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第六 禮儀六

    梁制,乘輿郊天、祀地、禮明堂、祠宗廟、元會臨軒,則黑介幘,通天冠平冕,俗
所謂平天冠者也。其制,玄表,硃綠裡,廣七寸,長尺二寸,加於通天冠上。前垂四寸,
後垂三寸,前圓而後方。垂白玉珠,十有二旒,其長齊肩。以組為纓,各如其綬色,傍
垂黈纊,珫珠以玉瑱。其衣,皁上絳下,前三幅,後四幅。衣畫而裳繡。衣則日、月、
星辰、山、龍、華蟲、火、宗彝,畫以為繢。裳則藻、粉、米、黼黻,以為繡。凡十二
章。素帶,廣四寸,硃裡,以硃繡裨飾其側。中衣以絳緣領袖。赤皮為□,蓋古之「X
也。絳胯襪,赤舄。佩白玉,垂硃黃大綬,黃赤縹紺四采,革帶,帶劍,緄帶以組為之,
如綬色。黃金辟邪首為帶鐍,而飾以白玉珠。又有通天冠,高九寸,前加金博山、述,
黑介幘,絳紗袍,皁緣中衣,黑舄,是為朝服。元正賀畢,還儲更衣,出所服也。其釋
奠先聖,則皁紗袍,絳緣中衣,絳胯襪,黑舄。臨軒亦服袞冕,未加元服,則空頂介幘。
拜陵則箋布單衣,介幘。又有五梁進賢冠、遠遊、平上幘武冠。單衣,黑介幘,宴會則
服之。

    單衣、白帢,以代古之疑衰、皮弁為吊服,為群臣舉哀臨喪則服之。

    天監三年,何佟之議:「公卿以下祭服,裡有中衣,即今之中單也。案後漢《輿服
志》明帝永平二年,初詔有司采《周官》、《禮記》、《尚書》,乘輿服,從歐陽說;
公卿以下服,從大小夏侯說。祭服,絳緣領袖為中衣,絳胯襪,示其赤心奉神。今中衣
絳緣,足有所明,無俟於胯。既非聖法,謂不可施。」遂依議除之。

    四年,有司言:平天冠等一百五條,自齊以來,隨故而毀,未詳所送。何佟之議:
「《禮》『祭服敝則焚之』。」於是並燒除之,其珠玉以付中署。

    七年,周捨議:「詔旨以王者袞服,宜畫鳳皇,以示差降。按《禮》:『有虞氏皇
而祭,深衣而養老。』鄭玄所言皇,則是畫鳳皇羽也。又按《禮》所稱雜服,皆以衣定
名,猶如袞冕,則是袞衣而冕。明有虞言皇者,是衣名,非冕,明矣。畫鳳之旨,事實
灼然。」制:「可。」又王僧崇雲:「今祭服,三公衣身畫獸,其腰及袖,又有青獸,
形與獸同,義應是蜼,即宗彝也。兩袖各有禽鳥,形類鸞鳳,似是華蟲。今畫宗彝,即
是周禮。但鄭玄雲:『蜼,□禺屬,昂鼻長尾。』是獸之輕小者,謂宜不得同獸。尋冕
服無鳳,應改為雉。又裳有圓花,於禮無礙,疑是畫師加葩L耳。藻米黼黻,並乖古制,
今請改正,並去圓花。」帝曰:「古文日月星辰,此以一辰攝三物也。山龍華蟲,又以
一山攝三物也。藻火粉米,又以一藻攝三物也。是為九章。今袞服畫龍,則宜應畫鳳明
矣。孔安國雲:『華者,花也。』則為花非疑。若一向畫雉,差降之文,復將安寄?鄭
義是所未允。」又帝曰:「《禮》:『王者祀昊天上帝,則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
又雲:『莞席之安,而蒲越稿秸之用。』斯皆至敬無文,貴誠重質。今郊用陶匏,與古
不異,而大裘蒲秸,獨不復存,其於質敬,恐有未盡。且一獻為質,其劍佩之飾及公卿
所著冕服,可共詳定。」五經博士陸瑋等並雲:「祭天猶存掃地之質,而服章獨取黼黻
為文,於義不可。今南郊神座,皆用嵒席,此獨莞類,未盡質素之理。宜以稿秸為下藉,
蒲越為上席。又《司服》雲:『王祀昊天,服大裘』,明諸臣禮不得同。自魏以來,皆
用袞服,今請依古,更制大裘。」制:「可。」瑋等又尋大裘之制,唯鄭玄注《司服》
云「大裘,羔裘也」,既無所出,未可為據。案六冕之服,皆玄上纁下。今宜以玄繒為
之。其制式如裘,其裳以纁,皆無文繡。冕則無旒。詔:「可」。

    又乘輿宴會,服單衣,黑介幘。舊三日九日小會,初出乘金輅服之。八年,帝改去
還皆乘輦,服白紗帽。

    九年,司馬筠等參議:「《禮記﹒玉藻》雲:『諸侯玄冕以祭,裨冕以朝。』《雜
記》又雲:『大夫冕而祭於公,弁而祭於己。』今之尚書,上異公侯,下非卿士,止有
朝衣,本無冕服。但既預齋祭,不容同在於朝,宜依太常及博士諸齋官例,著皁衣,絳
巽,中單,竹葉冠。若不親奉,則不須入廟。」帝從之。

    十一年,尚書參議:「按《禮》,跣襪,事由燕坐,履不宜陳尊者之側。今則極敬
之所,莫不皆跣。清廟崇嚴,既絕恆禮,凡有履行者,應皆跣襪。」詔:「可。」

    陳永定元年,武帝即位,徐陵白:「所定乘輿御服,皆采梁之舊制。」又以為「冕
旒,後漢用白玉珠,晉過江,服章多闕,遂用珊瑚雜珠,飾以翡翠」。侍中顧和奏:
「今不能備玉珠,可用白〔。」從之。蕭驕子雲:「白〔,蚌珠是也。」帝曰:「形制
依此。今天下初定,務從節儉。應用繡、織成者,並可彩畫,金色宜塗,珠玉之飾,任
用蚌也。」至天嘉初,悉改易之,定令具依天監舊事,然亦往往改革。今不同者,皆隨
事於注言之;不言者,蓋無所改制雲。

    皇太子,金璽龜鈕,硃綬,三百二十首朝服,遠遊冠,金博山,佩瑜玉翠緌,垂組,
硃衣,絳紗袍,皁緣白紗中衣,白曲領,帶鹿盧劍,火珠首,素革帶,玉鉤燮,獸頭鞶
囊。其大小會、祠廟、朔望、五日還朝,皆朝服,常還上宮則硃服。若釋奠,則遠遊冠,
玄朝服,絳緣中單,絳胯襪,玄舄。講,則著介幘。又有三梁進賢冠。其侍祀則平冕九
旒,袞衣九章,白紗絳緣中單,絳繒□,赤舄,絳靺。若加元服,則中捨執冕從。皇太
子舊有五時朝服,自天監之後則硃服。在上省則烏帽,永福省則白帽雲。

