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回 迎國母君王起駕 還鳳闕李後辭窯
    卻說劉人後自縊宮中,可憐他自十六歲進宮,安享二十五年王后之福,只因從前作
惡,妒忌生心,今日紅綾慘死,原由立心不正,理宜如此。早有內監宮娥盡知,嚇得喧
嘩呼喊,飛報各宮妃嬪,打開宮門,紛紛將紅綾結索,救解多般。豈知劉太后大限難逃,
三魂七魄,渺渺無蹤,哪裡救得還陽。
    此言暫止,先說嘉祐皇帝鑾駕登程,多少御前侍衛將軍,劍戟如林,武士擁護,一
隊隊的宮監、宮娥,龍車鳳輦同行,幾位大臣隨駕,威武揚揚,音樂喧天,哄動萬民,
遠遠偷觀。當日包公先作頭隊,來至陳州,地方官早已掛燈結綵,掃淨街衢,安排香燭
迎駕。
    包公一到陳橋鎮,下了八抬大轎,數十名鐵甲步軍,擁護包大人來到破窯門首。只
因李太后不願遷移別處,故眾文武官員,不得已將破窯改造高堂,畫棟雕樑,並選侍女
服侍,日用飲食器具俱備。郭海壽日中侍伴李後,一連等了十數日,此一天他進來說道:
「母親,包大人來了。」李後問道:「他在哪裡?」海壽答道:「現在門外,他言要見
母親。」太后道:「我兒且請包大人進來。」海壽領命出去相請,包公吩咐護從在門外
伺候,直至內堂,即俯伏朝見。李太后道:「包卿休得拘禮,且請起來。」包公領諾起
來,李後問道:「包卿回朝,未知此事辦得如何?」包公回奏道:「臣啟上太后娘娘,
已將郭槐三番審究,方得他招認明白。今聖上親排鑾駕,到此迎接娘娘回宮。」太后聞
言,大喜道:「今得辨明此段冤情,實勞包卿大力,老身如不得回宮,抵當苦度至死罷
了。只因身受不白之冤,仇人日享榮華,豈非天眼永久不開?」包公未及答言,郭海壽
笑道:「當今聖上也非賢君,不念生身誕育之恩,反認他人為母,難逃不孝之罪!滿朝
中只有包大人是忠心為國,待聖上來時,兒且代母親娘娘罵他幾聲,方出此恨。」包公
道:「你言差了。聖上春秋只有十九,當初乃是哺乳小兒,焉知奸人暗害,怎曉娘娘有
復盆不白之冤?」李後道:「我兒休得生氣,包卿之言不差,隨娘在此,聖上到來,你
若多言躁說,有失君臣之禮,反取罪戾,這是國法無私。」海壽道:「母親既如此吩咐,
孩兒焉敢不遵?」
    當下包公請娘娘更換鳳冠宮服,好待聖上前來迎請。太后道:「包卿,老身落難已
久,襤褸衣裳穿慣了,而今不合穿著五彩宮服。」包公道:「臣啟奏娘娘,今非昔比,
娘娘乃是鳳體貴軀,前時落難,無人知之,以致衣食有虧。如今枯木開花,昏鏡復明,
斷不可再穿此檻褸衣裳。況聖駕自來迎請,萬人瞻仰,非同小可,今仍穿破衣,有甚威
儀,伏望娘娘准依臣請,速換宮服。」太后道:「既如此,且待聖上來相見過,老身然
後更換宮服。」
    正言之際,流星馬報道:「萬歲爺駕到。」包公出外一見,俯伏道旁,嘉祐皇帝道:
「包卿平身。」當時聖上傳旨不必放炮,恐驚國母,又命護駕官員,俱在大街伺候,天
子不乘車輦,與隨駕五員大臣,及宮娥內監,向破窯而來。包公引駕至內堂,仍然俯伏
一旁,朗呼:「臣包拯有言啟奏娘娘,聖上駕到了。」太后道:「皇兒在哪裡?」娘娘
當初因憂怒交加,已經雙目失明,此時即將兩手摸索呼喚。嘉祐皇帝見親生國母,如此
模樣,心如刀割,忍不住眼淚直流,搶上數步,跪倒垂淚道:「母后,兒已在此。」太
後手按君王肩膊,不覺亦淚下如雨,哭道:「皇兒,追思二十年前逃難之後,苦挨至今,
只道母子永無相會之期,何幸得上蒼憐憫,包卿研訊,方得雪冤。但逃難至此,若無郭
海壽義兒孝順,亦不能度命至今。今日母子重會,賴包卿、海壽二人之力,恩重如山,
皇兒切須念之。」言未了,喉間哽咽而無聲。嘉祐皇帝帶淚叫道:「母后,豈有娘遭苦
難,兒登九五,玉食萬方,兒罪該萬死,有何面目為君。只求母后將兒處治,如若不忍,
亦請貶棄幽宮,別立賢孝之君,以承宗嗣。至包卿與郭兄二人恩德,兒當銘於肺腑不
忘。」說未完,慘切不能成聲,感觸了幾位隨駕大臣,人人下淚,個個動悲,同聲奏道:
「當初聖上正在襁褓,哪知禍起蕭牆,伏乞我主匆過為傷感,有傷龍體。今得上天暗佑,
