鐸等先後疏言:「禮貴制宜,孝當承志,兩朝遺訓,
宜謹遵循。」帝勉從之。遂停文宗郊配。同治建元,雲南學政張錫嶸援孝經明堂嚴父配
天義,謂宜以季秋祀上帝大饗殿,奉顯皇帝配。世鐸等益以欽定孝經衍義釋之,謂迭饗
並侑,非禮所宜。議遂寢。

    祈穀順治間,定歲正月上辛祭上帝大饗殿,為民祈穀。帝親詣行禮,與冬至同。惟
不設從壇,不燔柴。十七年,詔饗帝大典,不宜有異,自後祈穀、燔柴以為常,並改大
饗殿合祀上帝百神在圜丘舉行。康熙二十九年,聖祖親制祝文。四十八年,帝疾,不能
親,遣官代。會江、浙、魯、豫水旱洊臻,仍自制祝文祈之。故事,上辛在正月五日前,
改用次辛。雍正八年,上辛為正月二日,部臣因元旦宴,請展十日,不許。先期齋戒如
故。十三年正月十日上辛,未立春,帝曰:「此非乘陽義也。」命禮臣集議。奏言:
「禮月令,立春日,天子迎春東郊,乃祈穀上帝。此禮本在立春後,請循例用次辛,或
立春後上辛。」從之。乾隆十六年,和親王等以大饗為季秋報祀,義殊祈穀,請更錫名。
群臣亦言非明堂本制,襲稱大饗,名實未協。得旨,改曰「祈年」。

    凡祈穀,駕如南郊,至西天門內神路西降輦,入祈年左門,詣皇乾宮上香。禮成,
詣祈年壇視位,畢,仍出左門升輦至齋宮。三十七年,更定前一日輦入西天門,自齋宮
東乘禮輿,訖西磚城左門止。步詣皇乾殿上香,畢,還齋宮,親王視壇位。祀日出齋宮,
乘輦,至甬道正中,易禮輿,至神路西降。自磚城步就幄次,入左門,禮同圜丘。四十
七年正月四日上辛,禮臣先期請改次辛便,帝曰:「上辛在正月三日前,為須隔年齋戒
也;在四日前,為因聖母祝釐也。茲非昔比,奚改為?其仍用上辛,著為例。」又諭:
「孟春祈穀,所以迓陽氣,兆農祥。考諸經傳,是立春後上辛,非元旦後上辛也。惟在
月初,舊臘,即當齋戒。然太廟祫祭,大禮攸關,宮中拜神,國俗所在。若以齋期行此,
似非專一致敬之道。」因下廷臣議。尋奏:「上辛以立春後所得為準,與其用十二月上
辛,不如用正月上辛,以重歲首。如值三日前,則改次辛。或四日前,則應一日齋戒,
是日未入齋宮,宮殿拜祭,各不相妨。毋庸改期。」允行。咸豐四年,祈穀,帝患宿疾,
敕禮臣酌損儀文。侍郎宋晉請仍舊貫遣代行。帝曰:「是非輕改舊章也,應天以實不以
文,此意宜共喻之。」

    雩祀關外未嘗行。順治十四年夏旱,世祖始禱雨圜丘,前期齋三日,冠服淺色,禁
屠宰,罷刑名。屆期,帝素服步入壇,不除道,不陳鹵簿,壇上設酒果、香鐙、祝帛暨
熟牛脯醢,祭時不奏樂,不設配位,不奠玉,不飲福、受胙。餘如冬至祀儀。其方澤、
社稷、神祇諸壇,則遣官蒞祭。既得雨,越三日,遣官報祀。定躬禱郊壇儀自此始。越
三年又旱,卜吉致齋,步至南郊,躬親告祭。於時天無片雲,頃之乃大雨。報祀如初。
康熙九年夏旱,詔百官修省,禮部祈雨。明年,帝親禱。自後躬祀以為常。二十六年,
親制祝文祈告,雨立降。又嘗設壇宮禁,跽禱三晝夜,日惟淡食,越四日,步禱天壇,
雨驟澍,步還宮,衣履霑濕雲。