    諸王,金璽龜鈕,纁硃綬,一百六十首朝服,遠遊冠,介幘,硃衣,絳紗袍,皁緣
中衣,素帶,黑舄。佩山玄玉,垂組,大帶,獸頭鞶,腰劍。若加余官,則服其加官之
服。

    開國公,金章龜鈕,玄硃綬,一百四十首朝服,紗硃衣,進賢三梁冠,佩水蒼玉,
獸頭鞶,腰劍。

    開國公、伯,金章龜鈕,青硃綬,一百二十首朝服,紗硃衣,進賢三梁冠,佩水蒼
玉,善頭鞶,腰劍。

    開國子、男,金章龜鈕,青綬,一百首朝服,紗硃衣,進賢三梁冠,佩水蒼玉,獸
頭鞶,腰劍。

    縣、鄉、亭、關內、關中及名號侯,金印龜鈕,紫綬,朝服,進賢二梁冠,獸頭鞶,
腰劍。關內、關中及名號侯則珪鈕。

    關外侯,銀印珪鈕,青綬,朝服,進賢二梁冠,獸頭鞶,腰劍。

    諸王嗣子,金印珪鈕,紫綬,八十首朝服,進賢二梁冠,佩山玄玉,獸頭鞶,腰劍。

    開國公、侯嗣子,銀印珪鈕,青綬,八十首朝服,進賢二梁冠,佩水蒼玉,獸頭鞶,
腰劍。

    太宰、太傅、太保、司徒、司空,金章龜鈕,紫綬八十首朝服,進賢三梁冠,佩山
玄玉,獸頭鞶,腰劍。《陳令》加有相國丞相,服制同。

    大司馬、大將軍、太尉、諸位從公者,金章龜鈕,紫綬,八十首朝服,武冠,佩山
玄玉,獸頭鞶,腰劍。直將軍則不帶劍。

    凡公及位從公、言以將軍及以左右光祿、開府儀同者,各隨本位號。其文則曰「某
位號儀同之章」。五等諸侯,助祭郊廟,皆平冕九旒,青玉為珠,有前無後。各以其綬
色為組纓,旁垂黈纊。衣,玄上纁下,畫山龍已下九章,備五采,大佩,赤舄,絇履。
錄尚書無章綬品秩,悉以余官總司其任,服則余官之服,猶執笏紫荷。其在都坐,則東
面最上。

    尚書令、僕射、尚書,銅印墨綬,朝服,納言幘、進賢冠,佩水蒼玉,尚書則無印
綬腰劍,紫荷,執笏。陳尚書令、僕射,金章龜鈕,紫綬,八十首,獸頭鞶。尚書無印
綬及鞶。余並同梁。

    侍中散騎常侍、通直常侍、員外常侍,朝服,武冠貂蟬,侍中左插,常侍右插。皆
腰劍,佩水蒼玉。其員外常侍不給佩舊至尊朝會登殿,侍中常侍夾御,御下輿,則扶左
右。侍中驂乘,則不帶劍。

    中書監、令、秘書監,銅印墨綬,朝服,進賢兩梁冠,佩水蒼玉,腰劍,獸頭鞶。
陳制,銀章龜鈕,青綬,八十首,獸頭鞶,腰劍。余同梁。

    左、右光祿大夫,皆與加金章紫綬同。其但加金紫者,謂之金紫光祿,但加銀青者,
謂之光祿大夫。《陳令》有特進,進賢二梁冠,朝服,佩水蒼玉,腰劍《梁令》不載。

    光祿、太中、中散大夫,太常、光祿、弘訓太僕、太僕、廷尉、宗正、大鴻臚、大
司農、少府、大匠諸卿,丹陽尹,太子保、傅,大長秋,太子詹事,銀章龜鈕,青綬,
獸頭鞶,朝服,進賢冠二梁,佩水蒼玉。卿大夫助祭,則冠平,冕五旒,黑玉為珠,有
前無後。各以其綬采為組纓,旁垂黈纊。衣,玄上纁下,畫華蟲七章,皆佩五采大佩,
赤舄,絇履。陳宮卿改雲慈訓,余皆同梁。又有太舟卿,服章同。

    驃騎、車騎、衛將軍、中軍、冠軍、輔國將軍、四方中郎將,金章紫綬,中郎將則
青綬。朝服,武冠,佩水蒼玉。《陳令》:鎮、衛、驃騎、車騎、中軍、中衛、中撫軍、
中權、四征、四鎮、四安、四翊、四平將軍,金章獸鈕。其冠軍、四方中郎將,金章豹
鈕,並紫綬,八十首,獸頭鞶,朝服,武冠,佩水蒼玉。自中軍已下諸將軍及冠軍、四
方中郎將,並官不給佩。

    領、護軍,中領、護軍,五營校尉,銀印青綬,朝服,武冠,佩水蒼玉,獸頭鞶。
其屯騎,夾御日,假給佩,余校不給。《陳令》:領、護,金章龜鈕,紫綬,八十首。
中領、護,銀章龜鈕,青綬,八十首。其五營校尉,銀印珪鈕,青綬,八十首。官不給
佩。余並同梁。

    弘訓衛尉,衛尉,陳宮卿雲慈訓,服同諸卿,但武冠。司隸校尉,陳無官服左右衛、
驍騎、游擊、前、左、右、後軍將軍,龍驤、寧朔、建威、振威、奮威、揚威、廣威、
武威、建武、振武、奮武、揚武、廣武等將軍,積弩、積射、強弩將軍,監軍,銀章青
綬,朝服,武冠,佩水蒼玉,獸頭珪。驍、游已下,並不給佩。驍、游夾侍日,假給。
《陳令》:左、右衛,銀章龜鈕,不給劍。左右驍騎、游擊、雲騎、游騎、前、左、右、
後軍將軍,左右中郎將,銀印珪鈕。余服飾同梁,亦官不給佩。其驍、游、雲騎,夾御
日,假給。其積弩、積射、強弩,銅印環鈕,墨綬,帶劍。余服同梁。又有忠武、軍師、
武臣、爪牙、龍騎、雲麾、鎮兵、翊帥、宣惠、宣毅、智威、仁威、勇威、信威、嚴威、
智武、仁武、勇武、信武、嚴武,金章豹鈕,紫綬,八十首。官不給。輕車、鎮朔、武
旅、貞毅、明威、寧遠、安遠、征遠、振遠、宣遠等將軍,金章貔鈕,紫綬,並獸頭鞶,
朝服,武冠,佩水蒼玉。

    國子祭酒,皁朝服,進賢二梁冠,佩水蒼玉。

    御史中丞、都水使者,銀印,墨綬,朝服,進賢二梁冠,獸頭鞶,腰劍,佩水蒼玉。
陳中丞,銀章龜鈕,青綬,八十首,二梁冠。余同梁。其都水,陳、梁改為太舟卿,服
在諸卿中見。

    謁者僕射,銅印環鈕,墨綬,八十首。朝服,高山冠,獸頭鞶,佩水蒼玉,腰劍。

    諸軍司,銀章龜鈕,青綬,朝服,武冠,獸頭鞶。

    給事中、黃門侍郎、散騎通直員外、散騎侍郎、奉朝請、太子中庶子、庶子、武衛
將軍、武騎常侍,朝服,武冠,腰劍。《陳令》:庶子已上簪筆。其武衛不劍,正直夾
御,白布胯褶。

    中書侍郎,朝服,進賢一梁冠,腰劍。冗從僕射、太子衛率,銅印,墨綬,獸頭鞶,
朝服,武冠。陳衛率,銀章龜鈕,青綬,不劍。冗從,銅印環鈕,墨綬,腰劍。余並同
梁。

    武賁中郎將、羽林監,銅印環鈕,墨綬,朝服,武冠,獸頭鞶,腰劍。其在陛牙及
備鹵簿,著毼尾,絳紗縠單衣。

    護匈奴中郎將,護羌、戎、夷、蠻、越、烏丸、西域校尉,銀印珪鈕,青綬,朝服,
武冠,獸頭鞶。《陳令》無此官。其庶子,鎮蠻、寧蠻、平戎、西戎校尉,平越中郎將,
服章同。

    安夷、撫夷護軍,州郡國都尉,奉車、駙馬、騎都尉,諸護軍,銀印珪鈕,青綬,
獸頭鞶,朝服,武冠。陳安遠、鎮蠻護軍,州、郡、國都尉,奉車、駙馬、騎都尉,諸
護軍,服章同。無餘文。