復得母子瞻依,正當迎回太后,在宮孝養,實為喜慶之至。伏惟我主與太后娘娘准奏。」
    李後道:「眾位卿家平身。老身雙目失明,是個殘廢之人,回宮之念久灰。身軀微
賤已久,不覺苦酸,但得今日一見皇兒,明白了前冤,即在破窯中度日,我心亦安。」
眾大臣未及回奏,嘉祐皇帝道:「母后休言此語,今既不加罪,正要迎回奉養,以報罔
極於萬一,庶幾少贖兒罪。母后若不還宮,兒不敢獨自回朝,也要在此侍奉母后,才免
臣庶私議忤倫。」太后道:「皇兒休得傷心,你在襁褓,焉知奸徒詭弄,此事難罪皇兒。
但我今二目俱瞽,即是回宮,也無光彩。」天子聞言,覺得淒慘,抽身伏跪階前,禱叩
上蒼道:「今日寡人迎請母后還宮,只因雙目失明,不願回宮,如母后不回,寡人也難
以回朝。伏乞皇天垂念微誠,使母后瞽目重明,願輸國帑,以濟天下生靈,大赦囚人,
免征陳州賦稅十年。」說來湊巧,李後雙目失明,原由急怒交加,此日沉冤得雪,母子
對哭,頓覺心懷大暢,目翳漸退,待到天子禱罷,李後二目果然復明。太后喜道:「皇
兒,我雙目果然漸漸生光,即是皇兒孝心感格,皇天憐念,神聖眷佑。」嘉祐皇帝喜出
望外,眾大臣拜賀稱奇,郭海壽忍不住笑道:「妙,妙!母親二目,果然復明瞭!」嘉
祐皇帝龍目一觀,問道:「母后,這是何人?」太后道:「這是義兒郭海壽,乃供養我
的,皇兒且略君臣之禮,謝謝此子如何?」嘉祐皇帝道:「他是恩兄了。」喚道:「郭
恩兄請上,受寡人一禮。」嘉祐皇帝正要下拜,包公奏道:「尊卑有序,君不拜臣,父
不禮子,郭三兄須當力辭。」嘉祐皇帝無言可答,只得不下拜,雙手一拱,口稱:「恩
兄,母后全虧你代朕孝養,方得生活至今,待回朝之後,再行思封,同享榮華。」若說
海壽平日乃貧賤小民,禮法一些不懂,真所謂福至心靈,看見皇帝雙手打拱,又聽得包
公所言君不拜臣,他即下跪道:「臣不敢當。臣向蒙娘娘教育,乃得成人,無殊兒子一
般,稍有奉養,理所當然,焉敢受聖上作謝!」嘉祐皇帝道:「如此,恩兄請起。」說
時伸手相扶。
    再說太后雙目復明,見眾大臣俯伏在下,連忙說道:「眾位賢卿還不請起?」幾位
大臣謝恩起來,聖上命郭王兄上前拜見眾大臣,海壽領命下禮。眾大臣仰體聖上並太后
之意,要行參見之禮,海壽哪裡懂得,只是答拜,聖上道:「他乃是後輩少年,哪裡敢
當,眾卿體行參見大禮,還是行個常禮吧!」眾臣禮畢,惟有龐國丈心中不悅。有包公
請娘娘更換宮服起駕,太后准奏說道:「今已過勞包卿,回朝後再當作謝。」包公奏道:
「微臣之勞,怎敢望娘娘賜謝。」早有宮娥內監,一同叩首,起來請娘娘更衣梳洗,眾
大臣辭退在外伺候。聖上命內監與王兄更換冠袍玉帶,一同還朝,內監領旨,捧上四爪
龍袍冠帶,跪在一旁,請王爺更換。郭海壽搖首道:「我久服粗布破衣裳,焉有此福,
穿此龍袍,豈不過分?」正要退出,李後道:「我兒,你前時受了許多苦楚,今日理該
同享榮華,休言折福。」聖上道:「恩兄陪伴母后十八年,方得朕母子相會,請更換衣
冠,回朝厚加封賜,少盡朕知恩報恩之情。」海壽謝道:「聖上有命,臣本不敢逆,然
我生成野性,甘守清貧,伏望聖上賜臣在窯過度光陰足矣。」太后道:「我兒休違聖上
旨意,他與你乃是兄弟之稱,然他是君上,你是臣下,為臣逆君,猶如子逆父母,況君
言深為合理,你若逆意,娘心有所不安。」海壽道:「母親如此吩咐,孩兒焉敢不遵?」
聖上欣然,看海壽更上衣冠,又諭知陳州地方官員,將此舊窯改作王府,依照王宮款式,
所費銀兩,國庫支領開銷,限期辦竣,作為郭王府第。旨意一下,本地官員遵旨照辦。
    且說太后當日登輦,宮娥內監擁護二旁,聖上駕上鑾車,眾大臣與海壽坐起大轎,
眾護駕武官,駿馬高乘,排開隊伍,一路竹歌嘹亮,香煙杳杳。太后心花大放,不道落
難後竟有回朝之日,算來實是包拯之功,回朝後加封包拯,以表忠勞,此是後話,不提。
    不知太后回朝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
  小草掃校||中國讀書網獨家推出||http://gd.cnread.net
上一頁    下一頁