    乾隆七年,御史徐以升奏言:「春秋傳:『龍見而雩,為百穀祈膏雨也。』祭法:
『雩宗,祭水旱也。』禮月令:『雩,帝用盛樂,命百縣雩祀,祀百辟卿士有益於民者,
以祈穀實,是為常雩。』周禮:『稻人,旱□又共雩斂。』春秋書雩二十有一,有一月
再雩者,旱甚也。是又因旱而雩。考雩義為吁嗟求雨,其制,為壇南郊旁,故魯南門為
雩門,西漢始廢,旱輒禱郊廟。晉永和立壇南郊,梁武帝始徙東,改燔燎從坎瘞。唐太
宗復舊制。宋時孟夏雩祀上帝。明建壇泰元門東,制一成,旱則禱。我朝雩祭無壇,典
制似闕,應度地建立,以符古義。」下禮臣議。議言:「孟夏龍見,擇日行常雩,祀圜
丘,奉列祖配。四從壇,皆如禮。孟夏後旱,則仿唐制,祭神祇、社稷、宗廟。七日一
祈,不足,仍分禱。旱甚,大雩。令甲,祈雨必望祭四海,至是罷之。又行大雩,用舞
童十六人,衣玄衣,分八列,執羽翳,三獻,樂止,乃按舞。歌御制雲漢詩八章,畢,
望燎。餘同常雩。至久雨祈晴,宜仿春秋傳鼓用牲,通考禜祭制,伐鼓祀少牢。禜祭國
門,雨不止,則伐鼓用牲於社。罷分禱,停僧道官建壇諷經。其直省州、縣舊置耤田壇
祀,仍依雍正四年例。孟夏行常雩,患旱,先祭境內山川,次社稷。患霪潦祈晴,如京
師式。」十七年,增祈雨報祭樂章。

    二十四年,常雩不雨,帝步禱社稷壇,仍用玉。六月大雩,親制祝文,定儀節。前
一日,帝常服視祝版,詣壇齋宿,去鹵簿,停樂。出宮用騎,扈駕大臣常服導從。至南
郊,步入壇,視位上香。祀日,帝雨冠素服步禱,從臣亦如之。不燔柴,不晉俎,不飲
福、受胙。三獻畢,舞童舞羽、歌詩,退,皆如儀。帝率★臣三拜,徹饌,望燎。禮成,
還宮。

    三十七年,帝以年老,命酌損儀節視圜丘。

    嘉慶十八年,以欽天監雩祀擇日,頻年恆在立夏節,殊乖古義,敕立夏後數日蠲吉
行。著為例。

    道光十二年六月大雩,親制祝文,省躬思過。是夕雨。報謝如常儀。御史陳焯請再
申虔禱。帝曰:「祭法有祈有報。以報為祈,非禮也。其勿逾舊制。」

    天神順治初,定雲、雨、風、雷。既配饗圜丘,並建天神壇位先農壇南,專祀之。
雍正六年,諭建風神廟。禮臣言:「周禮□□燎祀飌師,鄭康成注風師為箕星,即虞書
六宗之一。馬端臨謂,周制立春醜日,祭風師國城東北,蓋東北箕星之次,醜亦應箕位。
漢劉歆等議立風伯廟於東郊。東漢縣邑,常以丙戌日祀之戌地。唐制就箕星位為壇,宋
仍之。今卜地景山東,適當箕位,建廟為宜。歲以立春後醜日祭。」允行。規制仿時應
宮,錫號「應時顯佑」,廟曰宣仁。前殿祀風伯,後殿祀八風神。明年,復以雲師、雷
師尚闕專祀,諭言:「虞書六宗,漢儒釋為乾坤六子,震雷、巽風,並列禋祀。易言雷
動風散,功實相等。記曰:『天降時雨,山川出雲。』周禮以雲物辨年歲,是雲與雷皆
運行造化者也。並官建廟奉祀。」於是下所司議,尋奏:「唐天寶五載,增祀雷師,位
雨師次,歲以立夏後申日致祭,宋、元因之。明集禮,次風師以雲師,郡、縣建雷雨、
風雲二壇,秋分後三日合祭。今擬西方建雷師廟,祭以立夏後申日。東方建雲師廟,祭
以秋分後三日。」從之。乃錫號雲師曰「順時普應」,廟曰凝和;雷師曰「資生發育」,
廟曰昭顯;並以時應宮龍神為雨師,合祀之。

    嘉慶二年旱,禱雨既應,仁宗蒞壇報祀,入壇中門降輿,至壝南門外,盥畢入,升
壇。以次詣雲、雨、風、雷神位上香,二跪六拜。初獻即奠爵、帛,讀祝,不晉俎,不
飲福胙。餘如故。