    州刺史,銅印,墨綬,獸頭鞶,腰劍,絳朝服,進賢二梁冠。陳銅章龜鈕,青綬。
余同梁。

    郡國太守、相、內史,銀章龜鈕,青綬,獸頭鞶,單衣,介幘。加中二千石,依卿
尹冠服劍佩。

    尚書左、右丞,秘書丞,銅印環鈕,黃綬,獸爪鞶,朝服,進賢一梁冠。

    尚書,秘書著作郎,太子中捨人、洗馬、捨人,朝服,進賢一梁冠,腰劍。

    諸王友、文學,硃服,進賢一梁冠。《陳令》,諸王師服同。

    治書侍御史、侍御史,朝服,腰劍,法冠。治書侍御史,則有銅印環鈕,墨綬。陳
又有殿中、蘭台侍御史,朝服,法冠,腰劍,簪筆。

    諸博士,給皁朝服,進賢兩梁冠,佩水蒼玉。

    太學博士,正限八人,著佩,限外六人不給。

    廷尉律博士,無佩。並簪筆。

    國子助教,皁朝服,進賢一梁冠,簪筆。

    公府長史,獸頭鞶。諸卿尹丞,黃綬,獸爪鞶,簪筆。

    諸縣署令、秩千石者,獸爪鞶,銅印環鈕,墨綬,朝服,進賢兩梁冠。長史硃服,
諸卿尹丞、建康令,玄服。

    公府掾屬、主簿、祭酒,硃服,進賢一梁冠。公府令史亦同。

    領、護軍長史,硃服,獸頭鞶。諸軍長史,單衣,介幘,獸頭鞶。

    諸卿部丞、獄丞,並皁朝服,一梁冠,黃綬,獸爪鞶,簪筆。

    太子保、傅、詹事丞,早朝服,一梁冠,簪筆,獸爪鞶,黃綬。

    郡國相、內史丞、長史,單衣,介幘。長史,獸頭鞶,其丞,黃綬,獸爪鞶。

    諸縣署令、長、相,單衣,介幘,獸頭鞶,銅印環鈕,墨綬,朝服,進賢一梁冠。
諸署令,硃衣,武冠。州都大中正、郡中正,單衣,介幘。

    太子門大夫,獸頭鞶,陵令、長,獸爪鞶,銅印環鈕,墨綬,朝服,進賢一梁冠。
令、長硃服,率更、家令、僕,朝服,兩梁冠,獸頭鞶,腰劍。

    黃門諸署令、僕、長丞,硃服,進賢一梁冠,銅印環鈕,墨綬。丞,黃綬。黃門冗
從僕射監、太子寺人監,銅印環鈕,墨綬,朝服,武冠,獸頭般。

    公府司馬,領、護軍司馬,諸軍司馬,護匈奴中郎將,護羌、戎、夷、蠻、越、烏
丸、戊己校尉長史、司馬,銅印環鈕,墨綬,獸頭鞶,朝服,武冠。諸軍司馬,單衣,
平巾幘。長史,介幘。《陳令》:公府司馬,領、護軍司馬,諸軍司馬,鎮安蠻安遠護
軍,蠻、戎、越校尉中郎將長史、司馬,其服章與梁官同。

    公府從事中郎,硃服,進賢一梁冠。諸將軍開府功曹、主簿,單衣,介幘,革帶。
廷尉,建康正、監平,銅印環鈕,墨綬,皁零辟,朝服,法冠,獸爪鞶。

    左、右衛司馬,銅印環鈕,墨綬,單衣,帶,平巾幘,獸頭鞶。

    諸府參軍,單衣,平巾幘。

    諸州別駕、治中、從事、主簿、西曹從事,玄朝服,進賢一梁冠,簪筆。常公事,
單衣,介幘,硃衣。

    直閣將軍,硃服,武冠,銅印珪鈕,青綬,獸頭鞶。

    直閣將軍、諸殿主帥,硃服,武冠。正直絳衫,從則衣雨襠衫。

    諸開國郎中令、大農、公、傅中尉,銅印環鈕,青綬,朝服,進賢兩梁冠,中尉武
冠,皆獸頭鞶。

    諸開國三將軍,銅印環鈕,青綬,朝服,武冠。限外者不給印。陳制:墨綬,余並
同梁。

    開國掌書中尉、司馬,陵廟食官,廄牧長,典醫典府丞,銅印。

    常侍、侍郎、世子、庶子、謁者、中大夫、捨人,不給印。典書、典祠、學官令,
典膳丞、長,銅印。限外者不給印。

    左右常侍、侍郎,典衛中尉司馬,朝服,武冠。典書、典祠、學官令,朝服,進賢
一梁冠。余悉硃服,一梁冠。常侍、侍郎、典書、典祠、學官令,簪筆,腰劍。

    太子衛率、率更、家令丞,銅印環鈕,黃綬,皁朝服,進賢一梁冠,獸爪鞶。

    太子常從武賁督,銅印環鈕,墨綬,朝服,武冠,獸爪鞶。

    殿中將軍、員外將軍,硃服,武冠。

    州郡國都尉司馬,銅印環鈕,墨綬,硃服,武冠,獸頭鞶。

    諸謁者,朝服,高山冠。

    中書通事捨人門下令史、主書典書令史、門下朝廷局書令史、太子門下通事守捨人、
主書典守捨人、二宮齋內職左右職局齋干已上,硃服,武冠。

    殿中內外局監、太子內外監、殿中守捨人,銅印環鈕,硃服,武冠。

    內外監典事書吏,硃服,進賢一梁冠。內監朝廷人領局典事、外監統軍隊諮詳發遣
局典事,武冠。外監及典事書吏,悉著硃衣,唯正直及齋監並受使,不在例。其東宮內
外監、殿典事書吏,依台格。五校、三將將軍主事,內監主事,外監主事,三校主事,
硃服,武冠。

    尚書都令史,都水參事,門下書令史,集書、中書、尚書、秘書著作掌書主書主圖
主譜典客令史書令史,監、令、僕射省事,蘭台、殿中蘭台、謁、都水令史,公府令史
書令史,太子導客、次客守捨人及諸省典事,硃衣,進賢一梁冠。

    尚書都算、度支算、左右校吏,硃服,進賢一梁冠。

    諸縣署丞、太子諸署丞、王公侯諸署及公主家令丞、僕,銅印環鈕,黃綬,硃服,
進賢一梁冠。太官、太醫丞,武冠。

    諸縣尉,銅印環鈕,單衣,介幘,黃綬,獸爪鞶。節騎郎,硃服,武冠。其在陛列
及備鹵簿者,毼尾,絳紗縠單衣。御節郎、黃鉞郎,朝服,赤介幘,簪筆。典儀、唱警、
唱奏事、持兵、主麾等諸職,公事及備鹵簿,硃服,武冠。

    殿中中郎將、校尉、都尉,銀印珪鈕,青綬,硃服,武冠,獸頭鞶。

    城門侯,銅印環鈕,墨綬,硃服,武冠,獸頭鞶。

    部曲督、司馬吏、部曲將,銅印環鈕,硃服,武冠。司馬吏,假墨綬,獸爪鞶。

    太中、中散、諫議大夫,議郎、中郎、郎中、捨人,硃服,進賢一梁冠。

    諸門郎、僕射、佐吏,東宮門吏,其郎硃服,僕射皁零辟,朝服,進賢冠,吏卻非
冠,佐吏著進賢冠。

    總章協律,銅印環鈕,艾綬,獸爪鞶,硃服,武冠。

    黃門後閣捨人、主書、齋帥、監食、主食、主客、扶侍、鼓吹,硃服,武冠。鼓吹
進賢冠,齋帥墨綬,獸頭鞶。

    殿中司馬,銅印環鈕,墨綬,硃服,武冠,獸頭鞶。

    總章監、鼓吹監,銅印環鈕,艾綬,硃服,武冠。

    諸四品將兵都尉、牙門將、崇毅、材官、折難、輕騎、揚烈、威遠、寧遠、宣威、
光威、驤威、威烈、威虜、平戎、綏遠、綏狄、綏邊、綏戎、獸威、威武、烈武、毅武、
奮武、討寇、討虜、殄難、討難、討夷、厲武、橫野、陵江、鷹揚、執訊、蕩寇、蕩虜、
蕩難、蕩逆、殄虜、掃虜、掃難、掃逆、掃寇、厲鋒、武奮、武牙、廣野,領兵滿五十
人,給銀章,不滿五十,除板而已,不給章,硃服,武冠。以此官為刺史、太守,皆青
綬。此條已下,皆陳制,與梁不同。

    典儀但帥、典儀正帥,硃衣,武冠。其本資有殿但、正帥,得帶艾綬,獸頭鞶。殿
但帥、正帥,艾綬,獸頭鞶,硃服,武冠。殿帥、羽儀帥、員外帥,硃衣,武冠。

    威雄、猛、烈、振、信、勝、略、風、力、光等十威將軍,武猛、略、勝、力、毅、
健、烈、威、銳、勇等十武將軍,並銀章熊鈕,青綬,獸頭鞶,武冠,朝服。

    猛毅、烈、威、銳、震、進、智、武、勝、駿等十猛將軍,銀章羆鈕,青綬,獸頭
鞶,武冠,朝服。

    壯武、勇、烈、猛、銳、威、毅、志、意、力等十壯將軍,驍雄、桀、猛、烈、武、
勇、銳、名、勝、迅等十驍將軍,雄猛、威、明、烈、信、武、勇、毅、壯、健等十雄
將軍,並銀章羔鈕,青綬,獸頭鞶,武冠,朝服。

    忠勇、烈、猛、銳、壯、毅、捍、信、義、勝等十忠將軍,明智、略、遠、勇、烈、
威、勝、進、銳、毅等十明將軍,光烈、明、英、遠、勝、銳、命、勇、武、野等十光
將軍,飆勇、猛、烈、銳、奇、決、起、略、勝、出等十飆將軍,並銀章鹿鈕,青綬,
獸頭鞶,武冠,朝服。

    龍驤、武視、雲旗、風烈、電威、雷音、馳、銳、進銳、羽騎、突騎、折沖、冠武、
和戎、安壘、起猛、英果、掃虜、掃狄、武銳、摧鋒、開遠、略遠、貞威、決勝、清野、
堅銳、輕銳、拔山、雲勇、振旅等三十號將軍,銀印菟鈕,青綬,獸頭鞶,朝服,武冠。

    超武、鐵騎、樓船、宣猛、樹功、克狄、平虜、稜威、戎昭、威戎、伏波、雄戟、
長劍、沖冠、雕騎、佽飛、勇騎、破敵、克敵、威虜、前鋒、武毅、開邊、招遠、全威、
破陣、蕩寇、殄虜、橫野、馳射等三十號將軍,銅印環鈕,墨綬,獸頭鞶,朝服,武冠。
並左十二件將軍,除並假給章印綬,板則止硃服、武冠而已。其勳選除,亦給章印。

    建威、牙門、期門已下諸將軍,並銅印環鈕,墨綬,獸頭鞶,硃服,武冠。板則無
印綬,止冠服而已。其在將官,以功次轉進,應署建威已下諸號,不限板除,悉給印綬。
若武官署位轉進,登上條九品馳射已上諸戎號,亦不限板除,悉給印綬。

    千人督、校督司馬,武賁督、牙門將、騎督督、守將兵都尉、太子常從督別部司馬、
假司馬,假銅印環鈕,硃服,武冠,墨綬,獸頭鞶。

    武猛中郎將、校尉、都尉,銅印環鈕,硃服,武冠。其以此官為千人司馬、道賁督
已上及司馬,皆假墨綬,獸頭鞶。已上陳制,梁所無及不同者。

    陛長、甲僕射、主事吏將騎、廷上五牛旗假吏武賁,在陛列及備鹵簿,服錦文衣,
武冠,毼尾。陛長者,假銅印環鈕,墨綬,獸頭鞶。

    假旄頭羽林,在陛列及備鹵簿,服絳單衣,上著韋畫腰襦,假旄頭。輿輦、跡禽、
前驅、由基強弩司馬,給絳科單衣,武冠。其本位佩武猛都尉已上印者,假墨綬,別部
司馬已下假墨綬,並獸頭鞶。

    殿中冗從武賁、殿中武賁、持鈒戟冗從武賁,假青綬,絳科單衣,武冠。《陳令》:
絳科單衣,其本位職佩武猛、都尉等印,假鞶綬,依前條。

    持椎斧武騎武賁、五騎傳詔武賁、殿中羽林、太官尚食武賁、稱飯宰人、諸宮尚食
武賁,假墨綬,給絳□,武冠。其佩武猛、都尉等位印,皆依上條假鞶綬之例。

    其在陛列及備鹵簿,五騎武賁,服錦文衣,毼尾。宰人服離支衣。領軍捉刃人,烏
總帽,胯褶,皮帶。

    絓是羽葆毦鼓吹,悉改著進賢冠,外給系毦。鼓吹著武冠。諸官鼓吹,尚書廊下都
坐門下使守藏守閣、殿中威儀騶,武賁常直殿門雲龍門者、門下左右部武賁羽林騶,給
傳事者諸導騶門下中書守閣、尚書門下武賁羽林騶,蘭台五曹節藏僕射廊下守閣、威儀
發符騶,都水使者廊下守給騶,謁者威儀騶,諸宮謁者騶,絳曈,武冠,衣服如舊。大
誰、天門士,皁科單衣,樊噲冠。衛士,涅布曈,卻敵冠。

    諸將軍、使持節、都督執節史,硃衣,進賢一梁冠。自此條已下皆陳制,梁所無。

    持節節史,單衣,介幘。其纂戎戒嚴時,同使持節。制假節節史,單衣,介幘。凡
節趺,以石為之。持節皆刻為鞶螭形,假節及給蠻夷節,皆刻為狗頭趺。

    諸王典簽帥,單衣,平巾幘。典簽書吏,胯褶,平巾幘。

    諸王書佐,單衣,介幘。

    公府書佐,硃衣,進賢冠。

    諸王國捨人、司理、謁者、閤下令史、中衛都尉,硃衣,進賢一梁冠。司理假銅印,
謁者高山冠,令史已下武冠。

    太子太傅五官功曹、主簿,皁朝服,進賢一梁冠。

    太子二傅門下主記、錄事、功曹書佐,門下書佐,記室帳下督、都督省事,法曹書
佐,太傅外都督,皁衣,進賢一梁冠。

    太子妃家令,絳朝服,進賢一梁冠。

    太子三校、二將,積弩、殿中將軍,衣服皆與上宮官同。

    太子正員司馬督、題閣監,銅印墨綬三校內主事、主章、扶侍,守捨人,衣帶仗局、
服飾衣局、珍寶朝廷主衣統,奏事幹,內局內干,硃衣,武冠。

    諸公府御屬及省事,錄尚書省事,太子門下及內外監丞、典事、導客、算書吏,次
功、典書函、典書、典經、五經典書諸守宮捨人,市買清慎食官督,內直兵吏,宣華、
崇賢二門捨人,諸門吏,硃衣,進賢一梁冠。

    太子妃傳令,硃衣,武冠,執刀,烏信幡。

    太子二傅騎吏,玄衣,赤幘,武冠,常行則胯褶。執儀、齋帥、殿帥、典儀帥、傳
令、執刀戟、主蓋扇麾傘、殿上持兵、車郎、扶車、註疏、萌床、齋閣食司馬、唱導飯、
主食、殿前帥、殿前威儀、武賁威儀、散給使、閣將、鼓吹士帥副,武冠,═。案軛、
小輿、持車、軺車給使,平巾幘,黃布胯褶,赤罽帶。