    太歲殿位先農壇東北,正殿祀太歲,兩廡祀十二月將。順治初,遣官祭太歲,定孟
春為迎,歲暮為祖。歲正月,書神牌曰「某干支太歲神」,如其年建。歲除祭畢,合祝
版燎之。凡祭,樂六奏,承祭官立中階下,分獻官立甬道左右,行三跪九拜禮。初獻即
奠帛,讀祝,錫福胙,用樂舞生承事,時猶無上香儀也。

    乾隆十六年,禮臣言同屬天神,不宜有異,自是二祭及分獻皆上香。太歲、月將神
牌,舊儲農壇神庫,至是亦以殿廡具備,移奉正屋。臨祭,龕前安神座。畢,復龕。舊
制,祭太歲遣太常卿行禮,兩廡用□員分獻。二十年,改遣親王、郡王承祭。次年,定
太常卿為分獻官。

    雍、乾以來,凡祈禱,天神、太歲暨地祇三壇並舉,遣官將事,陪祀者鹹與焉。前
期邸齋一日,承祭官拜位。天神壇在南階下,太歲與常祀同,俱三跪九拜。天神用燎,
太歲兩廡不分獻,不飲福、受胙。

    朝日、夕月,初以大明、夜明從祀圜丘,罷春秋分祀。順治八年,建朝日壇東郊,
夕月壇西郊。

    朝日用春分日卯刻,值甲、丙、戊、庚、壬年,帝親祭,餘遣官。樂六奏,舞八佾。
凡親祭,入自壇北門,至甬道更衣大次,盥畢,升西階就位,行三跪九拜禮。奠獻遣有
司行。遣代則行禮階下,惟讀祝時跽壇上。初日壇用露祭。雍正四年,始援社稷例,立
龕壇下芘風雨。乾隆十一年,具服殿成,罷更衣大次。是歲春分翼日日食,高宗蒞祭,
不乘輦,不奏樂,不陳鹵簿。三十九年躬祭,入□霝星左門,如幄次行禮,以年高酌減
禮文,非恆式也。

    夕月用秋分日酉刻,奉星辰配,凡醜、辰、未、戌年,帝親祭,餘遣官。樂六奏,
儀視日壇稍殺,親臨較少。升壇行禮,二跪六拜,初獻奠玉帛,讀祝,餘如朝日儀。遣
官則拜壇下。乾隆三年戊午,例遣官,帝因初舉祀典,仍親祭如禮。五十五年,酌損節
文,如日壇例。嘉慶五年庚申,效高宗故事,仍親祭,不遣官。十九年,定親祭儀,祀
配位用親王、郡王上香。二十三年,世宗忌日值月壇齋期,諭陪祀執事官改常服,餘如
故。

    社稷之祀自京師以至直省府、州、縣皆有之,其在京師者,建壇端門右。世祖宅帝
位,祭告如儀。定製,歲春、秋仲月上戊日,祭大社、大稷,奉後土句龍氏、後稷氏配。
祭日,帝親蒞,壇上敷五色土,各如其方。樂七奏,舞八佾。帝出闕右門降輦,道北門
出入,祭時出拜殿,至壝北門外就位,自北階升壇上香,詣正位奠獻。有司分祭配位。
升北階,降西階,不晉俎,三跪九拜。餘儀如北郊舊例。

    祭日逢國忌,不改期,易素服。康熙三年,遇太宗忌日,始改中戊。

    雍正二年,平青海,告祭行獻俘禮。自是平定籓部,獻俘以為常。

    乾隆十七年,改送燎為望瘞。明年,增望瘞樂章。

    三十七年,以年老更儀節。幄次先設拜殿,帝御輦至壇外門,易禮輿,入右門,至
拜殿東階下,乃降。升階行禮,禮成,升輿如初。故事,祭日遇風雨,拜位香案徙殿中,
神位祭品露設如故。帝曰:「社稷之制,不立棟宇,以承天陽。今神牌藏神庫,是在棟
宇內也。移奉殿中,復何嫌忌?」四十一年,定祭日遇風雨,神牌安奉殿內,祭器、樂
虡移設拜殿,猝遇則用木龕覆神牌,其拜殿別設香案。嘉慶五年,仁宗詣壇祈雨,視春
秋致祭儀,惟祭品用脯醢、果實,不飲福。前三日及祭日,王、公、百官皆齋戒,禁屠
宰,不理刑名。餘悉如故。並諭親詣祈禱、報祀均步行,以隆典禮。