    太子諸門將,涅布曈,樊噲冠。

    太子鹵簿戟吏,赤幘,武冠,絳□。廉帥、整陣、禁防,平巾幘,白布胯褶。銚角
五音帥、長麾,青布胯褶,岑帽,絳絞帶。都伯,平巾幘,黃布胯褶。

    文官曹干,白紗單衣、介幘。尚書二台曹干亦同。

    武官問訊、將士給使,平巾幘,白布胯褶。

    通天冠,高九寸,正豎頂,少斜卻,乃直下,鐵為卷梁,前有展筒,冠前加金博山、
述。乘輿所常服。

    遠遊冠,制似通天,而前無山、述,有展筒,橫於冠前。皇太子及王者後、諸王服
之。諸王加官者,自服其官之冠服,唯太子及王者後常冠焉。太子則以翠羽為緌,綴以
白珠。其余但青絲而已。

    進賢冠,古緇布冠遺象也,斯蓋文儒者之服。前高七寸,後高三寸,長八寸。有五
梁、三梁、二梁、一梁之別。五梁唯天子所服,其三梁已下,為臣高卑之別雲。

    武冠,一名武弁,一名大冠,一名繁冠,一名建冠,今人名曰籠冠,即古惠文冠也。
天子元服,亦先加大冠。今左右侍臣及諸將軍武官通服之。侍中常侍,則加金璫附蟬焉,
插以貂尾,黃金為飾雲。

    高山冠,一名側注,高九寸,鐵為卷梁。制似通天,頂直豎,不斜,無山述展筒。
高山者,取其矜莊賓遠,中外謁者僕射服之。

    法冠,一名柱後,或謂之獬豸冠,高五寸,以縰為展筒,鐵為柱卷,取其不曲撓也。
侍御史、廷尉正監平,凡執法官皆服之。

    鶡冠,猶大冠也,加雙鶡尾,豎插兩邊,故以名焉。武賁中郎將、羽林監、節騎郎,
在陛列及鹵簿者服之。

    長冠,一名齋冠。高七寸,廣三寸,漆「O為之。制如版,以竹為裡。漢高祖微時,
以竹皮為此冠,所謂劉氏冠。後除竹,用漆「O焉。司馬彪曰:「長冠,楚制也。人間
或謂之鵲尾冠,非也。」後代以為祭服,尊敬之也。至天監三年,祠部郎沈宏議:「案
竹葉冠,是高祖為亭長時所服,安可綿代為祭服哉?《禮》:『士弁祭於公。』請令太
常丞、博士奉齋之服,宜改用爵弁。」明山賓同宏議。司馬褧雲:「若必遵三王,則懼
所改非一。長冠謂宜仍舊。案今之宗丞博士之服,未有可非。」帝竟不改。

    建華冠,以鐵為柱卷,貫大銅珠九枚。祀天地、五郊、明堂,舞人服之。

    樊噲冠,廣九寸,高七寸,前後出各四寸,制似平冕。凡殿門司馬衛士服之。

    卻敵冠,高四寸,通長四寸,後高三寸,制似進賢冠。凡宮殿門衛士服之。

    卻非冠,高五寸,制似長冠。宮殿門吏僕射冠之。

    幘,尊卑貴賤皆服之。文者長耳,謂之介幘;武者短耳,謂之平上幘。各稱其冠而
制之。尚書令、僕射、尚書幘,收方三寸,名曰納言。未冠童子幘,無屋,施假髻者,
示未成人也。

    幍,《傅子》雲:「先未有歧,荀文若巾觸樹成歧,時人慕之,因而弗改。」今通
為慶吊之服。白紗為之,或單或裌。初婚冠送餞亦服之。

    巾,國子生服,白紗為之。晉太元中,國子生見祭酒博士,單衣,角巾,執經一卷,
以代手版。宋末,闕其制。齊立學,太尉王儉更造。今形如之。

    帽,自天子下及士人,通冠之。以白紗者,名高頂帽。皇太子在上省則烏紗,在永
福省則白紗。又有繒皁雜紗為之,高屋下裙,蓋無定准。

    胯褶,近代服以從戎。今纂嚴,則文武百官鹹服之。車駕親戎,則縛胯,不舒散也。
中官紫褶,外官絳褶,腰皮帶,以代鞶革。

    笏,中世以來,唯八座尚書執笏。笏者白筆綴其頭,以紫囊裹之。其余公卿,但執
手版。荷紫者,以紫生為裌囊,綴之服外,加於左肩。周遷雲:「昔周公負成王,制此
衣,至今以為朝服。」蕭驕子雲:「名契囊。」案《趙充國傳》雲:「張子孺持囊簪筆,
事孝武帝。」張晏雲:「囊,契囊也。近臣負囊簪筆,從備顧問,有所記也。」

    入殿門,有籠冠者著之,有纓則下之。緣廂行,得提衣。省閣內得著履、烏紗帽。
入齋閣及橫度殿庭,不得人提衣及捉服飾。入閣則執手板,自摳衣。幾席不得入齋正閣。
介幘不得上正殿及東西堂。儀仗傘扇,有幰牽車,不得入台門。台官問訊皇太子,亦皆
硃服,著襪;謁諸王,單衣,幘;庶姓,單衣,帢。詣三公,必衣帢。至黃閣,下履,
過閣還,著履。

    古者君臣佩玉,尊卑有序,綬者,所以貫佩相承受也。又上下施「X,如蔽膝,貴
賤亦各有殊。五霸之後,戰兵不息,佩非兵器,「X非戰儀,於是解去佩「X,留其系
禭而已。「X佩既廢,秦乃以采組連結於禭,轉相結受,又謂之綬。漢承用之。至明帝
始複製佩,而漢末又亡絕。魏侍中王粲識其形,乃復造焉。今之佩,粲所制也。

    皇後謁廟,服□衣屬大衣,蓋嫁服也,謂之褘衣,皁上皁下。親蠶則青上縹下。皆
深衣制,隱領袖,緣以條。首飾則假髻、步搖,俗謂之珠松是也。簪珥步搖,以黃金為
山題,貫白珠,為桂枝相繆。八爵九華,熊、獸、赤羆、天鹿、辟邪、南山豐大特六獸。
諸爵獸皆以翡翠為華。綬佩同乘輿。

    貴妃、貴嬪、貴姬,是為三夫人,金章龜紐,紫綬,八十首佩於闐玉,獸頭鞶。

    淑嬡、淑儀、淑容、昭華、昭儀、昭容、修華、修儀,修容,是為九嬪,金章龜鈕,
青綬,八十首獸頭鞶,佩采□玉。

    婕妤、容華、充華、承徽、列榮五職,亞九嬪,銀印珪鈕,艾綬,獸頭鞶。

    美人、才人、良人三職,散位,銅印環鈕,墨綬,獸頭鞶。

    皇太子妃,金璽龜鈕,纁硃綬,一百六十首佩瑜玉,獸頭鞶。

    良娣,銀印珪鈕,佩采□玉,青綬,八十首獸爪鞶。

    保林,銀印珪鈕,佩水蒼玉,青綬,八十首獸爪鞶。

    諸王太妃、妃、諸長公主、公主、封君,金印龜鈕,紫綬,八十首佩山玄玉,獸頭
鞶。

    開國公、侯太夫人,銀印珪鈕,青綬,八十首佩水蒼玉,獸頭鞶。

    公主、三夫人,大手髻,七鈿蔽髻。九嬪及公夫人,五鈿;世婦,三鈿。其長公主
得有步搖。公主、封君已上,皆帶綬。以彩組為緄帶,各以其綬色。金辟邪,首為帶玦。

    公、特進、列侯、卿、校、中二千石夫人,紺繒幗,黃金龍首銜白珠,魚須擿,長
一尺,為簪珥。入廟佐祭者,皁絹上下,助蠶者,縹絹上下,皆深衣制,緣自二千石夫
人已上至皇後,皆以蠶衣為朝服。

    自晉左遷,中原禮儀多缺。後魏天興六年,詔有司始制冠冕,各依品秩,以示等差,
然未能皆得舊制。至太和中,方考故實,正定前謬,更造衣冠,尚不能周洽。及至熙平
二年,太傅、清河王懌、黃門侍郎韋廷祥等,奏定五時朝服,准漢故事,五郊衣幘,各
如方色焉。及後齊因之。河清中,改易舊物,著令定製雲。

    乘輿,平冕,黑介幘,垂白珠十二旒,飾以五采玉,以組為纓,色如其綬,黈纊,
玉笄。白玉璽,黃赤綬,五采,黃赤縹綠紺,純黃質,長二丈九尺,五百首,廣一尺二
寸。小綬長三尺二寸,與綬同采,而首半之。袞服,皁衣,絳裳,裳前三幅,後四幅,
織成為之,十二章,緣絳中單,織成緄帶,硃紱,佩白玉,帶鹿盧劍,絳胯襪,赤舄。
未加元服,則空頂介幘。又有通天金博山冠,則絳紗袍,皁緣中單。其五時服,則五色
介幘,進賢五梁冠,五色紗袍。又有遠遊五梁冠,並不通於下。四時祭廟、圓丘、方澤、
明堂、五郊、封禪、大雩、出宮行事、正旦受朝及臨軒拜王公,皆服袞冕之服。還宮及
齋,則服通天冠。籍田則冠冕,璪十二旒,佩蒼玉,黃綬,青帶,青襪,青舄。拜陵則
黑介幘,白紗單衣。釋奠則服通天金博山冠,玄紗袍。春分朝日,則青紗朝服,青舄,
秋分夕月,則白紗朝服,緗舄,俱冠五梁進賢冠。合朔,服通天金博山冠,絳紗袍。季
秋講武、出征告廟,冠武弁,黃金附蟬,左貂。榪類宜社,武弁,硃衣。纂嚴升殿,服
通天金博山冠,絳紗袍。入溫、涼室,冠武弁,右貂附蟬,絳紗服。征還飲至,服通天
冠。廟中遣上將,則袞冕,還宮則通天金博山冠。賞祖罰社,則武弁,左貂附蟬。元日、
冬至大小會,皆通天金博山冠。四時畋、出宮,服通天冠,並赤舄。明堂則五時俱通天
冠,各以其色服。東、西堂舉哀,服白帢。

    天子六璽:文曰「皇帝行璽」,封常行詔敕則用之。「皇帝之璽」,賜諸王書則用
之。「皇帝信璽」,下銅獸符,發諸州征鎮兵,下竹使符,拜代征召諸州刺史,則用之。
並白玉為之,方一寸二分,螭獸鈕。「天子行璽」,封拜外國則用之。「天子之璽」,
賜諸外國書則用之。「天子信璽」,發兵外國,若征召外國,及有事鬼神,則用之。並
黃金為之,方一寸二分,螭獸鈕。又有傳國璽,白玉為之,方四寸,螭獸鈕,上交五蟠
螭,隱起鳥篆書。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壽昌」,凡八字。在六璽外,唯封禪以封石函。
又有督攝萬機印一鈕,以木為之,長一尺二寸,廣二寸五分。背上為鼻鈕,鈕長九寸,
厚一寸,廣七分。腹下隱起篆書為「督攝萬機」,凡四字。此印常在內,唯以印籍縫。
用則左戶郎中、度支尚書奏取,印訖輸內。

    皇太子平冕,黑介幘,垂白珠九旒,飾以三采玉,以組為纓,色如其綬,金璽,硃
綬,四采,赤黃縹紺。綬硃質,長二丈一尺,三百二十首,廣九寸。小綬長三尺二寸,
與綬同色,而首半之。袞服,同乘輿而九章,絳紱,佩瑜玉,玉具劍、火珠標首,絳胯
襪,赤舄。非謁廟則不服。未加元服,則空頂黑介幘,雙童髻,雙玉導。中捨人執遠遊
冠以從。其遠遊三梁冠,黑介幘,翠緌纓,絳紗袍,皁緣中單,黑舄。大朝所服,亦服
進賢三梁冠,黑介幘,皁朝服,絳緣中單,玄舄。為宮臣舉哀,白帢,單衣,烏皮履。
未加元服,則素服。

    皇太子璽,黃金為之,方一寸,龜鈕,文曰「皇太子璽」。宮中大事用璽,小事用
門下典書坊印。

    諸公卿平冕,黑介幘,青珠為旒,上公九,三公八,諸卿六,以組為纓,色如其綬。
衣皆玄上纁下。三公山龍八章,降皇太子一等,九卿藻火六章,唯郊祀天地宗廟服之。

    遠遊三梁,諸王所服。其未冠,則空頂黑介幘。開國公、侯、伯、子、男及五等散
爵未冠者,通如之。

    進賢冠,文官二品已上,並三梁,四品已上,並兩梁,五品已下,流外九品已上,
皆一梁。致事者,通著委貌冠。主兵官及侍臣,通著武弁。侍臣加貂璫。御史、大理著
法冠。諸謁者、太子中導客舍人,著高山冠。宮門僕射、殿門吏、亭長、太子率更寺、
宮門督、太子內坊察非吏、諸門吏等,皆著卻非冠。羽林、武賁,著鶡冠。錄令已下,
尚書以上,著納言幘。又有赤幘,卑賤者所服。救日蝕,文武官皆免冠,著赤介幘,對
朝服。賤者平巾,赤幘,示威武,以助於陽也。止雨亦服之。請雨則服緗幘,東耕則服
青幘,庖人則服綠幘。

    印綬,二品已上,並金章,紫綬;三品銀章,青綬;三品已上,凡是五省官及中侍
中省,皆為印,不為章。四品得印者,銀印,青綬;五品、六品得印者,銅印,墨綬,
四品已下,凡是開國子、男及五等散品名號侯,皆為銀章,不為印。七品、八品、九品
得印者,銅印,黃綬。金銀章印及銅印,並方一寸,皆龜鈕。東西南北四籓諸國王章,
上籓用中金,中籓用下金,下籓用銀,並方寸,龜鈕。佐官唯公府長史、尚書二丞,給
印綬。六品已下,九品已上,唯當曹為官長者給印。余自非長官,雖位尊,並不給。

    諸王纁硃綬,四采,赤黃縹紺,純硃質,纁文織,長二丈一尺,二百四十首,廣九
寸。開國郡縣公、散郡縣公,玄硃綬,四采,玄赤縹紺,硃質,玄文織,長一丈八尺,
百八十首,廣八寸。開國縣侯伯、散縣侯伯,青硃綬,四采,青赤白縹,硃質,青文織,
長一丈六尺,百四十首,廣七寸。開國縣子男、散縣子男、名號侯、開國鄉男,素硃綬,
三采,青赤白,硃質,白文織,長一丈四尺,百二十首,廣六寸。一品、二品,紫綬,
三采,紫黃赤,純紫質,長一丈八尺,百八十首,廣八寸。三品、四品,青綬,三采,
青白紅,純青質,長一丈六尺,百四十首,廣七寸。五品、六品,墨綬,二采,青紺,
純紺質,長一丈四尺,百首,廣六寸。七品、八品、九品,黃綬,二采,黃白,純黃質,
長一丈二尺,六十首,廣五寸。官品從第二已上,小綬間得施玉環。凡綬,先合單紡為
一絲,絲四為一扶,扶五為一首,首五成一文。采純為質。首多者絲細,首少者絲粗。
官有綬者,則有紛,皆長八尺,廣三寸,各隨綬色。若服朝服則佩綬,服公服則佩紛。
官無綬者,不合佩紛。