    其在府、州、縣者,順治元年建,歲祭亦用上戊,府稱府社、府稷,州、縣則雲某
州、縣社、稷。

    世宗纘業,制定祭品,羊一,豕一,帛一、籩、豆四,鉶、簠、簋各二。有司齋二
日,屆期朝服祭於壇。乾隆八年,始頒祝文,各直省定例,為民祈報,會城布政使主之,
督若撫陪祀。道官駐地,府、州、縣主之,道陪祀。十六年,以尊卑未協,詔互易之。
督、撫、道官或出巡,仍令布政使暨府、州、縣官攝祭。武官自將軍以下,皆陪祀。社、
稷以次諸祭,悉准此行。

    先農天聰九年,禁濫役妨農。崇德元年,禁屯積米穀,令及時耕種,重農貴粟自此
始。順治十一年,定歲仲春亥日行耕耤禮。先期,戶、禮二部尚書偕順天府尹進耒耜暨
穜稜種。屆期,帝親饗祭獻如朝日儀。畢,詣耕耤所,南鄉立。從耤者就位。戶部尚書
執耒耜,府尹執鞭,北面跪以進。帝秉耒三推,府丞奉青箱,戶部侍郎播種,耆老隨覆。
畢,尚書受耒耜,府尹受鞭。帝御觀耕台,南鄉坐,王以下序立。三王五推,九卿九推,
府尹官屬執青箱播種,耆老隨覆。畢,帝如齋宮。府尹官屬、眾耆老行禮。農夫三十人
執農器隨行。禮畢,從府、縣官出至耕耤所,帝賜王公坐,俟農夫終畝,鴻臚卿奏禮成,
百官行慶賀禮。賜王公耆老宴,賞農夫布各一匹,作樂還宮。其秋,年穀登,所司上聞,
擇日貯神倉,備供粢盛。尋定先農歲祭遣府尹行,大興、宛平縣官陪祀。

    唐熙時,聖祖嘗臨豐澤園勸相。雍正二年,祭先農,行耕耤。三推畢,加一推。頒
新制三十六禾詞。賞農夫布各四匹,罷筵宴。頒賜各省嘉禾圖。

    乾隆三年,帝初行耕耤禮,先期六日,幸豐澤園演耕,屆日饗先農,行四推。二十
三年諭曰:「吉亥耤畝,所重劭農。黛耜青箱,畚鎛蓑笠,鹹寓知民疾苦至意。吾民雨
犁日耘,襏襫維艱,炎濕遑避。設棚懸彩,義無所取。且片時所用,費中人數十戶產也,
其除之。」三十七年,群臣慮帝春秋高,籥罷親耕,不許。命仍依古制三推。嘉慶以降,
仍加一推如初。

    直省祭先農,清初未舉行。雍正二年,耤田產嘉禾,一莖三四穗。越二年,乃至九
穗。諭言:「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禮,天子耤千畝,諸侯百畝。是耕耤可通臣下,
守土者允宜遵行。俾知稼牆艱難,察地力肥磽,量天時晴雨。養民務本,道實由之。」
於是定議:順天府尹,直省督撫及所屬府、州、縣、衛,各立農壇耤田。自五年始,歲
仲春亥日,率屬祭先農行九推。十月朔,頒時憲書,豫定次年耕耤吉期,下所司循用。
祭品禮數,如社稷儀。

    先蠶清初未列祀典。康熙時,立蠶捨豐澤園,始興蠶績。雍正十三年,河東總督王
士俊疏請祀先蠶,略言:「周禮鄭注上引房星,以馬神為蠶神。蠶、馬同出天駟,然天
駟可雲馬祖,實非蠶神。淮南子引蠶經,黃帝元妃西陵氏始蠶,其制衣裳自此始。漢祀
菀窳婦人、寓氏公主,事本無稽。先蠶之名,禮經不載。隋始有壇,建宮北三裡,高四
尺。唐會要,遣有司饗先蠶如先農。宋景德三年,命官攝祀。有明釐正祀典,百神各依
本號,如農始炎帝,止稱先農神,則蠶始黃帝,亦宜止稱先蠶神。按周制,蠶於北郊。
今京師建壇,亦北郊為宜。」部議然之。侍郎圖理琛奏立先蠶祠安定門外,歲季春吉巳,
遣太常卿祀以少牢。未及行。

    乾隆七年,始敕議親蠶典禮,議者以郊外道遠,且水源不通,無浴蠶所。考唐、宋
時後妃親蠶,多在宮苑中,明亦改建西苑。高宗鑒往制,允其議。命所司相度,遂建壇
苑東北隅。三面樹桑柘。壇東為觀桑台,前桑園,後親蠶門。其內親蠶殿,後浴蠶池,
池北為後殿。宮左為蠶婦浴蠶河。南北木橋二,南橋東即先蠶神殿也。左曰蠶署,北橋
東曰蠶所,皆符古制雲。

    是歲定皇後饗先蠶禮,立蠶室,豫奉先蠶西陵氏神位。屆日辰初刻,後禮服乘鳳輦
出宮,至內壝左門降,入具服殿,妃、嬪從。盥訖,升中階,就南階上拜位,六肅,三
跪,三拜。謝福胙禮三減一。不讀祝。爵三獻。凡拜跪,妃、嬪壇下皆行禮。餘如饗先
農儀。禮成還宮。越日,行躬桑禮。先是築台桑田北,置蠶母二人,蠶婦二十七人,蠶
宮令、丞各一人承其事。後散齋一日,從采桑妃、嬪以下畢齋。是日昧爽,從桑侍班公
主等祗候南門內。巳初刻,後出宮,妃、嬪從,詣西苑,入具服殿。傳贊分引妃、嬪、
公主等就采桑位,典儀奏請後行禮。出詣桑畦北正中,相儀二人,□忌進筐、鉤,後右
持鉤,左提筐,東行畦外。內監揚采旗,鳴金鼓,歌采桑辭,後東西三采畢,歌止。相
儀□忌受筐、鉤。後御觀桑台,以次妃、嬪、公主等五采,命婦九采。訖。蠶母北面跪,
典儀舉筐授之,祗受退。切之,授蠶婦,灑於箔。後御繭館,傳贊引妃、嬪等行禮訖。
還宮。蠶事畢,蠶母、蠶婦擇繭貯筐以獻。卜吉行治繭禮,後復詣壇臨織室,繅三盆,
手遂佈於蠶婦以終事。尋侍郎三德疏言:「親蠶典禮,為曠世鉅儀,請將壇址宮殿規制,
興工告成日期,宣付史館。」詔從之。九年三月,始親蠶如儀。

    尋定後不親蒞,遣妃代行。行禮階下,升降自東階。不飲福、受胙,不陪祀。十四
年,禮部請遣妃代祀。時皇貴妃未正位中宮,帝諭曰:「妃所代,代後也。位未正,何
代為?」因命內府大臣行禮。洎皇後冊立,始親饗。嗣後或躬親,或官攝,或妃代,並
取旨行。

    其行省所祭,惟乾隆五十九年,定浙江軒轅黃帝廟蠶神暨杭、嘉、湖屬蠶神祠,歲
祭列入祀典,祭器視先農。

    地祇順治初,定岳、鎮、海、瀆既配饗方澤,復建地祇壇,位天壇西,兼祀天下名
山、大川。三年,定北鎮、北海合遣一人,東嶽、東鎮、東海一人,西嶽、西鎮、江瀆
一人,中岳、淮瀆、濟瀆一人,北嶽、中鎮、西海、河瀆一人,南鎮、南海一人,南岳
專遣一人,將行,先遣官致齋一日,二跪六拜,行三獻禮。

    八年,封興京永陵山曰啟運,東京陵山曰積慶,福陵山曰天柱,昭陵山曰隆業,並
列祀地壇。十六年,徙東京陵祔興京,罷積慶山祀。明年,用禮臣言,改祀北嶽於渾源。
康熙二年,賜號鳳台山曰昌瑞,並祀之。六年,遣祭如初制。惟南鎮、南海各分遣一人。
十六年,詔封長白山神秩祀如五岳。自是歲時望祭無闕。