    鞶囊,二品已上金縷,三品金銀縷,四品銀縷,五品、六品彩縷,七、八、九品彩
縷,獸爪鞶。官無印綬者,並不合佩鞶囊及爪。

    一品,玉具劍,佩山玄玉。二品,金裝劍,佩水蒼玉。三品及開國子男、五等散品
名號侯雖四、五品,並銀裝劍,佩水蒼玉。侍中已下,通直郎已上,陪位則像劍。帶真
劍者,入宗廟及升殿,若在仗內,皆解劍。一品及散郡公、開國公侯伯,皆雙佩。二品、
三品及開國子男、五等散品名號侯,皆雙佩。綬亦如之。

    百官朝服公服,皆執手板。尚書錄令、僕射、吏部尚書,手板頭復有白筆,以紫皮
裹之,名曰笏。朝服綴紫荷,錄令、左僕射左荷,右僕射、吏部尚書右荷。七品已上文
官朝服,皆簪白筆。正王公侯伯子男、卿尹及武職,並不簪。朝服,冠、幘各一,絳紗
單衣,白紗中單,皁領袖,皁巽,革帶,曲領,方心,蔽膝,白筆、舄、襪,兩綬,劍
佩,簪導,鉤灊,為具服。七品已上服也。公服,冠、幘,紗單衣,深衣,革帶,假帶,
履襪,鉤灊,謂之從省服。八品已下,流外四品已上服也。

    流外五品已下,九品已上,皆著□衣為公服。

    皇後璽、綬、佩同乘輿,假髻,步搖,十二鈿,八雀九華。助祭朝會以褘衣,祠郊
禖以褕狄,小宴以闕狄,親蠶以鞠衣,禮見皇帝以展衣,宴居以褖衣。六服俱有蔽膝、
織成緄帶。皇太后、皇後璽,並以白玉為之,方一寸二分,螭獸鈕,文各如其號。璽不
行用,有令,則太后以宮名衛尉印,皇後則以長秋印。

    內外命婦從五品已上,蔽髻,唯以鈿數花釵多少為品秩。二品已上金玉飾,三品已
下金飾。內命婦、左右昭儀、三夫人視一品,假髻,九鈿,金章,紫綬,服褕翟,雙佩
山玄玉。九嬪視三品,五鈿蔽髻,銀章,青綬,服鞠衣,佩水蒼玉。世婦視四品,三鈿,
銀印,青綬,服展衣,無佩。八十一御女視五品,一鈿,銅印,墨綬,服褖衣。又有宮
人女官服制,第二品七鈿蔽髻,服闕翟;三品五鈿,鞠衣;四品三鈿,展衣;五品一鈿,
褖衣;六品褖衣;七品青紗公服。俱大首髻。八品、九品,俱青紗公服,偏髾髻。

    皇太子妃璽、綬、佩同皇太子,假髻,步搖,九鈿,服褕翟。從蠶則青紗公服。

    皇太子妃璽,以黃金,方一寸,龜鈕,文曰「皇太子妃之璽」。若有封書,則用內
坊印。

    郡長公主、公主、王國太妃、妃,纁硃綬,髻章服佩同內命婦一品。郡長君七鈿蔽
髻,玄硃綬,闕翟,章佩與公主同。郡君、縣主,佩水蒼玉,余與郡長君同。太子良娣
視九嬪服。縣主青硃綬,余與良娣同。女侍中五鈿,假金印、紫綬,服鞠衣,佩水蒼玉。
縣君銀章,青硃綬,余與女侍中同。太子孺人同世婦。太子家人子同御女。鄉主、鄉君,
素硃綬,佩水蒼玉,余與御女同。外命婦章印綬佩,皆如其夫。若夫假章印綬佩,妻則
不假。一品、二品,七鈿蔽髻,服闕翟。三品五鈿,服鞠衣。四品三鈿,服展衣。五品
一鈿,服褖衣。內外命婦、宮人女官從蠶,則各依品次,還著蔽髻,皆服青紗公服。如
外命婦,綬帶鞶囊,皆准其夫公服之例。百官之母詔加太夫人者,朝服公服,各與其命
婦服同。

    後周設司服之官,掌皇帝十二服。祀昊天上帝,則蒼衣蒼冕;祀東方上帝及朝日,
則青衣青冕;祀南方上帝,則硃衣硃冕;祭皇地祇、祀中央上帝,則黃衣黃冕;祀西方
上帝及夕月,則素衣素冕;祀北方上帝,祭神州、社稷,則玄衣玄冕;享先皇、加元服、
納後、朝諸侯,則象衣象冕。十有二章,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六章在衣,火宗彝藻粉米黼
黻六章在裳,凡十二等。享諸先帝、大貞於龜、食三老五更、享諸侯、耕籍,則服袞冕,
自龍已下,凡九章十二等。宗彝已下五章在衣,藻、火已下四章在裳,衣重宗彝。祀星
辰、祭四望、視朔、大射、饗群臣、巡犧牲、養國老,則服山冕,八章十二等。衣裳各
四章,衣重火與宗彝。群祀、視朝、臨太學、入道法門、宴諸侯與群臣及燕射、養庶老、
適諸侯家,則服□冕,七章十二等。衣三章,裳四章,衣重三章。袞、山、□三冕,皆
裳重黼黻,俱十有二等。通以升龍為領褾。冕通十有二旒。巡兵即戎,則服韋弁,謂以
韎韋為弁,又以為裳衣也。田獵行鄉畿,則服皮弁,謂以鹿子皮為弁,白布衣而素裳也。
皇帝兇服斬衰。父母之喪上下達其吊服,錫衰以哭三公,緦衰以哭諸侯,皆十五升抽其
半。錫者,浣其布,不浣其縷,哀在內,緦者皆素弁,如爵弁之數環絰。一服纏絰。凡
大疫、大荒、大災則素服縞冠。凡疫病、荒饑、年災水旱也。

    諸公之服九:一曰方冕。二曰袞冕,九章,宗彝已上五章在衣,藻已下四章在裳。
三曰山冕,八章,衣裳各四章,衣重宗彝,為九等。四曰□冕,七章,衣三章,裳四章,
衣重火與宗彝。五曰火冕,六章,衣裳各三章,衣重宗彝及藻,裳重黻。六曰毳冕,五
章,衣三章,裳二章,衣重藻粉米,裳重黼黻。山冕已下俱九等,皆以山為領褾,冕俱
九旒。七曰韋弁。八曰皮弁。九曰玄冠。

    諸侯服,自方冕而下八,無袞冕。山冕八章,衣裳各四章。□冕七章,衣三章,裳
四章,衣重宗彝。火冕六章,衣裳各三章,衣重藻,裳重黻。毳冕五章,衣三章,裳二
章,衣重粉米,裳重黼黻。□冕已下俱八等,皆以華蟲為領褾。冕俱八旒。

    諸伯服,自方冕而下七,又無山冕。□冕七章,衣三章,裳四章。火冕六章,衣裳
各三章,裳重黻。毳冕五章,衣三章,裳二章,裳重黼黻。火冕已下俱七等,皆以火為
領褾。冕俱七旒。

    諸子服,自方冕而下六,又無□冕。火冕六章,衣裳各三章。毳冕五章,衣三章,
裳二章,裳重黻。毳冕已下俱六等,皆以宗彝為領褾。冕俱六旒。

    諸男服,自方冕而下五,又無火冕。毳冕五章,衣三章,裳二章。以藻為領褾。冕
五旒。

    三公之服九:一曰祀冕。二曰火冕,六章,衣裳各三章,衣重宗彝與藻,裳重黻。
三曰毳冕,五章,衣三章,裳二章,衣重藻與粉米,裳重黼黻。四曰藻冕,四章,衣裳
俱二章,衣重藻與粉米,裳重黼黻。五曰繡冕,三章,衣一章,裳二章,衣重粉米,裳
重黼黻。俱九等,皆以宗彝為領褾。六曰爵弁。七曰韋弁。八曰皮弁。九曰玄冠。