    二十四年,東巡祀泰岳,祝版不書御名。先一日致齋。太常□祝版、香、帛、爵,
有司備祭品牲薦。屆日衣龍袞,出行宮。樂備不作。至廟內降輿。入中門,俟幄次,出
盥畢,詣殿中拜位,二跪六拜。奠、獻如常儀。不飲福、受胙。明年,復改祀北嶽、混
同江。逾二年,始望祭。

    三十五年正月,為元元祈福,始遣大臣分行祭告,凡岳五:曰東嶽泰山、南岳衡山、
中岳嵩山、西嶽華山,北嶽恆山。鎮五:曰東鎮沂山、南鎮會稽山、中鎮霍山、西鎮吳
山、北鎮醫巫閭山。海四:曰東海、南海、西海、北海。瀆四:曰江瀆、淮瀆、濟瀆、
河瀆。又兀喇長白山。翕河喬岳自此始。明年,朔漠平,遣祭岳、鎮、海、瀆如故。雍
正二年,賜號江瀆曰涵和,河瀆曰潤毓,淮瀆曰通佑,濟瀆曰永惠。並賜東海為顯仁,
南為昭明,西為正恆,北為崇禮。乾隆二年,封泰寧山曰永寧,附祀地壇如故事。

    越十年,以來歲奉太后秩岱宗,敕群臣議禮。奏言:「古者因名山以升中,有燔柴
禮。聖祖因儀文度數,書缺有閒,議封禪者多不經。定以祀五岳禮致祭,允宜遵行。」
明年蒞泰安,前一日,詣岳廟三上香,一跪三拜。翼日祭,如聖祖祀岳儀。又明年,巡
省中州,祀中岳,如初。十六年,巡江、浙,遣祭江、淮、河神。自是南巡凡六,皆躬
祭。十九年,巡吉林,望祭北鎮,長白山亦如之。

    二十六年,用禮臣議,改岳、鎮、海、瀆遣官六人,長白山、北海、北鎮一人,西
岳、西鎮、江瀆一人,東嶽、東鎮、東海、南鎮一人,中南二岳、濟淮二瀆一人,北嶽、
中鎮、西海、河瀆一人,南海一人。當是時,海神廟饗,所在多有,惟北海尚闕。四十
三年,始建山海關北海神廟。凡祈禱地壇行禮,位北階下,三跪九拜,用瘞。光緒初元,
加太白山神曰保民,醫巫閭山神曰靈應。二十七年,兩宮幸西安,遣官祭所過山川,並
告祭華、嵩二岳,如禮。

    其他山川之祀,自聖祖北征朔漠,駐蹕噶爾圖,命大學士祭山川,出卡倫,命官祭
域外山川。自是浙江、大沽、大通海神皆建廟修祀。雍正間,建湘江神、武昌江神廟,
並賜號廣東海陽山神曰安流襄績。高宗纘業,定星宿海、西域山川、伊犁阿布拉山諸神
祀。又以松花江導源長白,依望祭北海制行。大軍西征,祭阿勒台、珠爾庫、博克達、
阿拉克四山。復賜太白山、洞庭山、庫倫汗山、金山諸神號。川、陝平,建終南山神廟。
木蘭秋獮,議定興安大嶺山祀典,常祭用少牢,告祭太牢,歲仲春望祭行禮,如祀五鎮
儀。帛、尊、羊、豕各一,簠、簋各二,爵三,籩、豆各十。秋獮,王大臣致祭,登一,
鉶二,餘同春祭。別建廟以祀,錫號協義昭靈。又封江西廬岳神曰溥福廣濟。自仁宗迄
德宗,封江南、湖北、山東、台灣、安東、江神、漢神、海神,黃陂木蘭山、西藏瓦合
山、四川瓘眉山神,皆以時肇封或崇祀。綜稽一代祀典,河神別見河渠篇,其餘名山大
川錫號尚多,不悉舉雲。

    直省神祇順治初,令各府、川、縣建壇,歲春秋仲月,有司致祭。雍正三年,定製,
有司齋二日,朝服蒞事,儀視社稷壇。乾隆八年,頒各省祀神祇祝文。二十二年,定各
府、州、縣祭境內山川,以春秋仲月戊日。其風、雷諸神,特錫封廟號以祀。自世宗至
德宗末,代有增錫。凡列祀典者,有司隨時致虔,用羊一、豬一、果五盤、帛一、尊一、
爵三,讀祝叩拜如故事。
 
    ------------------
  國學網站推出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