    三孤之服,自祀冕而下八,無火冕。毳冕五章,衣三章,裳二章,衣重粉米,裳重
黼黻。藻冕四章,衣裳各二章,衣重藻與粉米,裳重黼黻,俱八等,皆以藻為領褾。繡
冕三章,衣一章,裳二章,衣重粉米,裳重黼黻,為八等。

    公卿之服,自祀冕而下七,又無毳冕。藻冕四章,衣裳各二章,衣重粉米,裳重黼
黻,為七等,皆以粉米為領褾,各七。繡冕三章,衣一章,裳二章,衣重粉米,裳重黼
黻,為七等。

    上大夫之服,自祀冕而下六,又無藻冕。繡冕三章,衣一章,裳二章,衣重粉米,
裳重黼,為六等。

    中大夫之服,自祀冕而下五,又無皮弁。繡冕三章,衣一章,裳二章,衣重粉米,
為五等。

    下大夫之服,自祀冕而下四,又無爵弁。繡冕三章,衣一章,裳二章,衣重粉米,
為四等。

    士之服三:一曰祀弁,二曰爵弁,三曰玄冠。玄冠皆玄衣。其裳,上士以玄,中士
以黃,下士雜裳,謂前玄後黃也。庶士之服一:玄冠。庶士,庶人在官,府史之屬。其
服緇衣裳。

    後令文武俱著常服,冠形如魏帢,無簪有纓。其兇服皆與庶人同。其吊服,諸侯於
其卿大夫,錫衰;同姓,緦衰;於士,疑衰。其當事則弁絰,否則皮弁。公孤卿大夫之
吊服,錫衰弁絰,皮弁亦如之。士之吊服,疑衰素裳,當事弁絰,否則徒弁。

    皇後衣十二等。其翟衣六,從皇帝祀郊禖,享先皇,朝皇太后,則服翬衣。素質,
五色。祭陰社,朝命婦,則服騑衣。青質,五色。祭群小祀,受獻繭,則服□衣。赤色
采桑則服鳪衣。黃色從皇帝見賓客,聽女教,則服鵫衣。白色食命婦,歸寧,則服衣。
玄色俱十有二等,以翬雉為領褾,各有二。臨婦學及法道門,燕命婦,有時見命婦,則
蒼衣。春齋及祭還,則青衣。夏齋及祭還,則硃衣。采桑齋及采桑還,則黃衣。秋齋及
祭還,則素衣。冬齋及祭還,則玄衣。自青衣而下,其領褾以相生之色。

    諸公夫人九服,其翟衣雉皆九等,俱以騑雉為領褾,各九。自騑衣已下五,曰騑衣、
□衣、鳪衣、鵫衣、衣,並硃衣、黃衣、素衣、玄衣而九。自硃衣而下,其領褾亦同用
相生之色。

    諸侯夫人,自□而下八。其翟衣雉皆八等,俱以□雉為領褾。無騑衣。

    諸伯夫人,自鳪而下七。其翟衣雉皆七等,俱以鳪雉為領襟,又無鵫衣。

    諸子夫人,自鵫而下六。其翟衣俱以鵫雉為領褾。又無鳪衣。

    諸男夫人,自而下五。其翟衣雉皆五等,俱以雉為領褾。又無鳪衣。

    三妃,三公夫人之服九:一曰鳪衣,二曰鵫衣、三曰衣,四曰青衣,五曰硃衣,六
曰黃衣,七曰素衣,八曰玄衣,九曰□衣。似發華皆九樹。其雉衣亦皆九等,以褾雉為
領褾,各九。

    三□弋,三孤之內子,自鵫衣而下八。雉衣皆八等,以鵫雉為領褾,各八。

    六嬪,六卿之內子,自衣而下七。雉衣皆七等,以雉為領褾,各七。

    上媛,上大夫之孺人,自青衣而下六。

    中媛,中大夫之孺人,自硃衣而下五。

    下媛,下大夫之孺人,自黃衣而下四。

    御婉士之婦人,自素衣而下三。

    中宮六尚,緅衣。其色赤而微玄

    諸命秩之服,曰公服,其余常服,曰私衣。皇後華皆有十二樹。諸侯之夫人,亦皆
以命數為之節。三妃,三公夫人已下,又各依其命。一命再命者,又俱以三為節。

    皇後及諸侯夫人之服,皆舄履。三妃,三公夫人已下,翟衣則舄,其余皆屨。舄、
履各如其裳之色。

    皇後之兇服,斬衰、齊衰,降旁期已下吊服。為妃、嬪、三公之夫人、孤卿內子之
喪,錫衰。錫者,十五升去其半。無事其縷,有事其布,哀在內也。為諸侯夫人之喪,
緦衰。緦亦十五升去其半。有事其縷,無事其布,哀在外也。為媛、御婉及大夫孺人、
士之婦人之喪,疑衰。十四升,疑於吉。皆吉笄,無首。象笄,去首飾。太陰虧則素服。
蕩天下之陰事諸侯之夫人及三妃與三公之夫人已下兇事,則五衰:自緦已上皆服之其吊,
諸侯夫人於卿之內子、大夫孺人,錫衰。於己之同姓之臣,緦衰。於士之婦人,疑衰。
皆吉笄,無首。其三妃已下及媛,三公夫人已下及孺人,其吊服錫衰。御婉及士之婦人,
吊服疑衰,疑衰同笄。九族已下皆骨笄

    □,皇帝三章,龍、火、山;諸侯二章,去龍;卿大夫一章,以山。皆織彩以成之。

    皇帝八璽,有神璽,有傳國璽,皆寶而不用。神璽明受之於天,傳國璽明受之於運。
皇帝負扆,則置神璽於筵前之右,置傳國璽於筵前之左。又有六璽。其一「皇帝行璽」,
封命諸侯及三公用之。其二「皇帝之璽」,與諸侯及三公書用之。其三「皇帝信璽」,
發諸夏之兵用之。其四「天子行璽」,封命蕃國之君用之。其五「天子之璽」,與蕃國
之君書用之。其六「天子信璽」,征蕃國之兵用之。六璽皆白玉為之,方一寸五分,高
寸,螭獸鈕。

    皇後璽,文曰「皇後之璽」,白玉為之,方寸五分,高寸,麟鈕。

    三公諸侯皆金印,方寸二分,高八分,龜鈕。七命已上銀,四命已上銅,皆龜鈕。
三命已上,銅印銅鼻。其方皆寸,其高六分,文曰「某公官之印」。

    皇帝之組綬以蒼,以青,以硃,以黃,以白,以玄,以纁,以紅,以紫,以緅,以
碧,以綠,十有二色。諸公九色,自黃以下。諸侯八色,自白以下。諸伯七色,自玄以
下。諸子六色,自纁已下。諸男五色,自紅已下。三公之綬,如諸公。三孤之綬,如諸
侯。六卿之綬,如諸伯。上大夫之綬,如諸子。中大夫之綬,如諸男。下大夫綬,自紫
已下。士之綬,自緅已下。其璽印之綬,亦如之。

    保定四年,百官始執笏,常服上焉。宇文護始命袍加下襴。

    宣帝即位,受朝於路門,初服通天冠,絳紗袍。群臣皆服漢魏衣冠。大象元年,制
冕二十四旒,衣服以二十四章為準。二年下詔,天台近侍及宿衛之官,皆著五色衣,以
錦綺繢繡為緣,名曰品色衣。有大禮則服冕。內外命婦皆執笏,其拜俯伏方興。

 
    ------------------
  國學網站獨家推出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